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上好讲读课

时间:2022-03-02 11:22:00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上好讲读课

摘要:三步式的课型结构,即第一步,引导自学;第二步,组织精讲;第三步,综合训练。从整体上体现了六层次教学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基本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和学生学习活动规律,打破了以往的传统式的课堂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性。

关键词:讲读课;课堂教学结构;三步式课型结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259-02

讲读课文,在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是加强重点项目训练的主要凭借。目前,在小学语文讲读课上,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讲读课上,只有教师一味地发表高论,自问自答,一直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呢,像听天书一样呆在那儿,课堂气氛甚是令人尴尬。“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畸形现象普遍存在,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有效教学很难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中,课堂收效甚微。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课堂模式,实现全新教育理念的讲读课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关注的最新话题。

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很欣赏三步式的课型结构。这种三步式的课型结构,从整体上体现了六层次教学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基本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和学生学习活动规律,打破了以往的传统式的课堂模式,我觉得有一定的借鉴性。

其结构体系大致是这样的:第一步,引导自学;第二步,组织精讲;第三步,综合训练。

一、引导自学

这是讲读课的基础,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课文内容,为教师组织精讲做好铺垫。根据高年级教材的训练重点,它要求学生能透过文章的语言因素,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可以把自学指导的重点放在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上,并指导学生按“七步自学法”进行自学。我所说的“七步自学法”是这样的七步:(1)释题、审题;(2)扫除字、词障碍;(3)分段,概括段意;(4)归纳中心思想;(5)随课文写欣赏品味批注;(6)试答课后问题;(7)质疑问难。

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时教师可以采用设计提纲的形式“扶”着学生自学。提纲的设计要注意既突出年段训练的重点,又要兼顾字、词、句、篇的一般训练,使学生的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我们可以在第一课时进行自学性训练,设计如下提纲:首先,教师揭示课题,简介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课题:“亲人”是什么样的人?这里的“亲人”指的谁?“再见了,亲人”是谁说的?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自学课文,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在此活动过程中,很明显地完成了六层次教学结构的第一层――预备层。接着,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看书,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让学生试着给课文分段,使学生在感性上有了初步的认识,完成了六层次教学结构的第二层――感知层。最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大娘、小金花、大嫂分别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再读课文,使学生在直觉上完成了理解层的第一个阶段:了解文章的生活内容,即写了些什么?使学生充分吸收作者的语言,在大脑中建立起活的形象,形成逼真的画面,从而,为教师组织精讲做好准备,以此达到自学的目的。

另外,在指导自学时,教师还要注意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扶-半扶半放-放”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去,使课堂教学得到合理的延伸。

二、组织精讲

这是讲读课的重点。学生通过自学,建立起丰富的表象之后,还需要由形象概括出形象的本质,获取理性的认识。这就要进行理解层第二阶段的训练,即如何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来把握文章的中心,并通过体验,使理性的认识再上一个广阔的范围,使认识再次升华,而要做到这一点,还必须通过教师的精讲来完成这阶段的学习。根据高年级讲读课文篇幅较长,有一定难度的特点,可采用“突破一点,带动全篇”的跳跃式分析法进行精讲。突破的途径有:

1.从课题突破。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课题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教学《舍身炸暗堡》一课时,我们可以紧扣课题,启发学生思考:“炸暗堡”与“舍身炸暗堡”有什么不同?是在什么情况下舍身炸暗堡的?他的牺牲说明了什么?

2.从抓比较突破。教学《高粱情》一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刚学过的《白杨》一文,然后启发学生思考:《白杨》和《高粱情》都是状物的,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3.从重点句突破。有些课文的重点句包含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重点句组织读议。我们还以《再见了,亲人》一文为例。通过第一课时进行的自学性训练,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建立起丰富的表象,有了感性的认识,在第二课时教师组织精讲时,就可以进行指导性训练。首先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朝鲜人民与志愿军的情谊。抓住这一重点句,反复体味,进行朗读训练,借此更加深地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生的自学,大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又经过教师组织精讲,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的印象。在这段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下一步有待进行综合训练,深化教学过程。很自然地我们要进入第三步:综合训练,即进行形成性训练,完成六层次教学结构中鉴赏层和借鉴层的学习。

三、综合训练

为了进一步巩固强化所学的知识,或者说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合理的迁移和延伸,必须进行有关的练习。练习的形式要力求多样化,富有趣味性,从根本上体现鉴赏层和借鉴层的学习。例如,为了使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可启发学生抓住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优美词句,写欣赏批注;也可以采用“读一篇,带一篇”的方法,扩大阅读量;可以结合课文教学,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有关的课外读物;也可以仿照课文典型的观察表达方法,进行观察仿写训练等等。总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表情达意的手法体会进行审美训练,把发现和总结出来的语言规律,迁移到对其他文章的学习、分析中去,并用于指导自身的写法,内化吸收作者的写作方法之后,再用自己的语言物化出自身的作品。概括起来说,就是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纵观整个过程,三步式课型结构打破了以往常规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模式,注重教学过程中学习资源的生成性和学生思维的灵动性,重视了用教材教,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注意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新课程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要有型,型要多变,变不离宗”,进行讲读课文的教学,其教学方法、教学结构不是孤立的、一成不变的一种模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讲读课文的课堂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从而强化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而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优化讲读课文的课堂教学结构,上好讲读课。

上一篇:提高中文图书编目效率及编目数据质量探讨 下一篇:创新“112”模式做好高职毕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