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魅力的钢琴协奏曲

时间:2022-10-08 11:45:52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是柴科夫斯基之后俄罗斯最伟大的旋律大师。无论我们倾听他的哪一部作品,最先深入人心并彻底打动听众的就是他作品的旋律,而且其中很多都成为时常回响在人们耳边的经典...

永恒魅力的钢琴协奏曲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音乐始终贯穿了这部电影的剧情,成为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影片实现了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通过具有丰富内涵的钢琴音乐揭示出深刻的思想性,体现出积极的社会意义。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让这部电影散发出真实的光彩,而影片中熊熊燃烧的音乐灵魂,来自于拉赫玛尼诺夫那不变的俄罗斯情结一美与忧伤同行。

[关键词]钢琴音乐拉赫玛尼诺夫音乐风格电影创作

在我们所欣赏过的电影音乐中,有许多是和钢琴音乐有关的,这些影片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出钢琴音乐对电影故事情节的渲染和故事发展的铺垫作用,同时也让观众领略到钢琴音乐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钢琴本身所蕴藏的丰富表现力。在这些钢琴音乐中不仅有原创的电影音乐,也有许多是直接引用著名作曲家的钢琴音乐来作为电影音乐的。但无论是原创还是引用的钢琴音乐,都为电影增色不少。在与钢琴音乐有关的电影中。有一类是直接对钢琴家的生活与经历的描述,这就使电影的情节与钢琴音乐有了更加内在的联系,从而使钢琴音乐在影片中具有了更重要的表现意义。这类电影中。最为经典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澳大利亚电影《闪亮的风采》(《Shine》),这不仅是因为影片实现了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更在于影片通过具有丰富内涵的钢琴音乐揭示出深刻的思想性,体现出积极的社会意义。

《闪亮的风采》是一部视角新颖、风格迥异的音乐家传记片。它讲述了一位真实的钢琴家――一个富有天分而又刻苦努力的钢琴家富于戏剧性的、悲喜交集的一生。影片获得了世界电影界的一致好评,而影片中那深邃而感人的配乐是它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导演斯科特・希克斯在这部伤感的电影作品中,运用了钢琴史上许多大作曲家丰富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的选择和影片主人公戴维・赫尔夫戈特作为一个音乐会钢琴家的专业经历紧紧的吻合起来。影片中.钢琴音乐占有最重要地位的是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除了《升C小调前奏曲》之外,就是那部令世界上所有钢琴演奏者望而生畏的“拉三”(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了,无数的观众因它而感动,无数的观众因它而进入了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世界。影片中《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被戴维的父亲彼得称为“世界上最难演奏的作品”是名副其实的。真实生活中的戴维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教授西里尔・史密斯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十吨煤”。1909年11月,拉赫玛尼诺夫本人作为钢琴独奏者在纽约首演时,也把自己这首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以比喻其庞大与沉重。《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是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延续,但其演奏难度显然大大超过了后者,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风格在其中初显端倪,多种多样的钢琴技法被织入作品中,清淡的华彩、经过句、双音、浓密的复调织体、轻快机敏的断音和大量宏伟厚重的和弦,表现出饱满的情绪和沸腾般的生命力,是一首充满紧张的戏剧性发展的作品。

导演斯科特・希克斯在这部电影中运用《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并非偶然的,它充分体现出电影创作的精微性。因为这部最具思想性、技巧最艰深的钢琴音乐作品的巨大表现力来自于作曲家心灵痛苦的挣扎,是作曲家的涅磐之作,这一点与影片主人公戴维・赫尔夫戈特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面前精神崩溃,又依傍拉赫玛尼诺夫音乐重生的传奇经历惊人的相似,《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在影片中成为了作曲家和钢琴家的精神焦点。1897年拉赫玛尼诺夫发表了他的《第一交响曲》,首演时,由于指挥家格拉祖诺夫的原因,乐队演奏的非常糟糕,作品因此受到音乐评论家们的大肆攻击,使他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击。这是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部雄心勃勃的大作,却受到如此的冷遇,以至于使他对自己的音乐创作完全失去了信心,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在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再执笔抒怀。后来,经过长时间内心痛苦的挣扎与斗争。怀着对音乐的狂热与执着,在一位名医尼克莱・达尔博士的帮助下,拉赫玛尼诺夫逐渐恢复了对自己的信心,重新开始埋头写作。《第三钢琴协奏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作品获得巨大的成功,人们为这部伟大的作品而倾倒。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获得了新生,人与音乐的复杂交织,是那么地耐人寻味。在影片中,一位狂爱音乐却在幼时被粗暴阻止的父亲。又以粗暴的方式教育自己颇具音乐天赋的儿子。在高压环境中成长的戴维・赫尔夫戈特。在音乐中夺得荣耀的光环,又在音乐中訇然崩溃,而最终的救赎也来自音乐,来自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戴维・赫尔夫戈特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中奇迹般地重生。世俗的偏见和内心的迷茫是生命旅程中最大的危险,而不死的心灵来自于对永恒音乐的执着,影片中戴维・赫尔夫戈特那经过内心痛苦挣扎而砺练出的音符,冲破了生命的极限。最终与拉赫玛尼诺夫的精神相结合,成就了完美的音乐人生。

