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之南,人与山的对话

时间:2022-10-08 05:00:46

浙江本身是一个多山多丘陵的省份,但若要说起浙江的山川美景,恐怕有近一半的风光集中在这条线上。

一切皆缘于这条线路上有两个重要的节点:一个是衢州的江郎山,一个是温州的雁荡山。前者是浙江省的第一个世界遗产,后者则是世界地质公园,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美誉。

在说这两座山之前,我想先讲讲金华。很多人只知道金华有个“双龙洞”,却不知这里还有一座金华山。若论起辈份,金华山当属父亲,双龙洞是儿子。正是金华山特殊的碳酸盐带地貌,才孕育出一系列的溶洞景观,包括现已盛名在外的双龙洞。

其实早在秦汉时期,金华山就已经小有名气,他也曾与华山、泰山等五岳齐名,被公认为“神山”。作为道家圣地和黄大仙得道登真之地,今天的金华山也是海内外善男信女们的朝拜对象。

跟金华山相比,江郎山无疑是幸运的。虽然他的光芒也曾被周边的武夷山、三清山、龙虎山等“大牌”名山所掩盖,但2010年,当他成为浙江第一处、中国第40处世界自然遗产时,可谓是一举成名天下知,成功跻身为国内“一线”名山之列。

江郎山最为神奇的当属于“三爿石”。所谓的“三爿石”其实是从半山之上拔地而起、自北向南呈“川”字形排列的三座山峰,这也是全球迄今所知最高大的、陡崖环绕的砾岩孤峰。

在这三座山中,雁荡山算是知名度最高的。

关于雁荡山的美景就不必多说了,古人早有概括。北宋沈括曾称赞雁荡山为“天下奇秀”。三顾雁荡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曾掷笔而叹:“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宋代的赵宗汉、明朝的唐寅,包括近代的吴昌硕、黄宾虹、张大干、潘天寿等,都曾在雁荡山留下过屐痕,或者以雁荡山为素材进行过创作。

有如此之多的名家加持,雁荡山想不成名也难。

总而言之,这是一趟与名山对话的旅程。如果你想感受山的厚重与包容,壮丽与巍峨,那么就走这条线路吧。

雁荡山水画中游

雁荡山素有“海上名山,东南雁荡”“寰中绝胜”之美寓,史称“东南第一山”。因其“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的《雁荡山》一文中称雁荡山为“天下奇秀”,从此雁荡山名扬四海,进入名山之列。雁荡山之美,以至于三顾雁荡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掷笔而叹:

“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

从杭州出发,秋天,正是雁荡山最美丽的季节,除了4月至7月雨水较多,到秋天就可一睹雁荡山飞瀑温泉的风姿,除此之外,那漫山的红叶和鲜肥的山珍,更是到了最好的时节。

所谓“人在画中游”,雁山自古与书画结缘,宋赵宗汉所作山水画《雁山叙别图》为世所重。明唐寅尝游雁荡,作有雁荡山水画一帧;董其昌曾于北斗洞撰书“闲寻书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联语。清代书画家江浞亦于雁荡留有多处墨宝。渐至近代,书画大家络绎不绝,接踵而至,吴昌硕、康有为、梁启超、黄宾虹、张大千、潘天寿、沙孟海、李可染、陆俨少等名家俱在雁荡留下屐痕,彼等或探奇寻幽,或采风问俗,逸兴遄飞,亦书亦画,蔚成大观。

而雁荡山的实景,也多能和国画对照起来,游走其中,实在有人在画中的错觉。

雁荡山以奇峰、瀑布著称,有七大景区,面积逾450平方公里,其中以东南部的灵峰、灵岩、大龙湫最为有名,并称为“雁荡三绝”。

游雁荡山一定要看灵峰夜景,这才是雁荡山的精灵所在。白天看似普普通通的山峰此时都披上神秘的盛装,惟妙惟肖。

雁荡山既有山石峰峦之奇特,又有泉瀑流水之灵动。其中之最为举世闻名的大龙湫,瀑高190余米,是世界少有的高度,其气势之磅礴、形态之变幻、胜境之引人令游者叹为观止。此外还有贯穿葫芦谷的中折瀑,春激如霏的梅雨瀑,一枝分叉的梯云瀑,上开下合的罗带瀑,二泉分流的燕尾瀑,三折三态的含羞瀑等等。诸瀑在日光照射时现出五彩缤纷的霞光,在遇雨得势时则千姿百态,变幻无穷。

