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环保接力

时间:2022-10-08 05:59:08

奥运环保接力

北京的环保接力赛才刚刚开始,奥运会跑好了第一棒,剩下的继续向前冲

晨曦中的鸟巢显得更加清新、亮丽,没有了比赛的忙碌和喧嚣,宏伟的鸟巢多了一份宁静与从容。

北京奥运会已经圆满落幕,中国代表团以100枚奖牌完美收官,以51枚金牌高居金牌榜首位。同时,北京也完成了一次环保大转身,收获了一枚最重要的金牌――绿色。

北京的绿色账单

张颖第一次来北京是在2006年7月,对北京印象最深的就是“桑拿天”,灰蒙蒙,潮黏黏,闷热闷热,就像是洗桑拿。这对习惯了塞外干燥的她来说是很不适应。然而今年夏天,她突然发现,讨厌的“桑拿天”越来越少了。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北京像是换了新装,天更蓝了,树更绿了,空气更好了。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杜少中介绍,从8月8日至24日奥运会期间的17天里,北京空气质量全部达标。空气质量为优的一级天10天,二级良好的7天,各项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等浓度下降,创造了10年来历史最好水平,接近世界卫生组织第三阶段指导值,远远超过了北京申奥承诺。

这一切来之不易。1998年北京申办奥运会时,北京空气污染的综合指数分别比上海、天津、重庆高出40%、33%和37%,市区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平均值分别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89%、100%、204%。

2001年,北京获得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北京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对“绿色奥运”,北京奥申委更是向世界做出了多项绿化指标承诺。

为兑现“绿色”承诺,北京直面环境现状,投巨资实行大规模的环境建设与治理。北京奥运会的环境攻坚战主要集中在控制煤烟、机动车、工业和扬尘污染。10年,1200亿元,14个阶段,200多项措施,这是北京奥运会努力的“绿色”见证。

10年间,北京天然气使用量达到47亿立方米,比1998年增加了43亿立方米;完成城区1.6万台20吨以下燃煤锅炉改造和3.3万户平房区居民采暖“煤改电”改造,削减燃煤量600万吨;北京京能热电公司、大唐北京高井热电厂、华能北京热电公司、国华北京热电分公司四大燃煤电厂的除尘、脱硫等深度治理全部完成。

3月1日以来,北京新车排放标准符合最严格的欧洲标准,5万多辆老旧出租车和1万多辆公交车被淘汰,4000多辆新公交车全部使用天然气,7月20日到9月20日,小汽车全面实行单双号限行,部分公务用车封存,机动车污染得到有效缓解。

到6月底,北京仅用13个月就完成了1265座加油站、38座油库、1026辆油罐车和储油库的油气回收治理工程,加油站再也闻不到汽油味,每年少向空气中排放油气2万吨,有效减少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的排放。

7月20日,北京200多家污染企业被勒令关闭、转产新的清洁产品或被迁出市区,其中就有世界钢铁史上最大的搬迁工程――首钢向河北曹妃甸整体迁移。此外,北京环保部门严格控制施工工地、道路和地面扬尘,工地采取围挡、覆盖等措施。奥运期间,城区工地停止土石方工程和混凝土浇筑作业。

垃圾的回收利用也是提高环境的重要举措。北京已在全市居住小区、单位等地安装垃圾就地处理设备500多台,全市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站点4800多个,市、区政府为垃圾分类地区配置了50多辆分类运输车,全市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52%,实现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量22万吨,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实现资源化的城市生活垃圾量为289万吨,资源化率达到35%。

10年,北京城市园林绿地增加了1万公顷,树木增加了2271万株,草坪增加了4653万平方米,一共增加了9.7%的林木覆盖率,相当于平均每年增加36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成了长度1000余公里、绿化面积2.5万公顷的“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和农田林网等生态防护林;建成了1.26万公顷的城市绿化隔离带,城市中心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全市国土面积的8.2%,基本建成了“城市绿化隔离地区、平原、山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7项奥运绿化指标承诺全部兑现。

