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粮大县的现实压力

时间:2022-10-09 01:38:07

产粮大县的现实压力

7月下旬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召开的全国农业厅局长座谈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夏季粮油喜获“九连丰”。然而在丰收的喜悦背后,产粮大县却遭遇到无情的现实压力。

与之矛盾的财政穷县

昔日,产粮大县是令人羡慕的“鱼米之乡”、富庶之地,但如今的产粮大县却带上了“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帽子。某产粮大县的县委书记道出了其中的症结——与工业县(市)相比,产粮大县在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和区位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差距。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看着原来不如自己的县(市),纷纷通过招商引资开工一个个产业园、投产一个个大项目,财政收入节节攀升,远远把自己甩在后面,使产粮大县面临着周边地区巨大的竞争压力。这种现象在我国的中部产粮区尤为明显。

成本飙升影响积极性

近几年,国家免除农业税、给农民支付种粮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随着粮食生产成本的上升,农民种粮的收益在下降,农业生产比较效益渐低的问题日益凸显。

农业部颁布的《全国种植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显示,近年来,受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原材料涨价影响,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呈上涨态势,加之农业人工费用不断增加,“从今后趋势看,粮食生产逐步进入一个高成本时代”。黑龙江省海伦市统计部门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农民人均农业生产支出花费2010年比2004年增长了86%,但同期人均农业生产净收益增幅不到50%。

当种一年粮食的收益不及一个月的打工收入时,农村里的青壮劳力就会弃田而去,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素质开始呈结构性下降趋势。

保供稳价仍有压力

尽管从目前看,我国粮食市场总体稳定,但今年粮食保供稳价仍然面临较大压力。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此前公开的一份研究显示,自1997年以来,浙江、广东、湖北、四川、江苏和福建等6省粮食产量合计绝对减少量达604亿斤。一些粮食产区的基层干部表示,粮食生产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太低,甚至出现粮食产量越高、财政负担越重的矛盾。在现有的考核激励条件下,有的地方官员不得不从地方经济发展角度考虑加快发展工业化,进而放弃对“产粮大县”的追求。

同时,在国内外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下,我国粮食市场参与主体的涨价预期随之上升,助长粮价的上涨。在这种背景下,一些种粮大户看涨惜售,部分企业抢粮,客观上减少了市场供应量。

一方面要保耕地、保粮食,另一方面必须招商引资、抓财政收入。如何构建综合扶持政策,加快产粮大县发展,是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刊综合)

上一篇:打造顾客参与桥梁,驱动物流服务创新 下一篇:挑战与抉择:面向未来的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