拉赫玛尼诺夫是柴科夫斯基之后俄罗斯最伟大的旋律大师。无论我们倾听他的哪一部作品,最先深入人心并彻底打动听众的就是他作品的旋律,而且其中很多都成为时常回响在人们耳边的经典曲调。他的旋律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它们是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因此它们往往具有自然、纯净与质朴的特点。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旋律曲调抒情优美、气息悠长、既充满了俄罗斯音乐特有的宽广气息,又不乏浪漫主义音乐沉思与幻想般的诗情画意。它既有柴可夫斯基交响乐中的激越,又不乏肖邦钢琴音乐中的细腻以及李斯特钢琴作品中的炫技。由多种音乐风格并存而构成的音响效果,使整部协奏曲充满了斑斓的色彩。同时。这部音乐作品表现出伤感忧郁的情绪,这些带有委婉哀怨的音乐情调,表明了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创作中悲剧性因素的一个侧面,这一点也正与影片剧情的发展基调相一致。影片中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音乐始终贯穿了剧情。成为整部电影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主题旋律首先是以影片环境音响的形式出现的。在戴维与父亲的交谈中,父亲情不自禁地打开唱机,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旋律顿时奔涌而出,这旋律是父亲心中的音乐理想,也成为了戴维迈进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世界的第一步。协奏曲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是由一个非常俄罗斯化的古代典礼歌曲引出,任何一个接触过普希金的诗歌或托尔斯泰的小说的人,哪怕他从来未曾听过拉赫玛尼诺夫。都能感受到其中强烈的民族性,那富有温柔、暖性和冥想的歌曲性旋律让人想到俄罗斯牧笛升起在夏日乡村的苍弯,想到无尽而平静白桦林。这个歌唱性的主题成为拉赫玛尼诺夫最迷人的旋律,成为二十世纪最暖性的阳光。在宁静的夜晚,钢琴上传来拉赫玛尼诺夫那温暖迷人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主题,那是小戴维在父亲的熏陶下,凭着记忆弹出的旋律。一句“好美啊”表达出小戴维内心的感动与迷恋。这一刻他第一次从父亲那 里知道这音乐来自于拉赫玛尼诺夫,知道了那是最为艰深的钢琴曲,而这一刻也埋下了小戴维悲剧人生的种子。

在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中,和声在表现个性方面占有很大的比重。从整体角度看尽管他的旋律在作品中已十分突出,和声也并非处于单纯陪衬的地位,而是旋律与和声二者相互交融、共同生长。和声的行进和发展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但推动了旋律的展开。也推动了整部作品的每一步进程。倾听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人们会感到他的和声语言非常丰满、复杂.而且充满了色彩性。从整体角度和大的框架来分析。无论他的和弦结构、声部的层次以及变化音体系是如何的繁杂。而其和声进行的基本序列还是遵循着一条传统的道路。尽管他没有和其他同时代的许多作曲家一起去寻求崭新的和声体系,而是仍以功能性和声为基础,却在扩大和丰富和声色彩方面使用了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手法。这些手法同他杰出的旋律一样也成为他独特音乐的标志,而攻克那些厚重而复杂的和声是领会拉赫玛尼诺夫作品内涵的关键,影片中导演也正是突出了这一点。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教授西里尔・史密斯的指点下,戴维进行着艰苦的训练,努力把握着那些被教授称为“肥大”的和弦,电影镜头不断地扫过那些密密麻麻的成串音符,背景涌现出拉赫玛尼诺夫协奏曲中庞大、交错、有力并充满奇幻色彩的音乐片断,特别是第一乐章主题音乐的加厚。在双手交错的节奏中更显现出悲剧性和史诗性的效果。从记乐谱、记指法,到将一切完全抛开,只有音乐的存在,戴维终于攻克了艰深的演奏技术,体会到了其中的奥妙。抓住了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精髓,迎来了自己音乐生涯的顶峰。

