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初中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8-11 05:42:54

浅议农村初中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农村中学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厌学、辍学的现象较为严重。本人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将其原因总结如下,同时提出一些对策。

一、观念落后,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地处落后山区的农民,固守传统观念,祖祖辈辈重复着同样的劳动过程,他们的生活范围比较狭小,认识接受新鲜事物的机会很少。加之,农民安于现状的思想比较严重,对其子女上学普遍重视不够,对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得本该上学的孩子不能按时上学,即使上学的孩子家长的督促引导也不够,致使他们学习不求上进,动力不足。

二、留守儿童成为厌学、辍学的主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社会为每个人提供了充足的工作岗位。农村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而他们的子女都由自己年迈的父母在家看守照顾,使这些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在他们身上表现出太多的恶性,由于缺少父母的呵护,所以他们缺乏爱心,性格孤僻、感情脆弱、心理变态。爷爷奶奶对他们一味地放纵,娇生惯养,视为掌上明珠。他们进入学校不能团结同学,没有集体观念,不尊重老师,甚至不服从老师的管教,顶撞老师,具有这种恶习的学生是很难投入学习的。

三、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厌学、辍学的主要原因

学生本该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但有些学生的所作所为与学生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其行为表现根本不像一个学生。课堂上不专心听讲,玩手机、传纸条、说话;课外抄袭作业、不预习、不复习;考试不及格也毫不在意。究其原因是这些学生的习惯太差,因此作为小学教育,主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的行为习惯,让他们要惯于学习,要把学习视同吃饭、穿衣一样重要,而不能成为负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热爱学习,才能避免厌学、掉队的情况。

四、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影响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大量扩招。对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一定的影响。本身少数民族地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文化基础薄弱,这里的学生大都是依靠民族照顾,考取一些民族班。几年之后,走向社会就业没有竞争力,很难找到一份工作。相反在自己上学的几年里,除了正常的学费外,有些还要缴纳预科费,使得原本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这种现象使得好多家长对供读学生失去了信心。有的学生过早地看清了这种现实,他们也不想重走哥哥姐姐们的老路,对自己的未来不抱希望。

五、解决的对策

首先,提供个人认识是关键。我们要认识到教育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教育尤为重要。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首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要强盛,要发展,必须重视教育。发展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对家长及学生进行认识再教育,让家长认识受教育的重要性。其次,作为家长要用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不能因为少数学生短时间内没有就业,就对孩子的教育丧失信心,要让他们认识掌握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看到社会的飞速发展,认识未来社会没有知识的危害性,用他们出门打工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教育孩子要踏实努力地学习,只有具备强硬的知识本领,将来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作为学校要大力加强学生的理想前途教育,使学生树立自觉学习的信心。学校要建立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一体化的思想教育体系,充分利用班会课、重大集会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同时将思想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多一份爱心、耐心。只有学生明确认识,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学习才能有信心,有动力,学习过程中才能体现刻苦、努力,学习才能有效率,出成绩。

只有我们抱着对国家、对民族、对我们下一代负责任的态度,群策群力,齐心协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辍学的问题。

(作者单位 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恭门镇中学)

上一篇:读出词语的别有意味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