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电影叫《高兴》

时间:2022-10-08 12:44:19

有一部电影叫《高兴》

在这一意义上,《高兴》的问世,未尝不可看成是《黄土地》《红高粱》的自由艺术精神的“第二季”。

若给2009年中国电影写一份备忘录,我一定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有一部电影叫《高兴》。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值得一看、也值得一谈,亦当值得电影史铭记。《高兴》系根据贾平凹同名小说改编,导演阿甘,主演郭涛、冯、田原,题材是农民工进城,类型是歌舞喜剧,风格是山寨搞怪。

有关这部电影的看点和笑点,网络上早已有洋洋洒洒的议论,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一份高兴的记忆清单,无需在此重复。我这里想说另外几点。

首先,它有深沉的现实关怀与人道精神。

这一点说起来似乎有些奇怪。因为这部影片确乎是山寨搞怪的歌舞喜剧,其中歌有现代说唱、中国西部民歌、西洋古典《欢乐颂》,舞有美国街舞、印度歌舞、中国身段,剧情桥段中不但有对《叶落归根》和《追爱总动员》的戏仿,甚至还恶搞春节晚会。初看上去确实有些无厘头,然而它并非一味的寻欢作乐,没有饮鸩止渴不死不休,更没有任何精神麻痹症或现实痴呆症的病态症候。在阿甘式搞怪与狂欢背后,有着对主人公刘高兴(原名刘哈娃)、五富以及孟夷纯的生存状态及心理欲求的深切关注和同情。搞怪的动机是真诚,狂欢的背后是感伤,在某种程度上,电影《高兴》堪比喜剧大师卓别林流浪汉喜剧。

所以,有的网友说它是励志片,有的则说它骨子里是文艺片。

真正的奥妙,在于《高兴》的故事肌理源于一种更深刻的真实,即主人公心理欲望及心灵状态的真实。这是一种骨子里的真实。作者对真实的关注表现为对人的关注;而对人的关注又表现为对人的主体性、人的心理和精神、人的尊严和自由的关注。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的现实关注中有真正的人文精神或人道情怀。而这种关注和情怀,在当代中国电影中实在并不多见。绝大部分的商业大片不约而同采用古装(不一定是历史)策略,其华丽眩目的空虚和矫揉造作的煽情,或目不忍睹,或俗不可耐。剩下的以现实主义标榜的影片,则又要么落入通过什么说明什么的俗套公式,要么素材堆积冗长沉闷如同没有整理好的模范材料。即使想真正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关注底层的影片,其俯视苍生的小文人姿态总也掩饰不掉自我炫耀的小市民习气。没有人道关怀、没有对人的主体性的真切关注和深刻表现,又哪里有什么真正的现实主义?《高兴》中的刘高兴(原名刘哈娃)、五富和孟夷纯等改头换面的农民工,不仅让人关注,让认同感共鸣,他们的生活状态与心理价值的强烈反差与明显裂隙,真实得让人强烈震撼。

其次,它有强烈的浪漫气质和理想精神。

这一点最为突出,也容易理解。电影人物及故事中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捡破烂者造飞机,按摩小姐纯洁恋情,黄土地和破房子里的劲爆歌舞,五富起飞后奇迹般的起死回生。关键是电影人将一个农民进城的辛酸故事,改编成山寨搞怪的歌舞喜剧。然而,片中的浪漫夸张甚至荒诞搞怪,都不过是它的形式或修辞手段,影片的真正内容和主题,关乎人的理想精神及其存在方式。从刘哈娃改名叫刘高兴那一刻起,他就对自己的未来人生方式进行了一种规划和选择,想要挑战命运,并主宰自己的人生。谁说捡破烂的农民工不能有自己的飞天之梦,不能有自己纯粹的爱情向往?《高兴》的主旨,就是要让梦想飞翔。

这种飞翔的梦想,与俯拾即是的小康理想、小康心态或小康精神有着强烈的反差。经济与物质上的小康当然好,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与小康社会相伴而来的小康心态或小康精神却未必美妙。诸如小富即安、急功近利、炫耀虚荣、保守僵化,诸如人为物拘、神为形拘,要旨在没了真正的精神理想,即使是所谓的成功人士,其实也不过是金钱与物质的奴隶;即使全都实现了小康之梦,金钱物质的奢华幕布实在无法掩盖精神与灵魂的巨大空虚。如此,刘高兴的高兴精神或追求高兴的人生理想,当然就值得我们备加珍惜。刘高兴追求高兴的故事,因而也就成了一种精神哲学的生动喻示:高兴不仅限于感官的快乐,更涉及精神的幸福与心灵的安妥;幸福的要诀不是你拥有物质而是你拥有自己的梦想,当然还有个人尊严和自由。于是,这个看上去有些神经兮兮的刘高兴,堪称真正的新人。

最后,它有独特的市场价值与艺术精神。

中国电影实行市场化改革,阿甘导演应运而生。他的影片都是因应市场的产物,《高兴》自然也不例外。不同的是,《高兴》不仅已获得电影票房的高额回报,同时还获得了电影观众的良好口碑。如此既叫座又叫好,在于它有嬉哈拼贴、人文生态、哲学隐喻三重建构,雅俗共赏,从而能成为市场价值的高端。更为可贵的是,在《高兴》中我们看到导演阿甘对电影市场与观众心态有一如既往的娴熟把握,却又敢于且善于进行自己的表达试验及风格冒险,使得影片中充沛淋漓的创造元气和自由自信的创作精神。在这一意义上,《高兴》的问世,未尝不可看成是《黄土地》《红高粱》的自由艺术精神的“第二季”。

上一篇:百变天后金荷娜 下一篇:回望中国电影的数字化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