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的尴尬选择

时间:2022-10-08 01:05:01

新生代农民的尴尬选择

“我们宁肯饿死在城里,也不会再回农村了。”当笔者采访许多新生代民工时,他们都这么说。所谓“新生代民工”,就是目前18岁到25岁的外出务工青年,是现今农民工群体的主流。专家把他们的特征归纳为“三高一低”: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为此,大多“新生代民工”在现实面前不知所措,处处碰壁,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现象:一方面新生代民工不愿意回家,另一方面城市现在又不能合理接纳他们,给他们落实城里人的待遇。一方面新生代民工与吃苦耐劳的父辈不同,他们不再老老实实地待在最脏、最累、最“没出息”的工作岗位上。另一方面社会还在习惯性地把他们视为“廉价的劳动力”。

新生代民工的两难选择,需要引起政府、用工单位、社会和我们每一个人深思,需要我们上下齐心协力,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就业环境。

首先,用工单位要善待每一个农民工。现在,对一些用工单位而言,一直存在着一个假象,认为中国劳动力比较充足,你不愿意干有人干,因此工资压得比较低,又经常拖欠,就业环境、生存状况还比较差,有时候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对第一代农民工而言,这也许不算什么,而对于新生代民工来说,他们不仅仅在乎工资的高低,而且对工作环境、住宿条件的要求也提高了,否则他们就有可能愤而辞职。目前,由于农民工的新特点得不到用工单位重视而导致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已经让很多老板开始头疼了。

其次,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规范用工制度,并主动加强监督。从目前情况看,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用工制度,有的还以法的形式存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生代民工的新特点逐渐呈现出来,一些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有的还很不完善。更有甚者,一些制度用工单位根本没有落实,或者落实得不彻底,如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工作时间长环境差的问题、福利待遇养老保险以及落户没有着落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大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工的利益,更重要的关系到城市的治安、社会的稳定。事关农民工切身利益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一一解决,并且要随时检查监督,主动出击,彻底查处非法用工单位;要认真对待需要帮助的农民工,给他们撑腰,真诚关心他们,不能让他们流了汗又流泪,最后又因政府解决不力导致他们对社会不满而发生暴力事件。

第三,大家要齐心协力,关注农民工的身心健康。新生代民工大都是18岁到25岁的外出务工青年,是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生、成长起来的,承受力弱,自尊心强,感情丰富而又脆弱,一旦遭遇挫折就有可能一蹶不振,甚至破罐破摔,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酿成大案。

因此,我们要关注农民工的身心健康。用工单位在对农民工进行上岗前培训时,不仅要教给他们业务知识,而且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教给他们如何面对挫折,怎样面对现实与未来的巨大反差。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缩短农民工的工作时间,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广大市民不能歧视他们,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帮助。农民工也要自尊自强自立,在用勤劳的双手装扮城市的同时,也要装扮自己的五彩人生。

上一篇:新疆北塔山――狼来了! 下一篇:创富从练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