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看中国危机救援政策

时间:2022-10-08 01:27:15

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看中国危机救援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9-000-01

摘 要 本文以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央行资产负债表为研究对象,探讨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救市政策对其影响的方式。研究表明,尽管我国的货币政策还受很多因素的制约,近年来所实施的货币政策还是卓有成效。

关键词 救市政策 央行资产负债表

次贷危机在2007年初初露端倪,年中爆发,2008年后期升级为全球性金融风暴。中央银行,作为负责金融体系稳定的货币政策当局,在危机中自然是首当其冲,展开了一系列的救市活动。央行资产负债表是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综合体现,也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综合反映。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进行救市,最后必将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中有所体现。基于此,本文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来看中国危机救援政策。

一、从央行资产负债表分析中国危机救援政策

1.央行资产负债表特征

近年来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的变化趋势可以分别从资产方和负债方的变化来体现,前者主要表现为外汇占款急剧增加和商业银行再贷款持续下降,后者主要表现为外汇资产急速增加;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小幅上升;货币发行平稳增长,但占总资产比重下降;金融性公司存款总量增加,增速平稳提高;政府存款大幅震荡,并且与储备货币成反向变动。

2.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化原因分析

(1)外汇资产变化的原因分析

伴随着长期国际收支的巨大顺差,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累积,2008年后期,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和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渐显现,外汇储备增加的速度有所下降。

(2)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变化的原因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后,货币政策手段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再贷款、再贴现等直接调控手段较少被央行使用,金融机构也少有再贷款、再贴现需求。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货币当局采取各种政策救市,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因此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小幅上升。但由于采用的主要仍是间接调控,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占总资产比重仍保持下降趋势。

(3)金融性公司存款变化的原因分析

尽管2007年次贷危机在美国爆发,很多金融市场也随之受到冲击。然而,由于中国存在着较为严格的资本管制,中国境内的金融机构相对来讲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而通过进出口贸易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所以,2007年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面临的问题仍然是本经济体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危险。一直到2008年中期,为了缓解通货膨胀压力,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基调是适度从紧。但2008年9月至09年底,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央行开始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连续3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0年初,央行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导致金融性公司存款大幅增加。

(4)政府存款变化的原因分析

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逐年提高,财政收入增长,政府存款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政府存款的震荡也呈放大趋势,且每年第四季度增量均为负值,财政季节性调拨支付现象非常明显。

理论上,政府存款作为央行负债类项目,与储备货币呈反向运作。政府存款增加意味着商业银行存款的减少,储备货币就相应减少;反之,政府存款减少则意味这着商业银行存款的增加,基础货币相应增加,因此,每年的第四季度,由于政府存款的大量减少,相应地,储备货币大量增加,客观上造成了基础货币的大幅波动。

(5)资产负债表其他变化的原因分析

伴随着长期国际收支的巨大顺差,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累积,并以国外资产增加的方式带来央行总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继而直接带来了基础货币即总负债部分的扩大,对国内货币供应带来压力。为了冲销掉部分压力,人民银行选择了发行债券(央行票据)即创造一个负债方。而之所以通过这种方式而不是通过减少国内信贷来进行冲销,主要是因为外汇储备增加的规模太大,国内信贷包括债券和贷款都没有足够的空间被用来进行对冲。因此,我们看到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负债方的发行债券一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5%左右)。2008年以后,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和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渐显现,外汇储备增加的速度有所下降;与此同时,人行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的背景下也将货币政策的方向调整为适度宽松。因此,运用“发行债券”来冲销货币供应增加的压力也有所缓解。

二、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看救市政策执行效果

1.外汇资产的过度增长,直接导致了央票的大量发行,尽管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外汇资产增速减缓,增量仍较大,不仅使得央票的发行压力大大增加,也挤占了有限的经济发展资源,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

2.金融性公司存款总量不断增加,说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储蓄率太高,央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08年中旬之后至09年底,此时央行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金融公司存款总量保持稳定。之后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融公司存款总量上升。

3.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小幅上升,这表明危机爆发以来商业银行重新选择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扩充流动性,以减轻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但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占总资产的比重仍继续下行,主要是因为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央行较多采用发行央票等其他货币政策。

4.政府存款震荡性增加,波动性很强,这对央行调控储备货币的稳定性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总的来说,中国政府为救市采取的一系列货币政策较好的反映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

参考文献:

[1]刘居照等.货币政策对央行资产负债表影响的实证研究.区域金融研究.2009(9).

[2]晏露蓉等.关于财政政策影响货币运行的实证研究――从我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看财政货币政策的相关性.金融研究.2008(6).

上一篇: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爆发式增长的思考 下一篇:论人民币升值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