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时间:2022-10-08 01:55:35

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摘要:可行性研究工作被纳入基本建设程序,是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投资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总结,提出相应的对策,促使可行性研究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V221+.8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可行性研究作为一种系统方法,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我国在总结基本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研究和借鉴国外经验,于1983年将可行性研究正式纳入了基本建设程序,从而明确了项目投资决策前的研究在程序中的重要地位。可行性研究目的是为实现项目的最佳经济效果,对项目的经济合理性、技术先进性进行全面分析和论证,给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提高投资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并为开展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

二、可行性研究涵义及作用

可行性研究是决策科学在项目领域的应用。所谓可行性研究,是运用多种科学手段(包括技术科学、社会学、经济学及系统工程等)对一项建设工程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综合科学,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综合论证一个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实用和可靠,在经济上是否合理,在财务上是否盈利,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将可行性研究成果编写报告,即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作为一种投资项目的研究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步趋于完善。2002年3月出版的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编写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对“项目兴建理由与目标”、“市场预测”、“资源条件评价”、“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原材料与燃料供应”、“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融资方案”、“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风险分析”、“研究结论与建议”等方面的具体编制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规范。作为建设项目中的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对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为建设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就是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通过对若干个投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做出最优选择。可行性研究是投资业主和国家审批机关提供评价结果的主要依据以及确定对此项目是否进行投资和如何进行投资的决策性的文件,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依据可行性研究结论预测和判断一个项目技术可行性、产品销路、竞争能力、获益能力再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

(二)、为项目建设单位筹集资金提供重要依据。

根据有关规定,凡是应向银行贷款或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的项目,必须向有关部门报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银行或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对可行性研究进行审查,并认定项目效益水平、偿还能力、风险水平确实可行后,才同意贷款或进行资金补助。

(三)、为建设项目审批和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在可行性研究中,环境保护已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可行性研究中为达到标准所提出的措施和办法,是环保部门签发执照进行审批的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审查,符合政府部门的规定或经济立法,对污染处理得当,不造成环境污染时,方能取得有关部门的许可。此外,在设计过程中,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厂址、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选型、详细的经济技术方案等已确定的原则经批准则成为详图设计的主要依据。

(四)、为国家各级计划综合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实行调控管理,编制发展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投资提供重要依据。

由于建设项目尤其是大中型项目考虑因素多、涉及范围广、投入资金数额大,对全局和当地的近、远期经济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必须对这些项目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作为计划综合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调控管理和编制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依据。

(五)、为项目建设生产和考核评估提供依据。

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职工培训以及合理的组织生产等工作安排要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与项目有关的生产组织工作。当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后需要进行生产考核,应以可行性研究所制订的生产纲领、技术标准以及经济效果指标作为考核标准。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所附的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勘探、地形、矿物资源、水质等所有的分析论证资料,是检验工程质量和整个工程寿命期内追查事故责任的依据。

三、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已逐步形成比较规范和稳定的内容和程序,并作为强制性方法在项目决策中推行。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建设项目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可行性研究,或者进行的可行性研究不符合要求,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政策和相关行业规定未健全,政策依据不充分。

早在1983年,国家计委颁发了《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各行业关于可行性研究的规定进度参差不齐,有的行业至今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有的行业有规定,但已不适应目前形势需要。国家和行业部门规定不齐全,使有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有的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缺乏国民经济综合信息,无依据国家、地区及行业等长远规划、无依据国家的产业政策、无项目建议书及其批文等;在建设投资估算中,无主要设备的咨询价格资料,没有相应的工程造价的定额、标准依据;在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中没有必要的财务指标和参数等依据。

(二)、可行性研究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建设单位对建设程序不了解,听说要搞可行性研究,随便找几个人写上几页就算是可行性研究报告。有的建设单位缺乏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意识,不重视或片面重视可行性研究,认为可行性研究是“走过场”,或是只提供给贷款机构、投资方看的,重视可行性论证,而忽视不可行性分析;重视技术评价,而忽视经济评价;重视财务评价,而忽视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敏感性分析和风险分析等。有的建设单位对建设程序了解一二,但图省事怕麻烦,不按规定要求办事。

(三)、深入调查研究不够,基础工作不扎实。

一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由于受时间、经费、人力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降低成本,不进行调查研究,未搜集到完整可靠的基础资料;或是完全按建设单位意见或领导意图办事,只讲可行方面,不讲或少讲不可行方面,只讲有利条件,不讲不利条件,失去了公正、科学、求实的基本原则;或是为了赶时间、争项目,抢资金,在短期内(三、五天)就编出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工作不认真细致,第一手资料匮乏,仅凭现有的数据或主观推测、判断,很难得到可靠、质量高的可行性研究结论。