这部作品虽然在演奏上有很高的难度,需要很高的技巧,但并不是炫技性的表演,在演奏技巧的应用尺度上,拉赫玛尼诺夫将技巧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使协奏曲中钢琴的艰深技巧始终与整体音乐的表现相适应,每一次高难段落的出现都与作品发展的必然性紧密相连,从而使表现手段不会超出音乐内涵而流于空泛,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将深邃的思想和钢琴的高超技巧完美的结合在这部作品中。同时,拉赫玛尼诺夫最大化的发挥了管弦乐队的表现力,使乐队既能通过精致、细腻的手法营造抒情、安谧的气氛,也能以丰满、浑厚的音响创造出辉煌、宏大的气势,使个性与整体都充分得到体现。整部协奏曲显示出高度的交响化,作曲家没有一味的突出钢琴的音响,而是始终把握住钢琴与乐队之间的比例关系。在作品的进行中钢琴作为乐队的一员和整个乐队一起共同推动音乐的发展。因此在这部协奏曲中许多乐器都得以更多的发挥。特别是在第一乐章的华彩乐段,作曲家先后让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圆号等乐器逐个加入钢琴的独奏部分,使这一与众不同的华彩乐段给人以崭新的听觉感受。带着西里尔・史密斯教授“你要象没有明天似的演奏”的鼓励,戴维终于在舞台上迎来了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电影导演对年轻戴维最后的演奏这场戏的设计,既强调了戴维在钢琴技术上恰如其分的把握,也突出了戴维与乐队的协奏能力,戴维在舞台上弹出的音符,无论是主题旋律还是伴奏声部,都与乐队的音响相互交融、感人至深。体现出戴维对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的充分理解和感悟。特别是在第一乐章最后涌现的温暖而深情的音乐主题,让远方正在从收音机里倾听的父亲眼睛湿润、久久地呆立着。

舞台上的戴维平静而深情的奏出第一乐章的主题。但是这个如歌的主题很快失去了田园诗的风味,它在第一、第二乐章逐渐发展,许多不安的因素加了进来,歌唱的钢琴变成了沉思的钢琴,美丽的俄罗斯小溪开始汇入波澜壮阔的伏尔加河。随着铜管乐器严厉的行进,钢琴变成了一把沉重的铁锤,所有的激昂、愤怒、不安、恐惧、失望、抗争和悲悼的情绪倾泻而出。戴维的手指在琴键上舞蹈着。他的汗沾满了他的脸庞,还有那垂下的乱发似乎也想跟着音乐跳动。那一幕,简直是将音乐和影象完美结合的终极产物。当乐曲第三乐章深邃而奇异的音乐主题进入后,戴维在跌宕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中逐渐融入拉赫玛尼诺夫宽广的精神世界,而其中的艰险使他突然进入一种神秘而无声的境界,影片是将我们带入了戴维的个体,要我们同戴维一起感受音乐的冲击。然而。这似乎不是冲击。此时有点过于宁静了,在这一刻,戴维架着幻想的翅膀.与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彻底融合了,他获得了幸福,获得了宁静。他的精神得到了片刻的升华,这种升华,超越了生命的极限,超越了人类思想的极限,超越了一切可能超越的东西。然而就在这幸福而短暂的宁静中,在单调的手指击键声中,他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戴维的精神世界在拉赫玛尼诺夫巨大的音乐力量面前彻底崩溃,他耗尽了心力,耗尽了体力,訇然倒地。激情过后带来的伤害像烙印一样,永远地把戴维关在自己的世界。天才的戴维结束了音乐的旅途,十三年中在与世隔绝的世界里忍受着孤独的煎熬,然而戴维的灵魂深处对音乐的渴望从未停息。影片的最后,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最终成为了戴维音乐生命的救赎,在舞台上,戴维又弹起了那感人肺腑的旋律,曾是祸因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使他从毁灭中重新又回到了舞台,仿佛是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后的欣喜使他弹奏的拉赫玛尼诺夫显得更加生动而真实。而闪亮的生命之光更显灿烂。

拉赫玛尼诺夫认为“真诚是任何一种艺术最优等的品质”,《第三钢琴协奏曲》之所以永久的感动着人们。其巨大的魅力就在于它是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它的自然、纯净、质朴的特性将影片中戴维・赫尔夫戈特作为普通人所经历的生命悲欢与情感挣扎衬托得格外单纯而平实,让这部电影散发出真实的光彩,而影片中熊熊燃烧的音乐灵魂,来自于拉赫玛尼诺夫那不变的俄罗斯情结――美与忧伤同行。

上一篇:戏曲电影中的虚实处理及其空间意识 下一篇: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视觉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