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结构地下室的设计要点

时间:2022-10-08 12:14:34

浅析建筑结构地下室的设计要点

摘 要:在土地资源逐渐紧张的情况下,高层建筑开始出现。并且为了加大空间的利用率,现今的建筑工程多数设置了地下室。而地下室与地上建筑在结构设计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主要针对建筑结构地下室的设计要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总结得出地下室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抗震结构分析中存在的要点问题,针对地下室的建筑嵌固位置进行合理的掌控,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地下室;设计要点

为了确保地下空间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就对建设技术以及建成前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越来越多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将地下室纳入了整体结构的设计当中,对地下室进行合理设计不但可以适当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而且还可以减轻地震对建筑上部结构的影响。

1 地下室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1 地下室适用建筑

通常而言,高层建筑在进行地下室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依据建筑整体的建设特点来对地下室结构进行设计,针对建筑结构地下室进行合理设计的过程中,要合理的将顶盖放置到建筑结构的顶端位置进行嵌固处理,这样就可以使得地下室顶板不会出现开大洞的问题。同时,地下室柱截面的钢筋在进行施工设计的时候,要合理的对建筑结构的需求进行详尽的分析。

同时要对钢筋面积进行合理的掌控,使得柱截面的钢筋面积超过第一层钢筋面积的1.1倍。要将地下室的顶板梁柱点左右的横梁截面受力控制在同一方向上,并使得受力的和能够与受弯承载力相等,保障上段柱的受弯承载力能够超过下段受弯承载力的1.3倍。一般来说,建筑结构地下室的设计,要合理的保障地下室与上层剪力墙上各个构件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大小,要保障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与上一层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相一致或者是大于上一层的钢筋截面面积。

1.2 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时需注意的问题

高层建筑结构的地下室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的考虑到各种不同的不利影响因素,如地下荷载以及上部荷载等。在清楚的了解各种不同的不利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就能够有效的采取应对的手段,使得这种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从而确保地下室能够得到合理的设计,保障设计的质量和效果。其次,在对建筑结构地下室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地下水位这一因素,针对地下水位的标高进行合理的预测,严格的依据的地下室的应用时间,以及水位的最高状况等,来计算得出最高水位的具置,根据计算的结果,就能够清楚的了解到建筑抗浮需求,并且也可以利用加配重等方式来进行抗浮处理。

1.3 地下室缝隙设计

建筑结构地下室的设计中,不应该进行变形缝的设计。在地下室缝隙的伸缩量超过了标准伸缩量的范围,那么就需要在地下室中进行顶板、底部以及墙板后浇带的设置。所布设的后浇带,其宽度要控制在800mm范围内,而后浇带的布设位置可以在剪力墙的中间位置上也可以在柱距三等分的位置处。

然而,在对后浇带进行布设的时候,要注意保障梁与后浇带呈现正相交的关系,在竖向上,后浇带要贯穿建筑结构地下室的内跨,并且要注意在底板上以及外墙上均进行防水层的铺设,后浇带在关注2个月的时间后,并等到混凝土的强度得到一定的升级后,就可以借用入模的方式来对无收缩的混凝土进行降温处理。建筑结构地下室的设计中,需要将地下室的底部的薄底板与地下室主体结构上厚底板的交接点当做是集中点,针对这一点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把控好配筋的厚度以及截面的厚度,从而使得建筑结构地下室可以保障设计的质量。

2 抗震结构分析要点

针对建筑结构地下室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要严格的依据建筑所需的抗震等级来进行设计,确保抗震的强度,并针对抗震墙进行合理的设计,在抗震设计的底部区域进行合理的抗震设计,之所以要这样做,就是为了能够抗震墙的加强范围可以得到有效的拓宽,同时,在墙体的边缘位置进行相关构件的强化处理,针对横向的钢筋进行箍筋处理,这样能够使得墙体的抗震性能可以得到有效的加强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墙体的脆性得以有效的规避,从而确保了建筑的完整性,使得建筑的抗震性能得以提升。

在针对地下室的抗震设计进行规范化处理的过程中,还没有建构相关的抗震设计文献,对于抗震墙的高度也没有明确的进行说明,但是,地下室底部所需要的加强高度与抗震墙的高度之间却有着较强的联系,如果都在发现问题的时候,不能够及时的进行解决,就会使得建筑在施工上存在较大的困难,所以,在对建筑结构地下室进行抗震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对高度做出详细的规定,并设计出具体的地下室高度。

3 地下室的建筑嵌固位置分析

目前,绝大部分地下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对此类结构进行分析前,一定要确定结构的嵌固端位置,这关系到计算机模型与实际受力态势的吻合度。根据《建筑抗震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在对高层建筑建造地下室是,必须确保其顶板能够被作为上部建筑结构的嵌固端,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结构材料方面

在对地下室进行设计时,为了使其达到相关要求,最好选用现浇梁板结构,且所用楼板厚度不能低于180mm,选用的混凝土强度不能低于C30,同时还必须选择双层双向的配筋形式,但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能低于0.25%。为了满足上述条件,就必须对楼板厚度以及配筋的设计进行严格把关,与梁板结构的地下室相比,无梁楼盖平面结构外部的刚度相对较小,其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不能满足刚性楼板的基本要求。基于此,在对建筑结构的地下室进行设计时,对于无梁楼盖平面结构一定要慎用,最好选用现浇梁板结构。

3.2 塔大底盘地下室刚度设计

在对多塔大底盘的地下室进行设计时,须对地下室楼层结构的剪切刚度进行合理计算,确保地下室的整体刚度与全部楼层的刚度比复合高层建筑的基本刚度比要求。在对每一栋塔楼范畴内的地下室剪切刚度进行设计时,须确保其刚度大于塔楼上部结构剪切刚度的1.5倍。

3.3 单层地下室的建设

在对单层地下室结构进行设计时,须选择合适的基础底板来作为整个结构的嵌固端,以便于满足建筑整体结构的嵌固要求。通过对基础底板进行适当的选择,可以使基础"无线刚"假定得以利用,这也是确保首层楼面造型可以灵活设计的基本条件。即在对首层楼面进行建设时,选择无梁楼盖或楼面存在大开洞均不会对设计的准确性产生影响。不过在对防空抗暴地下室进行建设时,其顶板以及墙体都必须具备相应的刚度,确保其能被作为建筑结构上部的嵌固端。

结束语

在对高层建筑的地下室进行设计时,一定要根据地基、建筑结构等具体情况来对其进行合理设计,以便于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率,为城市发展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尤志鹏,王伟.小议地下室防水设计要点[J].科技致富向导,2013(8).

[2]于永杰.浅谈建筑结构地下室设计要点[J].科技风,2012(24).

[3]王仙蔚,李晓雷.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的设计要点[J].低温建筑技术,2010(7).

[4]白健荣,高治国,高涌涛.某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与施工[J].山西建筑,2009(11).

上一篇:绿色建材在建筑表皮设计中的艺术表现方法 下一篇:浅析路面基层施工裂缝预防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