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挑战与变革中求生存谋发展

时间:2022-10-09 01:34:29

在挑战与变革中求生存谋发展

[摘要]《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学科与实践的发展趋势》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数据调研,重点分析、研究网络环境中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和知识消费行为的变化,以及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及学科研究的变革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深入剖析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该书具有思路清晰,观点新颖,系统完整,研究方法科学,理论联系实际等特点,但其提出的“未来的图书馆学将融入知识管理”、图书馆学应“正名为知识管理”等值得商榷。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图书馆学 情报学 图书情报工作 发展趋势

[分类号]G250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在发展变化的,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而变化的根源在于事物的内因和外因。同样,科学的发展不仅受学科内部一些因素(内因)的影响,而且无不受到环境(外因)的影响,外因通过内因对学科产生影响。当然,图书馆学情报学也不例外。

在网络时代,知识载体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知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受其影响,一方面,一直作为知识保存和传播中心的图书馆的核心地位开始遭到削弱并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作为服务对象的广大读者越来越多地绕开图书馆,自行通过其他渠道去寻找自己所需各种信息和知识;另一方面,图书馆从业人员和其他文献信息工作者对自己职业的核心价值及其社会实现方式开始感到困惑,在网络时代的大环境下,他们需要对自己的工作重新审视和分析,从而给予事业和学科以正确的定位。

总之,受网络环境的影响,图书馆、图书馆学和情报学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那么,网络环境影响下的图书馆、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何去何从?它不仅是图书情报学研究者特别重视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成为业内实际工作者特别关心的实践问题。

最近由黄长著等著的《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学科与实践的发展趋势》一书试图对上述问题寻找出答案。该书重点分析了网络环境中图书馆的功能与结构变化、信息资源和知识消费行为的变化,以及网络时代图书情报学教育及学科研究的变革等几个重要的问题,同时,利用问卷调查了解了网络环境中我国图书馆和读者的变化。最后,总结了图书情报学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书末还有12个与本书内容有关的重要附录。

纵观该书,有如下特色:

・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在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学科挑战与机遇共存,变革与发展同在。在挑战中求生存,在变革中谋发展,是本书的基本思路。本书较深入地分析了网络环境的变化,探寻出变化的内在原因,并指出其对图书情报学发展的影响,剖析图书情报学的未来发展趋势,针对学科的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书有明确的目标,即将上述变化形势(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和我们所认识与感受到的学科发展趋势,提供给有关决策者、研究者和工作者,为图书情报领域的从业人员和学者提供未来工作及研究的思路,为领导机关提供决策和管理参考。

・观点新颖,研究方法科学。本书提出的许多观点,是首次在我国出现。如“未来的图书就是知识”;“未来的图书馆将选择‘第三条道路’,那就是为社会履行知识管理职能,为大众提供知识导航服务”;“图书馆学的本质就是探讨知识体系建设、持续发展和开发利用问题,这就是图书馆学的真谛”;“未来的图书馆学将融入知识管理”;应“使图书馆学正名为知识管理”;等等。本书是我国至今首部全面论述网络时代图书情报学发展趋势的专著,是国家社科基金2005年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这些都说明了这部著作选题及内容的新颖性。本书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和数据调研,获得了有用的、可靠的资料。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把中外文献调研放在重要位置,在图书馆和读者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国内外图书情报学教育进行了数据搜集和分析。本书有关“附录”就是调研结果,它为本书所做的结论提供了可靠证据。这是本书为避免空谈而采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而增强了本书的可靠性、科学性。

・体系完整,逻辑性强。本书在对国内外图书情报实践及图书情报学学科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文献信息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任务和解决思路、目标和实现路径,并就一些重大问题发表了作者的看法,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以期引起业内同行专家们的进一步讨论,也为领导机关提供决策参考。本书通过大量调研,从“环境变化”情况找出存在问题,探寻“发展趋势”,提出结论和建议。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前因后果,分析全面,体系完整,逻辑性强。

・集体攻关,起点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黄长著研究员带领6名专家学者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2005年立项的重点项目“文献信息服务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项目批准号:05ATQ003)。课题组历时3年多完成。该书是该项目的结晶,是他们集体努力的重要成果。这一特点无疑是该书内容能够达到高水平和目前最具前沿性、先进性的基本保证。

