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预热”加息,“长痛”不如“短打”

时间:2022-10-08 05:05:21

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月25日起,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将上调0.5个百分点。这也是继年内1月18日以来第二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今年一季度刚刚过去,加息的预期越来越强烈,人们已毫无疑问地相信加息已是大概率事情。

为了从容应对加息,并争取从中赚取一笔,“近期理财宜短不宜长”的观点成了众人的共识:在这个时候,如果选择存三、五年的定期,可能损失加息后的利息。因此,缩短定期储蓄的时间和购买短期保本理财产品成了稳健型女性理财人士眼中的热点。

小小预测:

长期定存恐吃“加息”亏

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月25日起,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将上调0.5个百分点。这也是继年内1月18日以来第二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当然,这一“动作”肯定被众多专家看作加息提前的信号,不少业内人士纷纷预测,央行可能将加息时间提前到第二季度。

日前,听闻银行近日可能加息,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孙女士后悔地说:“亏大了,我刚刚存了一年的定期!改天去银行问问能不能想办法把定期存款取出来。”孙女士透露,上个月,她在银行存了10万元,如果近期果真加息的话,那就吃亏了。

加息对习惯储蓄的市民来说应该是利好消息,为何孙女士担心吃亏呢?因为按照我国目前存款的规定,定期存款是锁定利率的,利率并不随着加息进程而变化,即按存款当时的利率计算利息。所以,如果在加息前就将资金存为定期存款,则难享受到加息的好处。

对于孙女士遇到的问题,某银行一理财专家表示,孙女士可以在加息的消息落实后,带身份证和存折在存款所在的银行转存,即将原有未到期的定期存款取出来,而后再转为按当时的利率存定期。若办转存,存款期间的利息只能按实际存款时间的活期利率计算,利息就相应有所减少。

近期建议:

请勿盲目转存

“加息的压力很大,所以近期的储蓄最好以短期为主,3个月、6个月的定期存款都是比较好的选择。”某银行的国际金融理财师认为。目前,加息的幅度和具体时间都还不确定,对孙女士的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影响并不会很大,转存并没必要。

就转存问题,理财专家还表示,要根据储户的个人情况和需要来具体操作。储户现阶段的定期储蓄是3年或5年的话,确实承担了较大的加息风险。若此期间没有加息,就无所谓损失,取出来转存也没有必要。一旦利息上调,储户是否转存,需先看转存是否符合自身资金的使用状况,再计算转存是否划算。

盲目地办理转存,有时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2007年我国连续6次加息时,不少市民在银行排队办理转存业务,但办完之后,发现得到的利息反而少了。转存有一个十分复杂的公式,就是在遇到利率调整的情况下,公式为客户计算转存是否能得到更多的利息,并且不少银行都设有专业的银行系统和特定的转存业务计算转存问题,以期维护客户的最大利益。

办个协议,

将转存问题还给银行

据了解,中国工商银行的“存款利息调增转存”协议和光大银行“阳光加息宝”智能转存,就是存款利率被调整时,由银行的系统自动为客户判断,储户目前的存款是该提前支取、按新利率重新存入,还是应该存到期,并自动为储户进行操作。这两个银行的用户,只需带身份证和银行卡或者存折,到银行的营业网点开通转存业务,支付一定的手续费,便可无需担心应对加息的烦恼,也可避免利息的损失。

中期投资:

选“短打”保本类产品

“在预期利率走高的情况下,投资稳健类理财产品应选择期限短的品种,方便届时灵活调度资金,以免错过加息时获取更高收益的机会。”不少理财师如是表示。因此,具有这方面优势的保本型短期理财产品受到银行和投资者的热捧。

“这几年,银行短期的理财产品几乎没有本金和收益跌破预期收益的。其中,保本类理财产品颇受市民的欢迎。前几天,有一款保本型基金新发行,一天之内便被一抢而空。”某银行理财师指出,短期的保本类理财产品较稳健,风险小。

保本类银行理财产品是银行承诺保障本金的产品,但又根据收益分为保本固定收益产品和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其起点一般为人民币5万元。保本类理财产品流动性小,收益并不高,仅比存款利率高出一点。据查询,兴业银行的“天天万利宝”系列,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汇理财稳利系列”,中国银行的“博弈”系列,交通银行的“得利宝”系列都推出了期限不超过两个月的为期7天14天30天、60天的短期保本类理财产品。而这些产品的预期年收益率普遍在1.60%以上,相比三个月整存整取1.710%的利率略高。尽管收益不高,保本类短期产品还是胜在灵活度上,到达约定期限后,随时可将资金存回银行或进行其他投资。

最后,建议投资者购买此类产品时,一定要看清与银行的购买合同,是否出现了“承诺保本”字样,谨防疏忽上当,防止最终出现亏掉本金的现象。

上一篇:夫妻理财流行AA制 下一篇:如何选择银行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