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留守儿童 共筑美好未来

时间:2022-10-09 01:04:06

情系留守儿童 共筑美好未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与此相对应,由妇老幼病残组成的农村力量更显得薄弱。越来越多的“留守”幼儿已是不容忽视,他们存在于现实的生活中,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爱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美好未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85-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与此相对应,由妇老幼病残组成的农村力量更显得薄弱。越来越多的“留守”幼儿已是不容忽视,他们存在于现实的生活中,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爱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我所在的幼儿园中,70%的幼儿是留守儿童。他们当中有的是由爷爷奶奶代管,有的是寄托在亲戚家代管,有的是寄托在专门代管孩子的家庭中。这些正处在情感、性格、品德发展和变化时期的孩子,由于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心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

在走访的过程,我询问了学校的同事、幼儿、幼儿的托管人和幼儿的家长,和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到留守幼儿中有的父母大多一年才回来两三次;有的幼儿是单亲家庭,父(母)亲独自一人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来一次。尽管有其他亲人、老师、同伴的关心和照顾,但是这种环境仍给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造成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3-6岁通常被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性格塑造最重要的阶段,孩子85%-90%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在这个关键的阶段,作为父母却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忽略了孩子的思想与心理健康。结果,留守幼儿从小就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体验最多的是孤独与寂寞,受了委屈无人安慰与开导,遇到困难无人指导与协助,这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行为、心理、人格与智力发展。大部分的留守儿童都认为自己在父母心中并不是最重要的,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朗。最为突出的是情绪焦虑、怨恨、忧郁、善妒。

(2)监护人的监管方式不当。绝大多数的留守幼儿都是由祖父母来抚养的,有的留守幼儿尽管是寄托在亲戚家或是托管的家庭中,但也是由老人照顾的。这种隔代教养中,老人们较多的采用了溺爱的管教方式,只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少了精神和道德上管束和引导;同时老人们在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即使明知不对,但大多持一种宽容甚至是放任的态度,总认为“孩子还小,以后再说”、“别人的孩子,等他父母回来再管”,从而导致孩子自私、任性、霸道等性格;其次祖辈与孙辈年龄悬殊,“代差”明显;更由于祖辈一代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绝大多数是文盲、半文盲,因此,无论是体力还是智力上都无法承担对孙辈的教养。

关爱留守幼儿,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的老师,有针对性的做好留守幼儿的教育工作。对于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这些幼儿以帮助和引导,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在爱的海洋里健康成长。

1.有计划开展角色游戏,满足留守幼儿的情感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游戏已成为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形式。研究发现:玩游戏比上课更能发展孩子的体能、认知和社会性,同时也是教师观察和了解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的最佳窗口,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更能发挥增效作用,对幼儿的健康心理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我们平时可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角色游戏对幼儿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有人认为,角色游戏是想象的世界,是浓缩了的小社会,幼儿是一会儿进去,一会儿出来,乐此不彼。再也没有比角色游戏更能使幼儿享受快乐的了,他们可以在游戏中像成人一样无拘无束地展示自己的想象活动,可以在游戏中动脑筋,出主意,淋漓尽致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快乐的、忧郁的;遵守游戏规则如收放玩具要有条理,要爱护玩具等习惯及操作的技能技巧,这些都会转化为以后对待公物,学习和劳动的态度,这些都是幼儿未来的社会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品质。此外,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扮演、模仿各种角色。可以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帮助幼儿认识美丑善恶。

孩子对爱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幼儿对教师、同伴的爱的需求更迫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多以“娃娃家”为主题,以妈妈的形象来组织幼儿并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妈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称赞的话语,一个热情的拥抱、一个温柔的抚摸满足了孩子渴望得到关心与爱护的情感需要,同时在与同伴一起游戏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集体的快乐,享受同伴的掌声给自己的一份自信,从而有利于留守幼儿形成开朗乐观的个性。

2.有目的开展主题活动,培养留守幼儿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由于父母不在家,长辈们会更宠爱孙子孙女,生活上照顾得很细微:不让做任何事,每天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相对来说,他们会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来说会更依赖长辈,独立性及生活自理能力会更差一些。

如何使留守幼儿变得更独立?让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呢?针对这种情况,要及时调整主题活动内容,比如开展《我是好宝宝》、《鞋子嗒嗒响》等,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使幼儿萌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并通过让孩子争当“值日生”、“一日小老师”等活动,让孩子帮助老师和其他同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分碗筷、擦桌子、整理桌子等,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对别人的过度依赖的同时让孩子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增强孩子的自信。

3.有意识开展开放日的亲子活动,增进祖辈与他们的感情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的能力"。针对留守幼儿的特殊家庭教育群体--爷爷奶奶,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爷爷、奶奶亲眼目睹幼儿园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教学方法,同时,也引领家长用科学的亲情教育孩子。在开放日的活动中组织亲子游戏,增进幼儿与爷爷奶奶的感情。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应与家长经常交流沟通。及时将幼儿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并与家长讨论出适合幼儿的方案。也可将一些科学的育儿知识通过谈话传授给家长,让家长了解这个年龄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以避免家长因幼儿淘气,以棍棒式教育或者放任自流的态度来对待幼儿,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4.有机会让幼儿施展才华,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缺点与优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提供机会,让孩子去发挥他的优点,使得他更加的自信。小朋友喜欢跳舞,动作发展得好,可以让他领操;小朋友喜欢画画,可以让他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展示他的作品,也可让他去帮助其他的小朋友。结合孩子的兴趣与爱好,通过画展、舞蹈、运动会等活动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栋梁。我们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竭尽所能,用我们的爱去守护这些留守儿童,积极的教育引导他们,使他们和其他幼儿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上一篇:焦溪古镇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利用 下一篇:加强教学管理 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