本书作者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成果,这在同类著作中较为少见。本书指出,由于种种客观和主观原因,本课题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包括:①本课题研究重点集中在图书情报领域实践及学科建设方面。②调查问卷样本较少。③本课题最终成果的名称(“文献信息服务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不能够准确反映研究内容,所以,成果出版时根据研究内容调整了研究成果的名称。

读罢本书,笔者觉得有个问题值得商榷。本书指出,“未来的图书馆将选择‘第三条道路’,那就是为社会履行知识管理职能”,还认为“未来的图书馆学将融入知识管理”,“使图书馆学正名为知识管理”。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学科的命名,不仅应反映所研究对象,而且应遵守约定俗成的法则。就“图书馆学”而言,施莱廷格首次提出“图书馆学”至今已有200多年,无论国内外都仍称“图书馆学”,而并非称“知识管理”。因此,“图书馆学”这一名称将来仍应沿用。

・如果因图书馆具有“知识管理”职能,就将其“正名为知识管理”,那么,其他许多研究具有知识管理职能的机构(或事物)的学问都应称作“知识管理”了。如情报机构以及为本书所称作“图书馆的替代品”的搜索引擎、门户网站、专业网站等,他们都在进行知识管理。按作者的说法,研究他们的学问都应称“知识管理”。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若如此,那还与“图书馆学”正名后的“知识管理”有何区别呢?

・关于以“图书馆”这种以机构命名的“图书馆学”,本书认为具有“局限性”。那么,是否具有“局限性”?请看刘国钧先生的回答。他说:“要知道,宇宙问一切客观存在的现实,一切对人们生活有影响的客观实在,哪怕是最轻微的影响,最微细的现象,都可以而且也应该成为人们认识的对象,科学研究的对象。何况客观存在上千年的图书馆“是对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文化有深刻影响的文化教育事业呢”?其实,以机构或事物命名的学科不只图书馆学,如以“博物馆”命

名的“博物馆学”,以“昆虫”命名的“昆虫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本书运用推理方式说明图书馆学就是“知识管理”。作者说,因为“未来的图书就是知识”,而图书馆是管理知识(图书)的,所以研究“图书馆”的学问:图书馆学,就是“知识管理”。但我们认为,图书馆“管理知识”与“知识管理”(不论狭义的还是广义的)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是不能等同的,前者范畴小,后者则宽泛。所以,该推理是不科学的。

・我们还可以用本书中充足的证据来上述结论:①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博士论文选题中:将“知识管理”归人情报学,作为情报学的一个分支学科。②我国与国外相同:即都将“知识管理”作为情报学的一个分支学科。③国内外图情专业研究生教师研究方向: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学情报学分别列出。④国内外图情专业研究生课程也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学情报学分别列出。

・《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2009)》在“分报告七:图书馆学研究”中,吴慰慈、黄宗忠和范并思在论述“图书馆学理论体系构建”时,都只字未提“知识管理”或“信息管理”。报告中范并思认为,从1999年起,我国图书馆学“逐步深入到现代图书馆学理念与图书馆职业层面”。他预言,“到那时,我国图书馆学将真正成为现代的与国际接轨的图书馆学”。

・吴慰慈等在分析信息环境变化对图书情报学的影响时曾强调,“我们认为无论社会信息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图书情报机构的基本功能是不会被替代的”,“信息技术发达的信息社会一定会更加需要图书馆学情报学”。并明确指出,“发展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体系”不能“把原有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否定掉或设法把它消融掉”。

本书还说,“情报学术语”是一种“误导”。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情报学”尽管“发端于战争时期”,但情报学的应用至今不仅限于军事方面,其应用相当广泛。无论是军事、商业,还是科技、工农业等,这些领域的发展哪个能离开情报?世界科技发展史和各国社会进步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他们的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以及人们生活的提高,无不与情报的巨大作用有关。情报学有辉煌的过去,更有光荣的今天、灿烂的明天!而不是本书所说的今天“情报学的昔日辉煌难以再现”。

总之,本书是我国目前第一部研究图书情报学科与实践发展的重要著作。在挑战中求生存,在变革中谋发展,是学界、业界的重要任务和努力方向。本书尽管存有笔者认为的可商榷之处(期待大家讨论),但它具有的重要学术价值是不可否认的。它的出版,不仅为我国制定未来图书情报学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决策和战略意义,而且对推动图书情报学理论研究、发展及实际业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上一篇:基于主题地图的电子政务隐性信息资源开发 下一篇:中外图情领域专利论文可视化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