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5F”管理法打造高校服务型学生组织

时间:2022-10-09 01:26:06

用“5F”管理法打造高校服务型学生组织

摘要:学生组织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服务团体,面临着学生需求多元化、凝聚力下降、成员关系难以调适等新的问题和挑战。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打造服务型的学生组织是营造良好校园环境、提升学生组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学生组织;

学生组织(学生会、学生团体、团支部、班委会等)是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提高、自我管理、辅助教学的组织,是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体环境。随着社会的变化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功能或多或少的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少学生团体和组织面临着一些发展“瓶颈”和困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创新学生组织工作方式方法,提升管理质量、服务水平积极有效地迎接社会转型期学生组织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增强学生组织的凝聚力,是诸多大学校园内学生组织迫切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将“5F”管理法应用于学生组织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服务型学生组织建设,发掘学生组织的内在潜力和自身价值。

“5F”是管理学大师坎特的定义。5F是五个英文单词的缩写,他们分别为:Fast(快速)、Focused(专注)、Flexible(灵活)、Friendly(友好)、Fun(有趣)。

一、讲求服务效率,提升整体速度――Fast

Fast――快速。目标和标准尤为重要。当所有的力量都围绕着目标展开,同时每项工作都拥有清晰的标准时,学生组织整体运行速度将迅速提升。

1.把握职责,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学生组织的工作与其职责不可分隔。学生组织职责是其开展工作并提升效率的前提和基础。作为连接学校、学院和广大同学的重要桥梁的学生组织必须坚持服从领导、服务学生、提升组织绩效的职能。针对目前学生组织内部出现职责明确不到位、工作落实不及时、思想认识不深刻、部门工作不开展等不良状况,学生干部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深刻理解学生干部的责任和掌握部门工作的重点,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开展好学生组织的工作。很多学生在加入学生组织后,摆起了“领导架”,不能正确认识学生组织的重要意义,在影响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影响了组织建设和发展。学生干部唯有将“领导”思想转变为“服务”思想,在工作中提升素质,发扬不畏难、不怕苦、顾大局、能奉献的精神,坚定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提升工作效率和效益,学生组织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并发挥出其职能作用。

2.推行目标管理,增强工作执行力。学生组织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推行目标管理,使职责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一是进行职能分解。使学生组织整体和下属各部门都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职能,对各下属部门工作职能进行再分解,以细化工作职能促进整体工作开展。如,某学生会网络部负责学生组织活动的照片、录像,网站信息更新、视频制作、PPT制作等工作,对其职能进行细化,指派学生干部或根据学生干部特长爱好等进行分配,分别负责该部门各项工作,并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专项培训以强化工作能力,做好各项工作衔接,有效提升部门效率和质量。二是拟定工作制度。建立选聘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例会制度。使学生组织所有部门和人员都能够在制度的规制下,正确地做好本职工作。三是发挥人员潜能。学生干部能力有一定的差异性,作为工作效率提升的执行者,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工作人员各个个体的能力,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科学配置,四是加强执行力。再好的方案,再好的理念,都必须要通过执行来达到组织的目标。在开展活动前明确目标,思考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做好准备,制定计划,清晰指令,并在计划进行中进行有效的控制和促进,使计划达到预期目标,促进活动圆满顺利进行。

二、集中力量办事――Focused

Focused――专注。专注是聚焦的代名词。要做到聚焦,需要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发挥优势做好工作。

1.集中力量办实事。高校学生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各地的文化风俗和生活环境不同,加之学生的个体差异,需求的服务千差万别。服务学生就要针对学生不同需求真正为他们办实事,提供有效的服务。确保学生组织能够集中力量办实事,要注重服务的广泛性和高效性、提升能力的快速性和全面性、加强管理的公平性和公开性、促进教学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学生组织由学生产生、为学生服务。根据学生需求,特别对新生,要将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等服务信息通过微信、微博、人人网、学生组织官方网站、手机短信、公告栏等传播载体准确、及时传递,并勇于承担为学生办实事的责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公平公正的方式、全心全意的理念开展服务、进行管理,积极发挥学生组织、学生干部联系广泛、熟知情况的优势,及时全面有效服好务。学生组织各个部门根据部门特点确定服务方向、目标、范围和方式办法,通过加强培训、相互交流、实践锻炼等形式不断提升学生干部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划分服务责任,加强部门合作,形成服务网格化、制度化、常态化,使学生组织成为学生的贴心组织、学生之家。

