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善 第15期

时间:2022-10-08 09:50:10

对门张伯是位退休教师,赏花品茶之余,对一些生活中常用却很少有人会写的“口语”文字有研究。为此,喜欢写字的我没少上门讨教,渐渐发现张伯身上有一些与别人不太一样的小习惯。

比如他家的旧报纸、纸壳、易拉罐等生活废品,明明楼下不远处就是一家废品收购站,居民都会自己大包小包拎了直接拿到那里卖,主要是价格比那些上门收购的拾荒者贵些。可张伯却在家里整好了专等一个中年汉子上门收。起初我以为汉子是张伯的乡下亲戚,后来知道,汉子和张伯并不认识,是张伯一次上街碰到那汉子,天快黑了,中年汉子背着的蛇皮袋子还瘪瘪的,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张伯顿生恻隐之心,遂将家里废品如数卖给他,并和汉子约定:以后废品专给他留着,每隔一个多月让他来收一次。这个约定他们已默默履行两年。

张伯说,其实那点废品差价对我们来说微不足道,而对于一个以此为生的人来说就是饭碗。如果家家户户都自己拎了废品去收购站,那无异于砸了他们的饭碗。举手之劳,不妨给他们留条活路。

在张伯的感召下,我也陆续将废品给汉子留着。每次收拾完后,汉子都会冲我憨笑以示感谢,那一刻我心里果然惬意。没想到去年中秋节前夕,汉子居然背来两袋红薯送给我和张伯。

张伯还有一个习惯,外出乘公交车避开上下班高峰。他说,自己是老年人,上车有年轻人让座,而那些人也许刚下夜班急着回家睡觉,也许上班赶时间,自己反正没啥事,何必去给这些忙碌的年轻人添堵?他还说,我这叫小善,不求回报,只为让自己心安。善本无大小之分,关键是要心里长存善念。行善不只是捐款捐物、捐干细胞,而搀扶盲人过马路,为过街天桥上孤独的流浪歌手真诚鼓掌,给陌生外乡人耐心指一次路,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只要用心做到,行善就成了一种习惯。

把行善变成一种习惯,就像刷牙洗脸一样自然。当年马克・吐温碰到老妇向他行乞,但他翻遍口袋也未能找出一分钱。他凝视老妇渴求的眼神顿感愧疚,连忙伸出一双手握了握老妇,然后转身走开,老妇感动得流下热泪。有时,对弱势群体给予物质帮助固然重要,而来自心灵深处的尊重更会温暖对方。人之初,性本善,其实人的善念本是与生俱来的,只不过因后天的不同境遇,才渐渐有了“习相远”。如果每个人都能心存善念地生活,不以善小而不为,世界真的就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和谐家园。

上一篇:用微波炉加工的食品是否安全 下一篇:频率不能和恩爱画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