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粮食生产的科技支撑作用

时间:2022-10-09 12:58:06

乡村粮食生产的科技支撑作用

对于农业现代科技技术的利用和推广来说,往往是大规模、机械化、系统化的运用结果,一方面,农业高科技推广需要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装备到位与推广,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农业技术科学认知素养,另一方面,也需要打破目前地块与经营种植限制,进行集团化、集约化、市场化和机械化的统一管理和经营,这种要求与目前农民粮食生产的具体方式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这也超出了单个农民自身所能承受和负担的范围。

1发展思路与解决方案

进一步完善发展和保证农业粮食生产安全,除系统的经济社会支撑和政策保障之外,非常重要的还包括农业的现代科技的支撑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这样说,在农业现代化和不断促进与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过程中,科技支撑作用起到了导向和支撑作用。在促进农业粮食生产科技利用方面,首先最为重要的是不断完善农村科学技术服务体制,使农村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机械站、种子站及其他相关农业技术服务部门更好的为农村粮食生产安全服务,使农村得到更好的与当前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科技服务,一方面对农业生产要起到较好的支持和引导作用,不断借鉴农村发达地区先进的农业粮食生产经验和做法,同时注意做到技术、农业生产与市场的紧密集合,也高度注意与当地的农业粮食生产与气候、地质类型紧密集合,以更好取得因地制宜不断发展的良好效果,同时也注意在不断提高农村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严格保护和促进农民的利益,并将农业的短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保证和强化农业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科技推广,非常重要的是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首先使农民充分认识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能够充分认识在农药、化肥和种子合理使用的技术的能力,使农民能够充分认识到不当或者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可能会给粮食生产和粮食本身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农民不断增强粮食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与责任感,同时农民不仅是粮食的主要生产者,而且也是人口占多数的消费者,而对于农民的粮食生产、消费的链条相对来说监管更加薄弱,所以农民自身更加需要不断提高科学素养,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和科技意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个过程的实现,既需要农民自身的自觉意识,也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媒体和其他个人对农民的帮助、支持和引导,这实际上也体现为整个社会文明素养和文明意识不断提高的过程。农业粮食生产安全的实现,同时还需要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引导和监管,这首先体现为对化肥、农药和种子本身,对农业生产过程,对粮食收获、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等等方面的全程监管,同时还要注意不断提高对农业生产所面临的各种病虫害、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能力,这些都离不开农业科学技术的高度支撑与合理利用。另外一方面,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还要注意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的问题,环境和生态问题不仅有可能是由于农业生产本身所造成,由于不合理的农民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所造成,其中最主要的还有可能是由于工业和城市等农业、农民和农村等之外的原因所造成,这样如何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就不仅仅是农村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社会和整体环境的问题,农业和农村很有可能只是一个被动的受害者。所以,加强对污染企业和城市垃圾、汽车尾气排放等方面的治理就显得极为重要。促进粮食安全生产的科学技术推广与应用,同样非常重要的是不断给粮食生产与科技应用与推广资金支持,不断加强农村水利水电设施的管理与应用,不断完善农村道路与桥梁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各种病害水库和水利设施的治理。同时通过一定的组织与经济形式,不断提高农业粮食生产的机械化、现代化的水平,使农民的粮食生产能够更好的享有现代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支持与引导。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强农业新技术的研发,不断提高农业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使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以适应农村不断发展的需要。

2未来趋势与方向选择

加强农业粮食安全生产,不断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归根到底还是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问题。如果不断农村现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以引导和完善发展,农业粮食生产安全就有可能受到严重的挑战。农村现有包产到户、地块分散、农民各自经营的生产方式,这非常不利于农村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必须逐步走土地生产经营的适当集中,走粮食生产大户到农业生产经营公司的道路,大规模的农业粮食生产经营公司一方面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对粮食生产进行统一集中的管理,这不仅有利于生产的监管,而且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机械化的展开和运用。现有的农产品也包含粮食生产的可追溯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这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组织体系对农业生产的规范、引导和有效监管,但是如果农产品、粮食生产的源头只对应农产品产量极为微小和高度分散的农户来说,则可追溯和监管的难度会加大,即使实现了可追溯,一方面成本会相对较高,而且改善和处罚难度以较大,就目前情况来看,往往某种农产品或者粮食出现一定问题,市场与社会对其反应往往过于猛烈,而且这种反应往往会对整个产品造成损害,或者会贴上地域标签,使某地的某种粮食或者其他农产品某一时期的产品造成全局性的伤害,这里面在相当程度上会造成误伤的可能。而且一旦受到损害,恢复期往往较长,损失因此可能是较为巨大。不仅如此,在农业生产与发展过程中,进一步保障和维护粮食生产安全,还应该不断改革与完善,逐步形成与建立农民现代的生活方式,因为农民的生产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农民的住宅即使生活场所,用时也是部分农药、化肥、种子和粮食的暂时存放场所,所以,农民的生活方式如何也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的谋生与生产的变化,如果不把农民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思考,是很难较好的解决农业粮食生产的安全保障的。从这个意义上,农业、农村、农民等三农问题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

3结语

综上所述,粮食生产的安全保障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作为一个社会系统问题,需要具有协调性、综合性的社会综合发展方案,但在其中科学技术的保障与支撑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体系及科学知识本身对农业粮食生产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作者:孙波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上一篇:网室棉花运用蜂粉制种效果诌议 下一篇:农业期刊论文标题调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