实践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10-09 01:59:57

实践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摘 要]与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招生热相伴而生的却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笔者基于独立学院这一特殊的高校,在对广东省部分独立学院的调研基础上,分析了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指出在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建立以实践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以满足学生就业及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践导向;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

[DOI]10.13939/ki.zgsc.2015.45.124

1 引 言

在各大高校纷纷设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呈现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招生热潮,但与这股高校招生热潮相伴而生的却是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失衡状态,即相对于用人单位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缺乏,而且在质量上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其中关键的原因在于学生仅有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很差,由此反映出高校特别是一些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环节严重缺乏的问题。

2 相关概念的阐述

2.1 独立学院的含义

教育部于2003年 4 月出台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简称 “8 号文件”),确定了“积极支持,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明确了独立学院实行民办机制、相对独立办学、吸收各方优势资源的“民、独、优”原则。同时,为与公办高校二级学院相区别,将这种学院一律改称为“独立学院”。独立学院是由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本科层次的教育,是普通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

2.2 广东省某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现状

广东省某独立学院是某高校依据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的精神,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2005年成立并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着力为社会培养实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强技能、显个性,具有创新精神与国际视野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学院的 36个专业(包括2015年新招生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均是以此为目标。

本院应形势的需要,在2015年开设人力资源管理这个新专业,以满足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此专业的人才培养自设立以来就是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该专业所在的系原有两个专业――行政管理与公共关系学,从2011级行政管理学生分为两个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与基层行政以来,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一直受到学生的青睐,出现分方向时的一边倒现象。

3 广东省某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从收集一些兄弟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虽然说各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还是可以发现这些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以下一些问题:①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环节比较缺乏;②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差距;③培养方案中不太注重学生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④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缺乏;⑤具有相关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匮乏。针对上述兄弟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缺陷,广东省某独立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只有不断改进更新,才会更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笔者为了了解学生对于自身职业的期望,便对广东省某独立学院的学生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问卷调查,最后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初步掌握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情况,然后再结合当下用人单位用人选人的标准与要求,设计广东省某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实践教育,以便更好地与未来的职业工作接轨。

3.1 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组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围绕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教学计划及相关课程体系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些人际沟通方面的综合素质。

3.2 更新教学理念

实践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把教书育人着眼于培养实践型的专业人才这个目标,突破以理论教学、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际操作能力比传授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由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创新探索,与时俱进,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相适应的综合实践型人才。这样的教学理念更新不仅体现在任课教师上,还要体现在学生上,学生应该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身即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选择此专业学习时也要做到积极转变观念,改变学习方法,变被动填鸭式的学习为主动互动式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互动体验式的课堂教学,培养自我学习及创新思维能力,在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实践中不断地自觉运用理论,完成知识的迁移。

3.3 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更多教会学生的是理论知识,按章节授课的方法,而现代企业和用人单位更着重考察应聘人员的工作技能、团队合作能力、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开展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成实践探究式的专题模块,并创造性地驾驭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以互动体验为特点的多种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广东省某独立学院为配合专业的招生,前期就在专业内进行分方向的教育,各方向设置不同的教学课程,执行不同的教学计划,给人力资源方向的同学开设了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分析原理与应用、组织行为学、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课程,并借助全系教师在各自的课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比如,在《领导学》的课程教学中,让学生结成小组进行相应课程内容的展示,展示方式多种多样,学生主要是以PPT为主,中间有学生自己拍摄的视频,有网上找到的相关视频,也有学生自导自演的小品。

3.4 增加学生教学实践学时

在院系领导的支持下,广东省某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购买了南京奥派公司的人力资源教学软件,配合教学实践环节,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可以吸取并消化更多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学校还邀请企业家到学校做讲座,让学生与这些企业家零距离接触,另外也积极联系了一些企业公司单位让学生去参观学习,并努力促成部分优秀学生在这些地方实习。积极建立各种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开拓学生实习渠道,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搭建平台。同时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假期,让学生有组织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尽快了解社会,接触现实,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陈佳.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实施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5).

[2]刘正妙.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困境与对策[J].民办教育研究,2009(2).

[3]任华亮.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

上一篇:浅析管制指挥和流量管理间的关系 下一篇: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