看不见的绿色

在看得见的绿色之外,北京还有许多“看不见的绿色”在为环保做贡献。

“为了确保奥运会建设不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北京奥运工程大力采用环保新技术,实施环保项目190多项,确保了每一座奥运场馆都成为一座‘绿色建筑’。”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杨伟光介绍,“奥运工程中所采用的每一项环保技术,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先进、成熟、适用技术。在190余项环保项目中,囊括了噪声控制、园林绿化、环保设施、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几个方面;水资源利用及中水处理利用;绿色建材应用;环保技术及产品应用。”

新环保技术的采用,使得本届奥运会成为节能的典范――奥运比赛场馆所消耗能源1/4以上来自可再生能源,奥运场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达到100%。而这些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理念,必将在奥运会后长久惠及中国,也给世界提供了借鉴的蓝本。

除了奥运场馆一些无形的环保技术带来的“绿色”,奥运带给百姓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样带来了许多“看不见的绿色”。

随着奥运会的推动,绿色奥运的深入人心,百姓已经无意识地融入到了环保践行中,环保日渐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

塑料袋不易分解,它的不断累积造成环境的永久破坏,是“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6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自备购物袋去超市开始成为市民的一种习惯。有些忘记自带环保购物袋,在购买小件物品或少量物品时,都尽量不用塑料袋,用手拎着,不为有偿使用的2毛钱,只为少用一个塑料袋,从小处为环保做贡献。

北京市在奥运期间实行单双号限行,减少了45%的车流量,每天有400多万人选择公交、地铁、骑自行车、拼车出行。这并没有对京城百姓出行造成影响,反而政府倡导的绿色出行愈发深入人心,很多“车友会”发出每月少开一天车的倡议,许多有车族表示奥运会后都会自觉减少开车。一辆车每年会排放约4.4吨污染物,北京330多万辆车,有车族的这些行为对污染物的减排作用相当大。

国家发改委专家指出,以北京为例,如果将空调温度从22℃―24℃提高到26℃―28℃,能给北京市节约4亿至6亿千瓦时以上的空调耗电量,削减约50万到75万千瓦时的电力高峰期容量需求,为用户节约1.8亿到2.7亿元的空调运行费用,减排二氧化碳40到60万吨等。如今,许多办公室的空调温度都自觉锁定在26度,节能也是环保。

北京要永远干净

奥运期间,北京交了一份优秀的环保答卷。奥运后呢?许多接受采访的市民都表达了这样的担心:我们实行的一切环保措施是不是都将随之消失?奥运后的环境会不会出现反弹?我们能否长久拥有顺畅的交通和清新的空气?

相比于短暂的17天奥运会,奥运后的长远时期才真正是北京的环保考验。总理曾说:“奥运会是短暂的,但是留下的精神却是永远的。奥运会后,北京还要保持这么干净,北京要永远干净。”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说,北京兑现了关于奥运空气质量保障的全部承诺,但改善环境的挑战还未结束,要保证奥运会后北京的空气质量不滑坡,我们必须坚持严格的减排措施,后退是没有出路的。

为了防止奥运会后空气质量滑坡,北京市环保局明确表示,北京将采取多项措施,确保本市空气质量在奥运会后继续改善。

奥运会后,北京将加快对重污染车辆的限制以及淘汰速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深入研究机动车排污费征收政策。同时在2003年9月开始限行重污染车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限行的力度。

北京市将要求奥运会期间停工、限产的重污染企业,必须要解决排污问题后才能恢复生产。针对重污染企业的减排问题,北京市在奥运会结束后将要求企业不能简单恢复生产,而是要解决污染问题以后再恢复生产。如果解决不了,将进一步停产和限产。

北京将进一步加大对施工扬尘的控制,提高建筑企业的环保准入标准。还要动员公众,参与到监督防治大气污染的工作之中。组织城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参与到日常环境保护的管理当中,同时继续开展有奖举报等群众性的环保公益活动。

北京的环保接力赛才刚刚开始,奥运会跑好了第一棒,剩下的继续向前冲。

上一篇:民营医院亟待正名 下一篇:“请示”判案折射司法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