雁荡山的泉水亦有特色:观音洞内的漱玉泉、洗心泉,纯净可鉴;北斗洞内的天浆泉和石髓泉,洁净微甘,颇具张力;仙岩洞内的仙泉在一米直径的石穴中,任洞内居人饮用,终年不见增减;七星洞内一处岩隙,每日生出泉水数升;此外还有甘乳泉、龙鼻水、石船水等等。

曾有人问一位多次游览雁荡山的老诗人:“雁荡比之黄山如何?”答曰:“各有千秋,黄山雄奇,雁荡灵奇。”灵奇之说,非身临其境不能体会。雁荡山东西25公里,南北18公里,有景点三百多处。雁荡山风景的特色,一是峰奇。雁荡的山峰多是拔地而起,但它们不同于玲珑多姿的桂林的山峰,而是高耸入云,气势磅礴。如展旗峰,远远看去,如一面大旗迎风招展。有人认为,就山峰的奇特、雄伟、多姿,雁荡不亚于黄山。二是瀑布秀丽。雁荡山有许多瀑布,有名称的达十八处。雁荡山的瀑布和贵州黄果树大瀑布的风格迥然而异。它不是以大取胜,而是以其优美的姿态打动游人。

灵秀南雁别有洞天

“秋色平分南北雁,高风遥接东西林。”这是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先生的一副题联。联中把南北雁荡并称,足见南雁荡的风光。

其实,位于平阳县西部,距温州市区70公里的南雁荡开发较早于北雁荡,五代时高僧愿齐就率门徒三百在此开发,唐宗室李皋任温州长史时,曾作《游南雁荡山》诗。《方胜览》载:五代时高僧愿齐“闻平阳明王峰顶有雁荡,天晴则钟梵相闻”,遂“杖锡寻访,结茅其间”。吴越王钱氏“因建普照道场,尽以平阳一乡之赋赡之。”北宋时建会文阁,后称会文书院,南宋理学家朱熹曾来此讲学,一时人文荟萃,向称“浙南第一胜景”。

今天的南雁荡山,已经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面积169.27平方公里,群峦叠翠,怪石峥嵘,飞瀑溪潭,幽洞石堑,景色无比瑰丽。共有67峰、28岩、24洞、13潭、8潭、9石,分东西洞、顺溪、明王峰、碧海天城、腾蛟赤岩山五大景区。相比于北雁,南雁山顶有荡(泥塘沼泽),秋雁栖之,且与北雁荡山遥望相对,故名南雁荡。

“北雁好峰,南雁好洞。”南雁荡山自然景观因洞享誉已久,今天,直接以洞命名的景点,除了东洞、西洞,还有观音洞、连环洞、夜明洞等。即便是不以洞为名的许多景点,如开于天半的石天窗、移步换形的东南屏障、雄伟壮观的云关,实际上也无不与洞有着无法割合的关系。而且,就自然景观而言,有“六胜”;就人文景观而言,有“三教荟萃”,即儒家会文书院、佛教观音洞、道教仙姑洞,千年来和谐共处,国内罕见。特别是儒家会文书院,自北宋末年陈氏兄弟创办以来,培养出了不计其数的各类人才。直到近现代,数学家苏步青、学者苏渊雷等全国著名人物幼年时都曾求学于此。

“三教荟萃分南戒,九水争流天际来。洞壑奇峰观不尽,人间雁荡胜蓬莱。”南雁荡山是以山水、文化、民俗为主要特色,集观光度假、文化休闲为一体的风景旅游胜地。

上一篇:去瑞典,做大自然的访客 下一篇:波罗的海“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