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与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10-08 10:56:29

河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与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近年来,河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但是外语人才培养滞后于经济发展,外语人才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文章分析了外向型经济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特点,对河北省高校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调研,指出外语人才培养中存在培养模式趋同化、知识结构单一、高端复合型人才稀缺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市场需求导向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外向型经济 复合型 外语人才

一、河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及外语人才需求特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积极推进“环京津和环渤海带动战略”,加大对外开放工作力度,努力扩大出口,推动国际贸易发展,使外向型经济迈上了新的台阶“十一五”期间,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开放型经济步伐明显加快,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先后迈上200亿、300亿和400亿美元台阶,年均增长21%;出口规模突破200亿美元,年均增长15.6%,稳居全国外贸十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70.8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2倍,年均增长13.9%;对外直接投资14.8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0倍,年均增长36.1%。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河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成为河北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环首都、环渤海发展战略的实施,河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MYCOS)研究院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失业量位居2010届失业量之首;英语专业连续三年被列为就业红牌专业。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行业调查结果却显示,外语翻译行业高端人才缺口却达90%以上。究其原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国内外市场和企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要求外语人才不仅要有外语基础,还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而反观国内多数高校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沿袭传统的以外国语言文学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毕业生知识结构单一,实践能力差,不能满足市场和企业需求。因此,深入研究当前社会需求和外语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改革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使得高校培养的外语人才能够真正的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河北高校外语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笔者对12所省属重点本科院校的外语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1、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缺乏专业特色

几乎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英语及日语专业,而小语种如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开设的院校很少或根本没有。专业设置失衡导致的结果就是英语和日语专业人才过剩,而市场急需的小语种人才得不到满足。通过调查发现,80%以上的高校在其人才培养目标中含有“复合型”或“应用型”字样表述,但是在课程设置上,其复合型人才的特征并不明显,缺乏专业特色,没有结合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和所在行业发展形势。

2、缺乏高端、复合型人才

以河北省的英语专业为例,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英语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的数量达到了上万人,但是培养的人才是以中低端为主,毕业生知识结构单一,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难以满足市场需要,而像同声传译、科技翻译等高级、复合型人才仍然紧缺。虽然有一半以上的院校开设了外语研究生教育,但其培养的方向是研究型人才,并非复合型和实用型人才,因此与市场需求也不适应。

三、市场需求导向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策略

1、以大纲为指导,结合经济发展形势和自身特点,制定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外向型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高等院校要使培养的人才具有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就要以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为指导,立足于细分化市场需求,坚持差异化发展策略,制定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首先要对经济社会需求进行准确分析和把握,进而将细分市场需求与本校优势资源进行完美结合,最终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外语专业品牌。

2、整合优势资源,灵活设置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用人单位和就业市场的信息表明,单一知识结构的基础技能型纯外语人才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具有跨学科、复合知识结构、多技能型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是人才需求发展的方向。因此,作为人才培养机构的高等院校应该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机制,加大双语式教学的力度,加强学科之间的交融。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外语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技能,需要通过大量的反复练习和实践才能很好的掌握和应用,应该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不仅要在课程上进行必要的练习和实践,而且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各种社会实践的机会进行训练。社会实践的途径有很多,如各种英语大赛、辩论赛、国际性贸易洽谈会和体育赛事的翻译服务、志愿者服务以及到涉外企业进行兼职和实习等。这些活动既可以锻炼语言应用能力,增强专业素养,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积累社会经验。

四、结束语

21世纪需要的是复合型外语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外语人才既要具有掌握扎实的外语基础技能,又要掌握一定的人文科学或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途径和有效方法,为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经验和教训,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篇:工程造价预结算常见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高职院校学生带薪实习管理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