2.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办大事具有浓厚的政治性和时代性色彩,它迸发于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又是中华民族治国智慧的浓缩。学生组织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集中力量办大事,涉及组织全局性的工作,集中力量,共同谋划,共商举措,统筹兼顾。学生组织中的大事主要有组织纳新工作、迎新晚会工作、学生运动会、科技文化节等,在大事面前,应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立足活动特点和要求,探索和实践每一件大事的工作特点、规律、措施,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完善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保障每一件大事的顺利完成。

三、优化外界环境和变化――Flexible

学生组织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校园思想文化的引领和支撑,特别是校园的主流价值观和文化氛围等对服务型学生组织的建设极大。学生组织只有弘扬和传承先进的校园文化,利用好外界优势为自身发展所用,坚持内因与外因的有机结合,既发挥内因的主导作用,又要注重外因在学生组织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才能顺应时代和科学发展的要求,在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的高等教育的大潮中,确保学生组织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首先,要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灵活多样、广泛参与的管理制度,适时邀请专家、学者、教师帮助指导、互动,形成壮大学生组织的智囊团,用强大外力的适当投入保障学生组织的全面和谐发展;其次,要活化工作方式。按照履行职能的要求和服务对象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行。再次,要弘扬校园文化。通过校园主流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围绕中心,弘扬主旋律,用先进的校园文化理念、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优良的校园文化设施服务于学生组织的健康和谐发展,为推进科学管理凝聚正能量。

四、团结协作,友好发展――Friendly

从管理学的角度说,社会组织有效管理的行为起始于其准确的发展目标定位,没有准确的组织定位,就不可能有科学的组织发展思路、方向和举措。学生组织作为学生群体自己的组织,其发展目标定位尤其值得关注。因为准确的发展目标定位可以为大学生发展提供可操作性的参照系统,也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追求卓越的精神和自我超越的动力机制。而一个学生组织发展目标定位只有是“共同体成员”共同参与创造的产物,并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始终成为“共同体成员”的共同“愿景”,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形成学生组织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建立学生组织间沟通机制和合作机制,确保学生组织之间、学生组织内部之间能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团结协作,互相补台、互相助力,形成齐抓共管、通力合作的良好工作局面,最终实现团队成长和全体成员的学习共进、和谐共处、全面发展与共同成长。

五、培养兴趣,掌握能力――Fun

兴趣爱好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环境影响和后天培养的结果,培养兴趣需要外界积极的引导和帮助,沟通是与他人建立联系、互相理解、培养共同的工作兴趣的一种好的方法,沟通也是学生组织中交流和工作不可缺少的能力。学生组织内部定期开展民主交流活动、座谈会、无主题沙龙等喜闻乐见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组织成员间的交流,有利于互相学习和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愉快的工作。

学生主体性特点的有效引导和作用发挥是建设服务型学生组织的一个关键因素,而服务型的学生组织需要优秀的学生组织领导者执行者,需要领导者和执行者做到领导得力,沟通有效,执行到位,关系协调。在具体工作中,要注重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健康心理状态,能够适应大学生活不同阶段出现的各种变化,并通过不断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解决好学习-择业-情感冲突,达到建设服务型学生组织的目的。对于指导教师和学生组织领导者而言,要科学、理性地决策,遵循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不断调适,建构学生与社会的和谐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发展能力,拓宽学生成长的潜在空间,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增强学习力、执行力、创新力。

5F管理法应用于学生组织管理需要明确的理念、目标、制度、层级和方法,打造服务型的学生组织变“管理”为“服务”,改变的不应仅仅是形式,更应该是学生组织的角色定位、服务职能、服务内容、服务手段。只有坚持以服务为准则的管理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服务路线,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才能真正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打造学校信任、学生依赖、社会认可的学生组织。

参考文献:

[1]邵雨.领导重于管理[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

[2]毛昭晖.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式真理[J].廉政t望,2008,(07).

上一篇:依托现代化实训中心规范妇产科临床技能操作考... 下一篇:浅谈郑州车站客运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