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护理研究

时间:2022-10-08 05:08:08

24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护理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为相关护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以2005年~2012年期间本院收治的24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4例患者中13例为单纯性肺结核, 11例为淋巴结核;13例患者同时采用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 9例患者给予抗结核治疗, 2人给予抗病毒治疗, 全部给予优质护理, 6个月内9例患者死亡。结论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其临床表现不明显, 但T淋巴细胞和CD4+明显较低, HIV病毒载量值高, 病死率较高, 护理人员应该提高护理标准, 特别是做好医嘱, 严密监视患者临床症状。

【关键词】 艾滋病;结核病;护理

艾滋病又称为免疫缺陷病, 其感染源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够破坏患者的免疫系统, 降低身体抵抗能力, 提高被感染的概率, 继而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艾滋病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几率大大提高。据统计三分之一的艾滋病患者同时感染了结核杆菌, 两种病症在临床上相互作用, 使病情迅速恶化, 病死率极高, 两种病症在临床上都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1]。如何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进行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2005年~2012年本院收治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的患者均符合国家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制定的艾滋病和结核病诊断标准。24例患者中男性15例, 女性9例;平均年龄在17~73岁之间, 其中30岁以下6例, 30~60岁14例, 60岁以上4例;肺结核病例:单纯肺结核12例, 肺结核并淋巴结结核5例, 单纯淋巴结结核7例;HIV感染途径:性感染14例;血液感染3例;既可能性感染又可能血液感染7例;结核分枝感染途径:24例患者均为首次感染, 无既往感染历史。

1. 2 临床症状 出现1个月以上的症状: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发热、体重、下降;14人出现咳嗽;8人出现胸闷气急;3例出现腹泻。

1. 3 临床指标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检测:阳性3例;阴性19例子。T淋巴细胞CD4+检测:范围0.1%~14.5%, 平均0.34%。(远低于有关数据统计的单纯艾滋病患者检测数据)HIV病毒载量检测:采用聚合酶链检测, 平均值为(6.71±0.34)拷贝/ml(远高于有关数据统计的单纯艾滋病患者检测数据)。

1. 4 方法 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抗病毒治疗、抗结核治疗或两者并用。①抗病毒治疗:去羟肌酐散, 200 mg/次, 2次/d;司坦夫定, 40 mg/次, 2次/d;奈韦拉平, 400 mg/次, 1次/d。②抗结核治疗:采用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作为治疗药物, 根据结核病类型不同制定用药方案。

1. 5 护理内容

1. 5. 1 心理支持 针对心理受创、感受到歧视或被家庭社会抛弃、厌世轻生、不配合治疗者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 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结合沟通的内容, 创造轻松愉悦的护理环境。鼓励患者排解述说苦闷和悲观情绪, 减少自我压抑的情绪;遵守职业道德, 保护患者隐私, 给予患者尊重;积极主动的了解患者需求, 尽力满足患者心愿;做好健康教育。

1. 5. 2 用药控制 科学的制定用药时间, 空腹食用羟肌酐散, 司坦夫定每次服用间隔12 h以上, 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休息, 注意用药禁忌。

2 结果

24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有1例中途放弃治疗, 剩余23例中有12例坚持按照医嘱进行治疗自我护理, 其中有3例在6个月内死亡;11人不能够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及自我护理, 其中有7例在6个月内死亡。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 经过结核杆菌检验只有3例呈阳性。在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时, 若出现长时间咳嗽、淋巴肿大等情况, 应该加强监控, 警惕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可能。在临床护理上, 也应该加强对结核病有关病症监护, 研究表明严格按照相关医嘱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院方应该加强对患者的指导和监督, 保障患者能够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和自我护理, 提高生存几率改善生存质量[3]。

参考文献

[1] 李丙喜, 王林, 周新华.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21例临床分析. 中国防痨, 2003, 25(1):21-23.

[2] 侯拴, 杨玉环. 艾滋病病毒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护理杂志, 2002, 19(1):45-46.

[3] 李月星. 49例艾滋病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护理研究, 2002, 16(8):473.

上一篇:章丘市妇幼保健院NICU腋静脉BD留置针的应用体... 下一篇:置管微创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