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质量监督管理问题的讨论

时间:2022-10-08 06:17:11

关于建筑质量监督管理问题的讨论

摘要: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建筑业是呈现飞跃式的发展趋势。可是,在这个高度发展的同时,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了。人们在处理建筑工程建设的同时,更应该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工作。关于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本文现做以下的讨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Abstract: in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China's construction is to present leap type development trend. But, in this highly developed at the same time, th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quality problem will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problem. People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more should be prepared to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quality work. About th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quality problem, this paper we do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主要针对建筑工程设计、监理、总包、施工单位及设备构配件生产厂家。因此,需要很好地处理与有关各方面的关系,做到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相互协调,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设计、施工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工程本身,也直接影响设计、施工单位的信誉和竞争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质监部门促进设计、施工质量的提高既维护了国家和建设单位的利益,也与设计、施工单位的长远利益是一致的。因此,有关各方应形成一个工程质量优先的共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密切配合,使建筑工程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1 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责任不明确

各级建筑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数量由于较多,有大到省级、市级,小到县级、乡级,造成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权责混乱,因此存在很多交叉和模糊地带,很多监管部门都是抱有你管而我也可以管的心态,还有一些单位既掌管着建筑质量控制工作,又进行建筑质量监督工作,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另外,目前,我国建筑质量监督部门组成主要是事业单位,这些单位的质量监督经费很容易收到有关部门体制改革的影响,经常发生经费削减的情况,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经费很多时候难以维持工作的需要,严重影响到了建筑质量监督机构的正常运行,因为经费削减了,造成有关部门谁都不管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都造成了建筑质量监督管理责任无法落实到位,对建筑质量监督工作影响甚大。

1.2 建筑质量监督工作从业人员管理不规范

人才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保障。我们都知道,建筑质量监督工作人员的职责就是对建设、施工、设计等参与建筑工程的单位的行为进行监督的工作,这就要求建筑质量监督人员不但要在设计、施工等方面比一般建筑人员有着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要有着较高的综合职业素质。实际上,很多建筑质量监督工作人员在这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足,甚至有点地方质量监督部门裙带关系严重,随便安插一些人员进入,根本不考虑他们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职业素质。

1.3 施工企业的选择上把关不严

近年来,由于建筑施工企业体制改革还不深入,大多国有施工企业都存在着固定资产严重流失,培养人才但却留不住人才的现象,最后采取皮包公司的管理模式,留下少数几个工作人员来守住公司资质证书,然后将资质借给那些没有资质但又需要的公司或个人,来收取管理费以维持企业的生存。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包工头披上了劳务公司的外衣来从事建筑施工行为,造成了许多有资质但无施工能力的荒诞现象发生。有关部门对这种现象却听之任之,包括在业主招投标的时候也很大程度上看关系而不看施工能力,这些都严重的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

1.4 建筑质量监督管理范围过于狭隘

目前,我国许多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主要是针对于施工阶段进行监督管理工作,而且忽略了许多细节方面,仅仅依靠对工程主体质量的监督,对于策划阶段、设计阶段和建筑后期运营阶段的质量监督不够重视,这违背了政府针对建筑质量宏观、全面的监督控制原则。

1.5 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信息传达不通畅

在建筑质量监督过程中,传统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信息传递阻塞,不利于建筑质量监督过程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的实施,紧靠人工、纸质的传递监督信息,既影响到其准确性,又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建筑质量监督接受全社会监督目标的实现,目前,许多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主体都还没有建立健全建筑质量监督信息系统。

2 加强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对策

2.1 提高监督管理人员水平、素质,加大考核力度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必须保证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过硬、建筑质量监督实践经验丰富,能够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工程经济知识,熟练掌握建筑质量监督的方法,以保证在实践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鉴别、解决建筑质量问题,充分发挥其监督的职能,以达到提高建筑质量的整体目标。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社会发展基本原则,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事业要实现这一基本原则就必须加强监督管理人员的技能、素质的培训工作,并把这一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相关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定期进行技能、素质考核,争取吸引更多拥有高水平、高能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还要将建筑质量监督工作公开、公平化,让社会、人们来对工作人员的能力、职业道德进行考核,通过考核成绩来淘汰不符合标准、达不到岗位要求的人员。

2.2 明确部门权责,深化体制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建筑行业的责任主体不明确、建筑质量交叉监督的现象已日益突显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原有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体制造成的。因此,只有深入改革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权利、责任,才能进一步的发挥建筑质量监督的工作职能。笔者认为可以实行社会监督体制,将监督工作面向人们,秉着公开化的原则,在工程建设前期就对各项工作进行质量监督管理,以促进建筑质量的提高。

2.3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应当与时俱进,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工程的质量问题与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很好地为工程的质量管理提供准确的情报,同时还需加强质量监督 管理人员对相关软件的使用。质量监督管理作为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各方面大量的信息,且具备实施难度高、综合性强等特点,由此也决定了信息技术在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的优越性。与其他手段相比,质量监督管理软件的工作时间短,运算的准确性高。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无疑对现场施工质量评审与控制有很大效果,比如说生成各类质量评审报表,绘制各类质量评审函数,甚至从各种实际数据中对子项目工程质量的等级进行审核等等,都表现得游刃有余,最终为工程质量的动态控制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证。

2.4 完善建筑质量监督范围

建筑质量监督范围不仅包括施工阶段的,还应包括策划、设计和运营阶段。其中,策划阶段是质量监督管理的基础,是整个工程项目的关键,它决定着建筑质量是否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比如在唐山大地震中,许多建筑由于选择的地段地质不符合要求,导致建筑坍塌严重。设计阶段是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关键,如果连设计都存在质量问题,即使施工质量再怎么好也建设不出来精品工程。运营阶段也对建筑的质量影响较大,一旦建筑在次阶段受到破损、污染等损害,即使设计和施工阶段再怎么完美,也只能是功亏一篑。比如,如今许多建筑都在搞再装修,其实这对建筑的损耗特别大,因为大部分从事装修工作的人员没有建筑质量意识,常常为达目的不顾后果,严重影响了建筑的整体质量。

3 结语

总而言之,以往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模式还有待提高,只有通过不断总结,深入改革,加强管理力度,将建筑质量监督工作公平、公开化,才能提高建筑质量,建造更多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要的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王振江.浅谈现代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

[2]黄彤军.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职业圈,2007.

上一篇:论房地产企业工程造价的过程管理 下一篇:深基坑工程施工监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