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壮年猝死的“三大罪魁”

时间:2022-10-08 02:04:42

青壮年猝死综合征是一类发病机制迄今不明的疾病,主要流行于中国、日本、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该病猝死者多为青壮年(20~40岁),于夜间睡眠中(凌晨2~4时发生),偶见于午睡中猝死,男女比例约为11:1。由于猝死病例的临床资料匮乏,收集难度较大,尸体检验无特异性病理发生改变,故该项研究进展十分缓慢。

关于死因及死亡机制,目前国内外众说纷纭,下面介绍几种主要学说:

急性心脏性死亡 约40%~50%的猝死都由心脏病变引起。猝死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死者生前就有潜藏性的心血管病变存在,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疾病,特别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猝死(又称冠心病猝死),死前多无明显症状,尸体检查可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只有少数患者并发新近血栓形成或急性心肌梗死。部分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病例发现有心脏传导系统异常、肌纤维的肌红蛋白有灶性缺失、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阳性。

原发性脑死亡 大脑皮质活动包括情绪冲动是通过皮质下部和植物神经进行,对心脏及呼吸功能都有影响,导致脑供血不足,甚至脑缺血缺氧,从而导致脑抑制加深,由昏睡到昏迷不可逆转而发生睡眠中脑死亡。有少数患者可能是严重的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导致的严重缺氧所致,临床上观察到部分患者夜间血氧饱和度低于70%。

内分泌因素 睡眠中猝死的病例男性占绝大多数,青壮年猝死综合征女性很少发生,故不能不考虑内分泌因素在猝死中的作用。性激素对伴有病理改变的急性心脏病死者的影响,其血液中胆固醇和亚油酸浓度的影响已得到证实。当注入女性激素时血清胆固醇增加、亚油酸降低,而注入男性激素时则胆固醇和亚油酸都增高。睡眠中猝死好发于男性,可能是因为雄性激素能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发育不全、皮质醇分泌不足之故,夜间皮质醇的分泌最低。

中青年正值生命旺盛期,对健康充满自信,平时出现浑身乏力、头晕或胸闷等不适情况,往往不予重视。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又使他们对健康关注减少,让隐匿性心血管病伺机而生,不经意中心脏功能受到影响,使猝死发生的概率越来越大,猝死的年龄迅速提前。

温馨提醒

猝死虽然来得很快,但并非完全不可预知。一般在发病前会有短暂的胸闷、心绞痛、吞咽受限伴全身出汗等不适,最常见的征兆是浑身乏力、头晕、胸闷等。

对于经常劳累、压力大,平时有头晕或胸闷、胸痛等症状,特别是伴高血压、糖尿病的中青年,发生猝死的可能性极高。我们认为,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生活要规律,心态要调节好,坚持适量运动,对于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必须规范治疗、合理用药。

(刘建平主任每周二全天、周三下午在江月路2000号仁济医院南院有专家门诊,每周一上午在北园路33号仁济医院东院九号楼三楼,每周四上午在山东中路145号仁济医院西院四号楼四楼有特需门诊。)

上一篇:推动中国泌尿外科与国际接轨 下一篇:糖化血清白蛋白,短期血糖“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