(四)、可行性研究内容不够完整、全面。

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项目概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市场预测、项目建设选择及建设条件论证、项目规划方案、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项目外部配套建设、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与卫生防疫、消防、节能、节水、总投资及资金来源、经济、社会效益、项目建设周期及工程进度安排、结论等。实践中有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不全,如有些项目缺少节能篇章;有些项目不谈环保内容;有的没有项目建设进度计划,有的缺少方案比选及其推荐方案的论述;更为普遍的是,许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很少或根本缺少风险分析内容。

(五)、部分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有待进一步提高。

提高人的素质是提高工作质量的基础。实践中仍存在少数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自我学习的意识不强,业务知识陈旧,缺少精于市场分析预测、项目运营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知识的专家,这种状况影响了可行性研究的质量。有的设计单位,为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不顾自己力量有限,跨行业、越资质地承揽任务,甚至出卖资格证书,为社会上其他人员或单位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不负责任地加盖自己的公章。

四、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改进对策

由于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存在上述主要问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在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引导作用。一些地方盲目、重复、低效上项目,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可行性研究质量不高,没有真正为项目决策者提供科学、公正、可靠的决策依据。已经颁布实施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对项目审批制度进行了改革,规范了政府核准制,提出建立和完善风险责任追踪约束机制,新的投资体制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可行性研究的作用。

作为项目前期工作之一的可行性研究在我国开展多年来,其在建设项目决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因此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尤其对于实行政府核准的项目,不仅有关从业人员应当重视可行性研究工作,项目业主、投资方及其他相关部门和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可行性研究工作。对有关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和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投资项目,可以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同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不可行性研究报告,从不同的侧面为决策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二)、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国家政策、行业规定,加强各项管理制度建设。

国家和行业部门完善、制定新的有关可行性研究的政策规定,根据我国实际和本行业部门的特点,尽量细化有关条款,使可行性研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健全和完善投资项目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投资责任制和项目管理责任制,按国家的相关法规要求规范投资行为,建立和完善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制度和评估决策制度,建立和完善继续学习教育制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市场约束机制,严格按章办事。

(三)、做好市场调研及项目风险预测分析。

市场调研是可行性研究的基础。进行项目市场调研时,要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对市场和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基础性调研工作,摸清市场有效需求规模和潜在需求规模,为项目拟建规模的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完成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知识、技术方法和基本经验,对所取得的资料加以整理,建立能反映市场规律的预测模型,用数据或图标的形式把定性的市场分析转化为定量的说明,以对未来项目的市场发展态势做出分析预测和判断。在进行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时,必须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对财务评价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找出敏感性因素,揭示项目的市场风险和主要因素的风险等级程度,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措施。

(四)、加强对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等有关单位人员培训。

针对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等人员缺乏可行性研究方面的知识,应组织有计划、多渠道地学习培训。主要培训内容是:有关国家政策和行业规定,建设项目程序、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方法、可行性研究概论及编制方法、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软件应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形势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友好、节约型社会的新理念,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严格遵循建设程序。

造成目前不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审批、评估机构把关不严;违反建设程序,随意附和委托方的不合理要求;编制单位超越资质范围承接项目,出借资质证书;信息垄断,地域排挤等等。因此必须严格建设程序和强化行业监管。审批、评估机构要从严把关,对于内容、深度、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不予审批、评估;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应在其核定的业务范围内承揽业务;严格查处出借资质、资格证书的违规行为。坚持原则,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信息交流,提倡信息共享,反对地域垄断,规范市场竞争。

五、结语

可行性研究是一种通过详细调查研究,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可能性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分析与论证,以便进行正确决策的研究活动,是一种综合的经济分析技术。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行业的从业人员日益认识到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不仅是施工阶段的工程管理,而是全过程的管理。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即项目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工程造价的高低、投资效果的好坏,关系到项目的使用功能能否最大程度发挥。认真搞好可行性研究,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因此,指出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研究其对策,更好地为投资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1]黄渝祥.邢爱芳.工程经济学[M].2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

[2]赵国杰.工程经济与项目评价[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3]高珊.浅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J].民营科技.2008(11).

[4]张亦刚.宁永刚.可行性研究对项目建设的重要作用[J].科学之友.2008(10).

[5]陈大鹏.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7(4).

作者简介:陈荣世(1959—7),男,苗族,广西龙胜县人,大学专科,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工程师,主要从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研究方向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上一篇:关于城市道路桥梁设计的探讨 下一篇: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