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从生活中感悟数学

时间:2022-10-08 02:46:45

巧从生活中感悟数学

【摘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师应通过对数学的认识、对新课改教学的理解和运用,创建既宽松又富有人情味且便于学生思考、探究的课堂环境.

【关键词】 数学;生活;感悟;实践活动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和应用,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创造而构成的. 数学与科学技术、人文科学、经济发展等都有着广泛的联系.

一、数学教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作为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感悟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有所悟,能自悟自得,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一般来说,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践功能,即它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数学教学的内容来自于人类日益丰富、不断提高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并通过对一代代新人的培养,越来越明显和能动地促进各个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社会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进步. 二是精神功能,即它联系于人们的思维与方法. 通过对儿童的数学教学,在早期就应尽可能充分地开启儿童的智慧,发展儿童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为他们日后乃至终身的良好发展、创造高质量的生活,奠定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基石. 我们认为,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并且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 而以往的数学学习,常常使学生感到数学离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 其实,数学教学完全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 老师要培养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二、数学应该怎样教

体验是青少年在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更多的是指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而这种体会和感受外在表现出来便是学生的感悟. 学习数学知识悟性是重要的决定因素,它与数学教学有密切的关系,是一种具有生命驱动力的思维形态,介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是联结感性与理性的带有生命体验的心灵之桥.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一)创设和谐的情境,使学生能有所感悟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触动生活积累,在体验中使学生自悟自得

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体会、揣摩而有所感悟.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有的知识讲得越多,学生越不明白,而应主要让学生自悟自得.

(三)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悟性的高低,标志在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在教学中,不同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言语、思维,有的产生“奇思怪想”,有的“平淡无奇”,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因为思维撞击所溅起的“智慧”火花,引导或利用学生去矫正自己的思维方向,由学生自己去梳理的思路,去捕捉别人思维的闪光点.

1. 更新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丰富.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 关于活动课,应该有统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扩大视野,动手动脑,增长才干,发挥志趣和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

2. 让学生感知更丰富. 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更新教学手段,掌握现代技术

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需要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的情况,而且这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不需要过多教师的语言,学生就可以从中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 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结 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努力创建既宽松、又富有人情味且便于学生思考、探究的课堂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地学习和感悟数学,才能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世界,也才能立志为了人民的幸福及国家的富强努力学习.

【参考文献】

[1]曾卫民.小学“生活数学”的探索与实践[J].华夏教师,2014(10):69.

[2]刘雪华.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2014(30):164-165.

[3]翁春芳.新课改视野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3(43):189-190.

上一篇: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践行探研 下一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合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