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的食管憩室,内镜治疗也“通吃”

时间:2022-10-08 05:33:21

食管憩室是指食管壁的一层或全层局限性膨出,形成与食管腔相同的囊袋,发生机制尚存争议。按憩室出现部位,食管憩室可分为咽食管憩室、食管中段憩室(支气管旁憩室)和膈上食管憩室。咽食管憩室较多见,其次为膈上憩室,支气管旁憩室最少见。

临床症状因憩室情况而异

食管憩室的早期症状为吞咽时有异物感或梗阻感、胸闷、胸骨后痛等;随着憩室的增大,可出现咽下困难和食物反流;后期憩室继续扩大,可引起食管的完全性梗阻,并发憩室炎、溃疡、出血、穿孔,严重者甚至出现恶病质和食管癌变。

食管憩室是否会出现临床症状,与憩室的大小、深浅、位置、开口的部位、是否存留食物及分泌物等有关。憩室本身的症状与合并症引起的症状往往难以区分。大而深的憩室易出现食物残渣潴留,合并憩室炎,导致食物反流、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偶有呛咳。小而深、呈袋状的憩室易引起食物潴留,合并憩室炎或憩室周围炎,会导致异物感、吞咽不利。有的憩室很少产生症状,当伴有食管炎、食管癌、小静脉瘤及静脉曲张时,则会导致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呕血症状,但黑便较少。

部分食管憩室,须手术治疗

咽食管憩室及膈上食管膨出型憩室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因为这些憩室一旦形成,常会逐渐增大,使食管不易排空,引起食物存留。存留内容物分解腐败后,症状逐渐加重,常合并反流误吸,继发肺部感染等多种并发症。食管中段牵出型憩室由于病变小、症状轻、一般无须外科治疗。若情况严重,也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主要包括:憩室切除术、抗反流术、微创手术和内镜手术。内镜手术治疗目的是B通憩室与食管壁,使食物可以自由通过憩室和食管腔。内镜手术创伤小、安全、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无皮肤损伤、症状缓解明显、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且治疗结果与外科手术相似,现已被广泛应用。

内镜新技术:治疗更“精准”

传统内镜治疗食管憩室时,需要将形成憩室中隔的黏膜层和固有肌层同时切开,从而使食物从憩室陷凹向外流入食管。术后穿孔是传统内镜下憩室切开术最主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6.5%。我们在前期开展大量隧道内镜微创手术的基础上,探索出治疗食管憩室的隧道内镜新技术――经黏膜下隧道内镜憩室中隔离断术(STESD术)。

与传统内镜切开术不同,STESD术是一种以黏膜下隧道作为手术操作空间的内镜治疗技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手术的思想和手术入路,独辟蹊径,利用一条1.2米长的特制管状内镜,在食管壁的表浅黏膜层与较深肌肉层之间的夹层中,建立一条隐形“隧道”,为实施精准手术提供了良好的视野和空间,能选择性离断食管憩室的肌性中隔,同时保证黏膜层的完整性,减少了穿孔和感染的发生,术后出现食管瘘、纵膈感染等风险较小,近期以及远期疗效均较好。该方法适用于所有临床症状明显的食管憩室患者,无明显禁忌证。

专家简介

(周平红:2016年11期67页)

上一篇:云龙50级地震民房震害对比分析 下一篇:白内障:4大诊治观念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