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网络平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时间:2022-10-09 12:30:58

借助网络平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什么是语文素养?它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一种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化积淀。

语文教学,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而语文应用能力最主要的就是阅读和写作能力。这两项能力都需要在课本之外寻找资源,网络正好为学生提供了课本以外的可供参考的新模本,也是信息来源的新渠道。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求知欲望,才有才气和灵性。要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不仅要靠教师的语文学识和情趣,还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网络提供了大量与语文相关的文字、音乐、图片、影像等资料,恰当运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中学语文资源网站(www.省略/)、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www.省略),还有常用的“k12”、“三槐居”等都有很多图文、影像并茂的资料。可以渲染情境,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想象和联想,给学生展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给语文注入活力。

二、加强阅读能力训练,提高语文素养

阅读能力主要是指对书面材料充分调动认读、理解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一种基本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和思维品质。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借助网络的优势,加强阅读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信息时代的语文教学,课文只是一类文本或者文体的提示,如果阅读只局限于教材的解读,势必导致视野狭窄,知识贫乏,像缺乏活水之池,毫无生机。网络为阅读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每种文体或者话题都有无数与其相关的文章和观点,多方面借鉴、比较才能学有所获,才能学会思考。如在《走近李清照》的专题讲座中,网络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李清照的诗词,有青年时的、中年时的、晚年时的,学生根据不同时期的作品,分析总结作者词风,领略不同词情。学习戏剧单元时可以下载戏剧,让学生真实地走进剧情,理解剧作。丰富的材料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便利,只要适当、适量使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增强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网络空间带来了海量的信息,同时也满足了我们跨越时空交流的欲望,我们甚至可以隐匿起自己的身份在网络空间中自由的言说,思想的火花也常在这里如烟花般闪现。然而在这广袤的空间中,人们却一直未找到一块自己的居所,在这里精心培育自己的思想花园。此时博客和QQ空间就像一扇敞开的大门,将原先的壁垒一扫而光,引领人们走进新的世界,实现了人们将自己的言论在网络中整理出版的愿望,让观点和想法有了驻足和培育的空间。人们可以用博客和QQ空间记录日常生活中的感悟,一边在互联网驰骋,一边积累自己的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通过文字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在属于自己的网络空间里,你就是主编,负责着这里的一切。从写作角度来看,博客和QQ空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那里,学生不再是被教师逼着被动写作,而是因为热爱而写作。学生会主动地写自己想说的、爱说的事物,充分表达个性化的爱憎情感。由于少了教师评分的压力和传统作文模式、命题限制等束缚,学生的思想是完全自由的、解放的,因而能写出更为个性化的作品。浏览博客和QQ空间,不仅能分享别人的经验和思想,而且能激发创作欲,培养质疑意识和批判意识,同时提升语文素养,这正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创新型人才所必备的能力。

四、进行网络写作,提升语文素养

让学生学会用网络来收集信息,查找有用的资料是语文教学在网络环境下的崭新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利用网络中贴近社会和现实的内容,写出新鲜的习作;教会学生明白写作的最终意图,是一种与别人交流的媒介,一种沟通思想的手段。平时的作文教学,除了基础知识的介绍和训练外,应更多地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指导学生参考,交流,发表,介绍几个适合学生的网站,如“作文岛”(www.省略)、“易动网络写作平台”(www.省略)这些网站有范文,有评改,有理论,也有交流对话新观点和话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写作中运用“电脑”语言。在以网络为手段所形成的电子文本中,与传统的以文字为主要表述方式不同,它还具有符号、声音和二维动画等“表情语言”。它们与文字语言相配合共同完成网上交际。这样不仅进行了语文教学,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在你“不停息的网上航行”中,精选并链接全球互联网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资源,学生将受益非浅。

作者单位:陕西省子洲县子洲中学(718499)

上一篇:有效的课堂提问:从文本走向文本 下一篇:宝黛初会互现法描写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