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人民心里的贺岁片

时间:2022-10-08 02:10:28

走进人民心里的贺岁片

现代生活节奏很快,人对生活的不安全感也与日俱增,但生活的本体是美好的,人总是需要以一种快乐的心情去迎接生活,去寻找快乐,在新春之际尤其如此,于是贺岁片应运而生。

我们注意到,在电影院里看好莱坞大片的观众中,语言已经不是电影文化传播的障碍,那么,西方电影文化的看点在哪儿呢?能把观众从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带入电影院的本土影片又有多少呢?对中国人来说,尤其是在新年的时候,贺岁片总是一个兴味盎然的话题。

一、年俗的演变与电影之时代精神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本土电影面临着好莱坞电影的强烈冲击,一开始,大家认为引进的分账大片会把本土电影逼入绝境,但情况并没像预想的那样发生,就像入世后的中国民族企业一样,中国电影业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贺岁片就是其中的主要形式。

能否把握时代精神,不仅是衡量政治家素质的标准,而且也成为一个导演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时代精神就像气候一样,总是不断变化,只有引领时尚的人才能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冯小刚便是其中的翘楚,他对于改革开放以后市民欲望的准确体认,对与此相关电影设计的构想,都能恰到好处地迎合城市化、工业化的过程中,中国普通大众的审美品位。因此,可以说冯小刚的电影是对准城市、感悟城市、表现城市的,都市镜像是冯小刚电影的鲜明标志。

科技改变生活,在过年这件事上体现得特别明显。二十多年前,一家人聚拢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听着蒋大为永不衰老的声音,我们很满足地认为这就是过年。科技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带来了更多的生活娱乐项目,比如短信拜年成为时尚,代替了互相串门拜年的传统,春晚也不再是不容错过的节目,贺岁片成为一种新的年俗。在被金钱异化的过年氛围中。贺岁片给所有人带来平等的快乐,让人们的同乐共享的永恒怀旧情结,在观赏电影的片刻愉悦中得到满足,让人在科技的冷漠中找到一点过年的感觉,从这个意义上讲,贺岁片尤其难能可贵。在某些时候,我们在春节之前,就十分关注该年的贺岁电影的相关状况,从某种意义上说,贺岁片已经成为中国加入WTO以后年俗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贺岁片随着中国人过节习俗的变化而转变,导演在新年来临之前,便努力倾听,感受到空气中新年气氛的细微变化。贺岁片渐渐成为一种消费习惯,成为广大观众惦记的“精神年货”,成为新世纪年俗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观众接受贺岁片,就像观众放弃春晚一样,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贺岁片概念的最初形成,源于改革开放以后引进的分账大片。1993年,大陆第一次引进好莱坞十部大片,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不小。1995年1月引进唐季礼导演的成龙贺岁大片《红番区》首开其例,不过,贺岁系列电影的大发展却在三年之后了。大陆的贺岁片的拍摄,以1997年《编辑部的故事》之续集为发端,这部影片开拍之初衷就是为了在新年放映的,片尾全体演员的团拜,显然也是受香港贺岁片之影响,但剧情俗套导致了这部作品未能成为贺岁片的第一块丰碑。但就在同一年,张艺谋低成本都市轻喜剧《有话好好说》却取得了巨大成功,技压当年进口的好莱坞大片。受此启发,冯小刚吸取了1997年这两部取得成功的作品的成功经验,从《编辑部的故事》之续集总结出贺岁电影这个卖点,从《有话好好说》看到都市轻喜剧的上升趋势,结合这两者,在随后的一年中推出了《甲方乙方》。

第一次旗帜鲜明地以贺岁片冠名的影片是1997年年底冯小刚的《甲方乙方》,凭借3000万元票房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就连冯小刚本人也颇感意外,但从此,冯氏贺岁系列电影便一发不可收拾了。实际上,直到1998年年底,借着国庆五十周年的名义,虽然有《宝莲灯》、《中国19497)、《国歌》、《黄河绝恋》、《我的1919》、《横空出世》等七部之多的影片逐鹿贺岁片市场,但观众对“贺岁片”这个名词甚至都还不是很熟悉,对影片扎堆新年也心存疑惑,这就是当时的民众心态。从此,在头年年末到新年之初放映的影片都归入贺岁片的行列了。1999年是贺岁片的战国时代,冯小刚描写当时青年出国热潮的《不见不散》,票房4000万元,与《好汉三条半》、《没事偷着乐》、 《男妇女主任》、《春风得意梅陇镇》、《百万彩票》、《兔爷儿》、《阎家滩》等其他贺岁片,再加上《尖峰时刻》、《拯救大兵瑞恩》等好莱坞大片,共同逐鹿贺岁片市场;2000年,冯小刚拍摄了《没完没了》,取得了高票房2600万元-2001年,冯小刚放弃了贺岁档,拍摄了家庭《一声叹息》,该年的贺岁片有《考试一家亲》、《防守反击》、《大惊小怪》、《美丽的家》等,但缺少了冯小刚的新年电影市场显得格外落寞,2002年,冯小刚的贺岁片《大腕》,挽回了之前冯小刚非贺岁片《一声叹息》的颓势,打败了《绝对情感》,《花眼》、《一见钟情》、《我爱北京》、《致命的一击》、《股啊,股》、《天下无双》等; 2003年冯小刚《手机》取得了5600万元票房,战绩不俗; 2004年冯小刚贺岁片《天下无贼》票房1.1亿元,表现也不错; 2006年对冯小刚是特别的一年,《夜宴》在该年的9月上映,业界对于《夜宴》超越《十面埋伏》、《英雄》、《无极》的视觉制作效果赞誉有加,但观众对于其陈腐的剧情嗤之以鼻,一时间,1.4亿元的票房成为当时的热点话题,冯小刚虽然偏离了他一直所倡导的平民路线,但这一次并未用他一手打造的贺岁片品牌来冒险,基于对跟风带来的失败经验,冯小刚显然作了深刻反思,在原有平民路线上有了新突破,这就是《集结号》;2007年,张建亚导演的贺岁片《爱情呼叫转移》,秉持“快乐至上”的原则,但执行得似乎并不彻底,2008年年初,冯小刚《集结号》的票房上映七天即过亿元大关,与另一部贺岁片《投名状》并驾齐驱,一炮两响,打败了《棒子老虎鸡》、《大电影2》、《蓝莓之夜》、《长江七号》、《大灌篮》,特别是周星驰三年的心血之作《长江七号》,也未能抵御前两部大片的强烈冲击,笔者认为,可能是时间拖得太久的原因,已经失去了时效性。

贺岁片与传统相声的发展其实有诸多相似之处,春节联欢晚会年年有相声,但每年的相声都让人捏一把汗,一年比一年无趣,在这个时候,郭德纲脱颖而出,使全国人民又开始喜欢相声了,居然凭一己之力挽救了一个行业。冯小刚和郭德纲一样,均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在各自的杰作中不断打开一个个包袱,引人进入他们创造的传奇故事。

二、幻觉游戏:贺岁片类型电影的本性

朗格在《艺术的本质》中说:“艺术是一种幻觉活动,艺术本身就具有游戏的全部一般特征,加入我们直接把艺术称作一种游戏,一种精致的、心灵化的幻觉游戏,这么说也并非言过其实。”荷兰文化史学家赫伊津哈在他那本著名的《游戏的人》中指出,游戏乃诗歌与生俱来的特性,游戏与音乐之间的联系也是如此。“进人2l世纪,电

上一篇:新时期中国电影音乐的创作特点 下一篇:3D技术下动画电影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