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又是汪天亮

时间:2022-10-08 08:40:33

天亮兄邀我到他的画室观赏他最新创作的作品《2008山系列》,其实他的这些作品我零零星星地在颇有影响的美术月刊《画刊》上已经看过一些,感觉有些与众不同。但当我真正面对这些在60×200cm亚布上创作的原作时,我依然兴奋不已。

我曾经为天亮撰写过《汪天亮:成功的艺术“冒险家”》、《汪天亮漆艺术的美学致思》等系列评论文章,在我看来,天亮在漆领域的艺术探索方向,代表了中国漆由传统文化内涵向现代审美意识的诗意转变。汪天亮作品无论在构图、形式、肌理、色彩等艺术语言的整体处理上都别出心裁,他大胆地将传统漆艺与水墨画、西洋画的表现材质和技法巧妙地综合运用到漆画创作中,或堆漆凸型。或沥箔罩漆,或镶金嵌银,或水墨勾勒,加上或研磨或刻画,无所不用其极;在手段上,有的纵横捭阖,挥洒自如;有的张弛有度,如行云流水;有的静谧冷峻,婉转含蓄,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艺术语言,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超越时空的思考。

看过天亮的《2008山系列》后,直觉告诉我,这些作品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它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极具象征性的符号之诗书画印的大胆而又随意的拼贴,若隐若现地表达了艺术家的层层叠叠的精神世界。

这里有阴阳、刚柔、虚实等哲学、文化层次的解说,也有时间、空间、内心世界层面心迹的表达;这里有扑朔迷离的大块面色彩的营造,也有小桥流水、绿树f岩的细致刻划。丰富的艺术语言和多重的艺术组合让人流连忘返,让观赏者从极富中国文化气息的画面中感悟到艺术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些作品处处充满了玄机,它就像处于激情之中的男人浊酒半壶后的喃喃自语,即使语焉不详,却充满着真情实感。

于是,我不禁对自己发问:为什么又是汪天亮?

从整体而言,天亮的《2008山系列》具有不可比拟的原创性。从古到今,艺术的生命在于原创,任何平庸的抄袭、复制、摹仿都不会在时间的长河里留下些许印记。《2008山系列》的原创性不仅体现在作品的图式结构、媒材使用上,还体现在哲学话语、精神意蕴的表达上。在《2008山系列》中,天亮采用了拼贴和混搭的创作手法,使得一些些原先零碎的“原材料”在亚麻布上得到了充分的“组装”,从而改变了“原材料”本身固有的属性,放大了原先的山水草木、怪石f岩形式背后的人文蕴含。众所周知,拼贴是舶来品,据说立体派拼贴(collage)的灵感来自毕卡索和布拉克看到巴黎街头贴满层层海报的墙面。最初,毕卡索将有真实质感的物件黏在画布上,企图打破二度平面的绘画,制造空间虚实的视觉效果。谁也没有想到,竟然延伸发展出“新”的绘画材料、技巧和理念。

在天亮《2008山系列》中,拼贴只是一种手段,他实际上是用拼贴的形式去表达他个人对文化和历史的思考。与以往的作品不同,在这个系列中,他仿佛换了一种心态,做的不再是沉思的文章,而是行吟的诗篇。本质上,天亮的作品很容易让人溯游回厚重而又充满感性的历史中。我们与历史的关系其实十分微妙,历史是过去的时光,而我们实际上又生活在历史之中。每一天都是历史,以时间而言,逝者如斯,往事无返,唯经历者才可以感觉岁月河流在无声无息中远去的声音。从这个意义上说,天亮具有强烈原创性的作品是对时间的拼贴,是对平凡而又琐碎的历史表达的一份发自内心的敬意。

天亮的《2008山系列》的精神指向也是脉络清晰的,在这些作品中,文化上的自觉与他先前的漆系列作品一脉相承,他没有去试图建构一个庞大的话语体系,也不急于对某种美学进行再发现,而是在平静中表述一种关于私人生活与历史记忆的判断。在这些作品中,自由畅达的写意山水,笔走龙蛇的书法线条,抽象率意的形式空间以及颇富自家章法的汪氏短语构成了时间的自然印记,带有浓厚的生命的痕迹。作品无拘无束,挥洒自如,情之所至,法之所至。而在我看来,天亮的《2008山系列》的精神视野已经远远超出了个人的情怀本身,他所要寻找的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似乎已越来越稔熟,甚至达到了水到渠成的程度。

从抽象到心象,天亮已不满足于景物的真实,而是在寻求一种心灵的真实,那是一种人格化的追求,那是一片耕种于心田却无法用语言述说的故乡家园。

在天亮的《2008山系列》中,过滤了现实生活中的嘈杂之音,呈现出清澈明朗的心境与气象,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形式美”,而是康定斯基反复强调的“内在的音响”,这种“内在的音响”,是现代人对自然山水的内心感受与渴望,是现代人对历史与古人的仰慕与推崇,是现代人对自我情感的个人的满足与肯定。

在《2008山系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天亮试图从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性手法和墨色关系布局中寻找契合西方抽象表现的元素,从而确定他的意象化抽象语言的定位。在这些看似“随手拈来”的作品中,诗书画印联系得如此紧密,以至于完全不可分割。画风淋漓酣畅,犹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时而行云流水、时而刀砍斧劈的笔触,将关键性的元素推到极致,使作品的精神内涵更加深邃化,体现出一种灵动的气质。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颇令人玩味的“新山水画”。特别是其中的强调书写性的用笔有如“庄生晓梦迷蝴蝶”,在有无虚实之间传递着万物齐一的东方哲思。

中国艺术的传统,是以写意表现心象的传统。写意之道,主张因心造境,注重心灵感悟的抒发,强调游心于万物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自由率意与创造精神。这是中国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品格。天亮兄似乎深谙此道。

对于时空的思考和摆布,在天亮的《2008山系列》中显示出冷静的表达。仅仅从画面上看,它并不是那种无序性的杂陈,而是呈现出某种具有整体意味的逻辑性。初看《2008山系列》,似乎显得杂乱无章,但细究起来,这些画面的形象处理在“山”的总题下得到了恰到好处的梳理。拼贴的各个部分气息相通,突破了二维平面观感,在空间方面以“画中画”甚至以首尾连环的形象和文字重复并置,将观赏者的观赏目光自然而然地“漂移”至三维,同时加入的关于时间的变奏主题使得这样的“漂移”扩展至四维,甚至更多。从此,我们可以看到汪天亮作品的隐喻和指涉,它代表了某种新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

在传统水墨的现代创新过程中,像林风眠、吴冠中的彩墨作品注重线的运用,张大千、刘海粟的泼墨作品则着眼于色墨的交融。而难能可贵的是,在天亮的《2008山系列》中,既有大量的线的疾徐轻重,又有色墨的干湿浓淡,呈现出不可多得的艺术迈向大自由的审美境界。

天亮是那种心高气傲又才情横溢的人,他总是漫步于时间之上。行走于心灵之间。他的内心是平静的,又是敏感的。平静又敏感的内心蕴藏着一份强烈的使命感。他有着难舍的经典情结,相信边缘的守候具有特殊的意义。

天亮很努力,他的作品源源不断,而且形式多种多样,他用这种方式证明自己的艺术存在。他是一位创造性和浪漫性兼而有之的诗人艺术家。

为什么又是汪天亮?也许这就是答案。

2009年9月9日于意园

(本文是作者为汪天亮的《2008山系列》撰写的序言,该书即将由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丰富多彩的美国特殊夏令营 下一篇:古代倒霉版周星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