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及其对策

时间:2022-10-09 12:29:49

浅析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及其对策

摘 要: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对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改进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分析;改进措施

就现阶段我国国情而言,农村人口仍占大多数,因此小学教育阶段,相比城市小学,农村小学比例相对较大,小学体育教育的重心也在农村。农村的小学生大多身体先天素质好,具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等优良品质,具有成为国家体育栋梁的潜力。如何改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加强对农村小学生基础性的专业和系统的体育教学和训练,为国家输送体育后备人才,成为当前小学体育教育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1.教育观念和思想亟待更新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教育体制在不断完善,在教育观念上,应试教育正向素质教育真正转变,尤其是小学教育的转变更为明显。但是在对音、体、美等文体素质方面,农村小学的教育观念和思想仍有待更新。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对小学体育教学作出了相应规定,但在管理过程中监督力度不够,所谓的体育教育往往只是流于课程表安排的形式,体育课经常被语文、数学等所谓的主要学科挤占,使体育教育课程不能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部分师生认为上体育课就是单纯玩耍,没有专门教育的价值。从家长的角度而言,大部门家长对体育教育关心度不够,关注的是其他文化课的成绩。

2.体育教育资源配置相对不足

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面看,城乡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差异,受此影响,城乡教育资源也存在较大差距。首先,农村体育教育场地器材等硬件相对匮乏。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经费相对城市学校而言,投入相对较少,而投入到体育教育中的经费比例更少。虽然近年来,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在不断改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器材也在逐步增加,但相对于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仍然显得不足,跟不上体育教学的发展,甚至有的器材落后,不能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需求。甚至在一些边远地区的小学,学校只有一个篮球场、少数几个乒乓球台,场地的严重不足限制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_展,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及器材的有效利用,个别学校还存在由于场地不足而出现上体育课影响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况。因此,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经费不足,场地、器材的匮乏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体育教育的有效开展。

3.体育师资相对薄弱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影响,各类人才也在大量向城市流动,受此观念的影响,部分农村小学年轻有为的老师不愿留在农村教书,而选择调动或辞职的方式到城市工作,体育教师的流失现象也是如此。农村小学体育师资的配置相对于其他学科本就薄弱,加之人才流失,导致出现体育课无法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正常进行的现象。即便不考虑人才流失的因素,受地方农村小学教师编制的制约,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部分体育课由其他学科教师甚至由后勤保障人员兼任。非专业的体育教师未受过专业培训,体育教育的专业思想和业务素质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水平,因而很难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甚至有的教育连最基本的队形、步法、简单的技能技巧都无法正确向学生传授,而是让学生以自由分组打篮球、打乒乓球、捉迷藏等方式随意进行,并不能达到较好的体育教学训练的目的。

二、对加强农村体育教育的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对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体育教育状况,首先应转变观念,提高对农村小学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素质教育内容,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提高我国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而不是语文、数学等主科教学的附属品。要正确处理和解决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程与体育等文体学科的相互关系,使得农村体育教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农村学校要正确认识体育课堂作为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为祖国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主阵地作用,把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逐步与其他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共同促进素质教育成效的提升。体育老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小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相对城市小学生视野面相对较窄,思想相对单纯,教师的言行引导对学生性格和习惯的养成起着较大作用。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要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的实际,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加强课堂互动,积极引导学生真正参与体育教学和锻炼中,让课堂气氛活跃变得更加活跃,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和主体,通过体育课程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和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

2.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更好地满足体育教学需求

对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经费的投入要充足,只有在实际的教学条件上得到了相应的改善,才能够推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各个财政部门也要在教育经费投入基础上增加对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经费投入,这是从源头上解决资金不足的有效方法;还应鼓励社会资金帮助农村小学体育设施建设,拓宽建设资金渠道。各级政府应充分考虑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用地需求,在用地审批等环节,从政策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和倾斜,在建设过程的监督方面,严格把好质量和环保关,并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应积极筹措各种性质的资金,完善体育器材,以满足体育教学和锻炼的需求。

3.丰富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农村地区受地理环境、场地建设等多种条件的限制,有的教学内容无法开展,因而如果精选教学内容、提高实效,达到教学大纲要求是教师需充分考虑的问题。首先,应选择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项目进行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意照顾学生的运动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技能培训,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技能,从而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其次,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生的生活应该是丰富而又富有童真的,因而小学体育的教学方式也要符合小学生的个性,不能一味追求教学目标的完成而忽略其实际年龄,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适得其反。可以开展一些游戏教学模式,将跑、跳、走、投、掷与音乐舞蹈、团队合作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散性思维,充分刺激学生的大脑细胞,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集中性、均衡性、灵活性和大脑的综合分析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还可以避免学校体育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得到身心放松,为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基本的体育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4.加大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

根据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来自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实际,应着眼于立足现有资源,加强非体育专业教师的培训,促使教师基本掌握体育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以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教师的培训可以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师外出学习或参加培训活动;可以请一些城区或邻近学校的优秀教师来给大家上示范课,进行讲座,也可以进行校际之间的互访,通过不断交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应强化体育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可以按照区域划分的方式,构建“一帮一”、辐射等类型的教学研究团体,以地区龙头校体育教研组牵头、以优秀学科带头人帮扶,向本区域其他农村小学进行辐射,牵头开展体育教学研究活动,以研讨会、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让广大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拓展思路,提高教学体育教师驾驭教学工作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农村体育教学作为提高农村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应得到社会各界重视。当务之急,应从各方面和各环节加强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软硬件建设,积极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逐步缓解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存在的差距,构建我国城乡和谐小学生体育教育新格局,共同促进小学体育教育成效的提升,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邵伟德.体育教学心理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张广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3(63).

[4]郑云忠.对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5(1).

[5]徐进.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1(3).

作者简介:毛西树(1966―),男,四川泸县人,小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育。

上一篇:遵循儿童成长发展规律,引导儿童走出“自我” 下一篇: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每一位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