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时间:2022-10-08 12:54:17

【前言】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科学性可以称之为技术美,主要从科学知识、认知规律、教学规律和最新教学理念着手。考查的点又可细分为: 1.教学点的选择 既要考虑教材和学生的关系,又要考虑教学和教学评价的关系。如《项链》这篇文章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人物的性格特征,找出玛蒂尔德前后的性...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摘 要:新的课堂评价视角不仅关注教师,更应关注学生,要“以学论教”,以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行为的表现作为焦点来描述或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其发展。以《项链》这篇小说为例,从科学性、艺术化、散文化、生活化四个层面进行一些剖析。

关键词:评价标准;科学性;艺术化;散文化;生活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视角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评价一堂课的效果,就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评价教学目标、过程、方法、语言、板书、教态等,过于关注教师讲得好不好,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新的课堂评价视角不仅关注教师,更应关注学生,特别要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其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为其人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鉴于此,我想结合《项链》这篇小说从课堂审美境界的四个层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第一个层次:科学性

科学性可以称之为技术美,主要从科学知识、认知规律、教学规律和最新教学理念着手。考查的点又可细分为:

1.教学点的选择

既要考虑教材和学生的关系,又要考虑教学和教学评价的关系。如《项链》这篇文章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人物的性格特征,找出玛蒂尔德前后的性格变化。除此之外,还需要学生理解小说情节安排的艺术技巧,出人意料的结尾。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

目前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找到传统教学和多媒体之间的平衡点,本质就是要遵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刻意的求奇、求异、哗众取宠的教法是不值得提倡的。适合教学点,适合学生的方法就是最好的。

3.选择的这些点是否有效

对语言文字的最好解读要用绘画来呈现吗?应该说视具体情况而定,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外部行为和内部行为,来检测选取的这些点是否有效。对处理《项链》这篇文章,应该侧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多让其想象、发言,培养其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还可以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

问题一: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理由是什么?

(1)小说尖锐地讽刺了爱慕虚荣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2)小说对女主人公的追求奢华生活遭到失败的不幸表示同情,对其以诚实劳动偿还债务的行为予以肯定,对主人公的虚荣心作了批评。

(3)小说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无常。

问题二:“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关于本文的结局,有人认为是悲剧,有人认为是喜剧,你认为呢?

问题三:有人说:对现状不满,渴求改变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才使人类不断前进。因此,玛蒂尔德对梦想的追求无可厚非。

有人说:爱慕虚荣是套在玛蒂尔德脖子上的一挂项链。其实,它又何尝不是拴在我们人类精神上的一根锁链呢?

你的看法怎样?

以上选取的这些点,都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以讨论形式展开便于活跃气氛。

第二个层次:艺术化

侧重于美的层面,可以从教师的语言、形象、课堂氛围以及带领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品味文字的美着手。张定远先生认为:“教出‘语文味’,就要引导学生读,反复读,绝不只一遍、两遍。”程少堂先生指出:“语文味”就是要教出情感、美感和语感,而语感的产生就是靠品味语言。尤其是小说阅读,除了赏析语言之美外,还可通过语言的品味,加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把握。

1.节奏美

教学中存在着隐性的节奏和显性的节奏,需要二者合理搭配随学生的反映做出必要的调整。这种节奏美呈现的是一种层次感,具体反映在教师设置的问题上:如《项链》这篇文章,可以采取这种提问方式:

(1)你发现了这篇小说写作的哪些规律?

(2)用你读过的中国古典小说来验证这些规律。

(3)你读过的现代、外国小说符合这些规律吗?

这样便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有意识地养成他们多读书、广泛阅读的兴趣。

2.风格

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注意自己形象的塑造,在自己的性格中找优点,注意用适合自己性格的语言,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但无论哪一种语言,都应保有生活化,丰富多彩。

3.氛围

课堂氛围的营造比较重要,主张学生能够动起来,开动脑筋活跃思维。教师在此可起引导作用,随着不同的教材安排,营造不同的氛围。

第三个层次:散文化

最主要的方向是让课堂张力得到扩展,发散学生的思维,不仅仅限制在书本上。在处理《项链》这篇小说时,最好安排两个课时,这样比较从容,若片面强调一堂课的整体效果,将两堂课的内容放进一堂课内,且教学要点未能进行充分调整。这种大容量、高密度的教学效果势必使课堂节奏过于紧迫,教师始终背着时间包袱上课,学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受到限制。有些内容未能展开和落实,比如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也是本堂课学习的目标,显然也要进行分析。倘若这堂课一分为二,集中审视人物形象和探讨主题,那么课堂节奏则更为从容,学生的参与面更为广泛,思考讨论的问题则更为深入。

第四个层次:生活化

最高的生活准则是中庸,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试图找到突破点,有新的创造,但所有的创造全是在规范基础上的创造,所有的创新都不是绝对的创新。如在《项链》的探讨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为主体,学生的主体角色要能充分显现,教师所讲的东西不要过多。否则,就会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会被动地接受某些观点,而不是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会有伪参与之嫌。

在诸上的评价标准里,科学性是贯穿于整个层次体系的,显得尤为重要。知识是没有止境的,学术的探讨也呈现多样化,谨此以《项链》一文发表自己的感想。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中山二中)

上一篇:怎样理解句子的意义 下一篇:让英语插上快乐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