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胶囊\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10-08 04:23:53

丁苯酞胶囊\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丁苯酞胶囊、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 将88例ESS评分及Barthel ADL指数评分基本一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常规药物加丁苯酞胶囊、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钠的治疗组(22例);丁苯酞胶囊加常规药物的对照组A(22例);丁苯酞胶囊、奥扎格雷钠加常规药物的对照组B组(22例);丁苯酞胶囊、依达拉奉加常规药物的对照组C组(22例);比较治疗组与各对照组治疗7 d、14 d后的ESS评分和Barthel AD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A、B、C治疗后ESS评分、Barthel ADL指数评分均明显改善(P

关键词:脑梗死 丁苯酞胶囊 依达拉奉 奥扎格雷钠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049-03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这种疾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是引起致死或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大部分专家认为早期治疗能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的疗效,降低致死或致残率。对于超早期(发病6 h内)脑梗死患者给予溶栓治疗效果最理想这已成共识,但由于许多患者缺乏认识,来诊时已经超过溶栓时间窗等原因,所以在我国仅有不足1%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得到溶栓治疗,对于如何更好提高非溶栓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已成为各位神经内科医生共同面临的课题。丁苯酞是一类新型的抗脑缺血药,它作用于脑缺血病理的多个环节,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治疗效果;而新型神经保护剂依达拉奉是自由基清除剂,奥扎格雷钠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两种药物也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但丁苯酞胶囊与以上两药联合是否更有效,目前国内外仍少有报道,为此我们探讨丁苯酞胶囊、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钠三者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三药联合比丁苯酞胶囊单药应用或者两药联合治疗效果更好。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我院2008年4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且满足下列条件:①发病48 h内;②年龄50~80岁;③无全身严重并发症,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除外脑出血;④首次发病或既往有脑卒中病史,但无后遗症,且入院前未经特殊治疗。将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22例。治疗组22例:男l4例,女8例,年龄51~78岁,平均63.3岁,平均发病时间6.1~18.3 h;对照组A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48~73岁,平均60.5岁,平均发病时间6.5~19.8 h;对照组B22例:男11例,女11例,年龄49~70岁,平均61.2岁,平均发病时间6.4~17.4 h;对照组C22例:男8例,女14例,年龄50~70岁,平均62.6岁,平均发病时间6.2~18.6 h 。 4组发病时间、年龄、伴发疾病、既往史、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见表1、2)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常规用药:均按照中国脑血管病指南常规使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血栓通0.5 S/d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1.0 g/d静脉滴注,以上用药连用14 d。治疗组: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每片0.1g,每次服2片,每日3次,依达拉奉30 mg/次,2次/d,静脉滴注,奥扎格雷纳80mg,2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A: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每片0.1g,每次服2片,每日3次。对照组B: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苯酞每片0.1g,每次服2片,每日3次,奥扎格雷纳80mg,2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C: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每片0.1g,每次服2片,每日3次,依达拉奉30 mg/次,2次/d,静脉滴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均治疗7d、14d就、后进行疗效评估。

1.3 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常规、凝血全套、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头颅CT和/或头颅MRI检查。观察时间从开始用药第1~14d;头颅CT在入院后48小时及14d各复查1次;其余检查随病情而定。

1.4 疗效评价

以ESS和ADL评分判断疗效。分别以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的ESS评分及ADL指数评定结果作为判断疗效的主要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相互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7 d、14 d神经功能评定ES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7 d、14 d神经功能评定ESS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7d 14d

治疗组 22 37.92±12.90 59.17±10.50 78.17±13.02

对照组A 22 38.25±11.23 45.11±11.54 60.15±11.35

对照组B 22 37.49±10.55 44.23±10.84 59.20±12.50

对照组C 22 38.35±11.73 46.73±10.54 61.64±11.30

注:治疗前各组间比较,P>0.05;治疗前后各组内比较,P

从表1可见治疗前各组ESS评分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应时间点各组E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

2.2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7 d、14 dBarthel ADL指数评定结果(

表2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7 d、14 dBarthel ADL指数评定结果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7d 14d

治疗组 22 38.14±13.27 57.17±10.62 73.17±12.17

对照组A 22 38.74±11.15 43.11±11.65 62.91±12.25

对照组B 22 39.42±10.46 42.23±10.67 61.20±11.75

对照组C 22 38.72±12.55 44.23±12.63 63.60±12.30

注:治疗前各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

从表2可见治疗前各组Barthel ADL指数评分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应时间点各组Barthel AD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

2.3 各组不良反应比较

各组第2天、8天、14天查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治疗组中出现2例轻微的皮疹,未停药,抗过敏治疗后3 d皮疹消褪。对照组A曾出现2例皮疹,2~ 5 d后均全部消褪。对照组B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予保肝治疗,复查好转。4组病例药物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出血或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脑梗塞血管的供血及减少缺血再灌注对尚存神经元的损伤,而恢复梗塞血管供血方法有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减少缺血再灌注主要为抗自由基治疗。

由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是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对于针对任何单一环节的治疗都难以完全有效地阻止对尚存神经元的损伤,因此只有通过联合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才能更加有效阻住对神经元的损伤。丁苯酞软胶囊是一类新型抗脑缺血药物,其活性成分为d1―3一正丁基苯酞,主要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AA)代谢,选择性抑制AA及其代谢产物,同时还能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稳定细胞膜电位,提高血管内皮细胞PGI2的水平等多途径、多环节阻断脑缺血引起的病理生理过程,改善梗塞部位侧支循环、减少细胞凋亡等作用而起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2),从而能够缩小局灶性脑缺血后梗死的面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减轻脑水肿和对血脑屏障的损伤。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3),从而减少脑梗塞后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对脑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损害,从而保护脑细胞免受损害,改善脑梗塞患者预后。奥扎格雷钠是一种高选择性血栓素A(TxA)合成酶抑制剂,能抑制TXA合成,促进前列环素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黏度,使已聚集的血小板解聚,促进血栓溶解,达到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液供应,挽救脑梗死区域或缺血半暗带区的神经细胞⑷。因此以上三药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能起到恢复脑梗塞血管的供血及减少脑梗塞后生产大量自由基对尚存神经元的损伤,从而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丁苯酞胶囊、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是近年来国内外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热点药物,国内外报道很多,但是三者联合应用是否能起到良好效果目前国内外仍少有报道。本组研究采用了丁苯酞胶囊、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钠三者联合应用,从尽早恢复脑供血、减少自由基对脑细胞的损伤、稳定脑细胞膜等多重途径阻断急性脑梗塞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从表1结果可见,治疗后7d四组患者ESS评分的改善有显著差异;随着时间的延长,治疗后14d四组患者ESS评分均有进一步改善;但治疗7 d后治疗组ESS的积分开始优于对照组,治疗14d其差异逐渐加大。从表2结果显示,治疗后四组Barthel AD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A、对照组B及对照组C改善更加明显,说明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能更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在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改善预后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说明了丁苯酞胶囊、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钠三药联合较丁苯酞胶囊单独使用或联合依达拉奉或奥扎格雷钠任何一种药物更有效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本研究表明,丁苯酞胶囊、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钠三者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预后,降低致死率及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而无明显不良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黄如训,李常新,陈立云,等.丁苯酞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8):985-988.

[3] 顾学兰,丁新生,狄晴,等.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评价[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2):l13一l16.

[4] 钱巍,张小平.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7):409―410.

上一篇:改良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治疗25例反牙合的体... 下一篇:穴位按压对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