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新建议

时间:2022-10-08 12:36:50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新建议

【摘 要】 中国社会的教育占有崇高地位,不仅是因为教育肩负着传承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使命的原因,还在于教育深远地影响着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繁荣发展而决定的。而在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初中数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这一时期是数学基础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本文探讨了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实施途径,相信对教学实践大有裨益。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初中数学 教学建议

引言:课程的改革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的教学环境,并且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使学生能够灵活的学习运用知识,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方法,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调高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态度和探索求知的能力。

1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及问题

1.1 教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作为承上启下的阶段,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方法和思想。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唯分数论”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对知识内容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未能得到发展。

1.2 教师的教学理念陈闭。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学生不敢轻易发挥自己的见解。这样做不仅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1.3 教授过程中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者理解,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上出了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然而,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理解学生的差异,对所有学生的教授方法都是一样的,这就导致了有些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理解不了,或者有些同学认为老师讲授的知识过于简单的问题。

2 初中新课程数学教学改革方向

2.1 使教学具有创新性。创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将创新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使课堂教学体现出创新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使学生在不断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处于良性循环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2.2 使教学体现现代化。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已深入渗透到各个领域,在教育教学领域,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学现代化的推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3 使教学突出生活化。数学学习与丰富的生活相结合,可以使学生眼中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气息,能够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与熟悉感,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同时,可以让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来分析问题,更利于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此,教师一方面要认真研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另一方面要以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来审视周围的一切。这样教师才能找到数学与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枯燥抽象的数学教学更具生活味。

3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学具体建议

3.1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3.2 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新课标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根本转变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标下,教师应把尽可能多的任务布置给学生,把尽可能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尽可能多的机会让给学生。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3.3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达到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在于能把课堂教学中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节省了教师讲解的时间。其次能使学生敢争、敢议、敢探,从而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鼓励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外部动力,教师提供的信息、启迪的思路、补充的知识、介绍的方法和线索,都能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教师要善于活跃课堂环境,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亮光点,对不同观点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对有创新的学生给予高度的赞扬,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另外,教师还要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探索活动,把学生引入一种多疑、好奇的境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资源开发中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之间相互平等,通过优生的讲解帮助,差生也慢慢有了兴趣,也会把心用在学习上,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4 加强建模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该加强训练学生的建模能力。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具有良好的数学建模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题对学生进建模训练,同时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所熟知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良好的建模能力。其次,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走出课堂,从抽象的、晦涩的理论知识走向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具体生活。 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手脑并用,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对数学的运用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程与创新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初中数学的教学很具挑战性,但只要教师能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学能力,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数学,不断发展智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贵生.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新课标初中数学课程教

学的困惑与对策

2 徐速等.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心理科学,2001(01)

上一篇:浅析初中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下一篇:高中生物实验注意事项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