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师的角色转变

时间:2022-10-08 09:36:48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生物课程改革需要生物教师有新发展。那么,生物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加强自身专业发展、适应新发课程改革的需要呢?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创新理念 转化角色

我们传统的“应试教育”是“重结论轻过程”,而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过程与方法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互动为方式。作为“导演”,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利用情境、协作、讨论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要使学生不拘泥于课本,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指导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主题,激发学生不断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学以致用。在课程标准中,教会学生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核心理念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促进作用,如可根据性别、兴趣爱好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小组的交流讨论,使学生之间能取长补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分享交流的机会,这也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相符的。

二、大胆改造 实验创新

1.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新教材中,先讲述叶绿体的形态及细胞质的流动,然后安排实验加以验证。不妨先由学生实验观察,探究发现叶绿体的形态及细胞质的动态。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不能让层析液浸没滤液细线,否则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影响实验结果。“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根尖解离后必须经过漂洗,否则盐酸同染色剂反应,会影响根尖细胞内染色体的染色效果。现在教师可先不给出答案,而是建议学生在实验时试一下,通过亲自进行“错误”操作,让学生得出结论。

2.根据内容设计探究性实验

例如在“光合作用”这一节内容,学生通过理论学习,知道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于是,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农业上采取什么措施使作物增产,这些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多大,怎么样做才能做到合理地控制”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进行调查,然后选择一个方面进行实验设计,进行探究。通过这一设计,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精神,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思想要更新 知识要更析

教材新了,教师的观念要更新,对教材的认识也要更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是新的。

1.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强的新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尽快更新“相对老化的知识结构”。

2.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如用原子、分子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有机化合物、用渗透原理解释 水的吸收、用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解释大多数叶片为什么是绿色的等等问题。

3.新课程强调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当今这个信息瞬间万变的时代,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结合新课程将网络资源进行合理取舍;其次,要学会美化、优化自己的课件,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4.新教材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具有一定的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教师备课不能只局限于一本教科书,平时还应该收集相关资料。从而将“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融入到教学中,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四、建立评价体系 激发学习热情

如何通过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质量,促进学校发展,也是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评价在课改中具有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可以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袋”,让学生自己保管,教师对成长记录档案袋的内容提出一定的要求,宏观上包括生物学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包括如我的爱好是什么、我对所学知识的心得、我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我的疑问、我的新发现、我是这样解决问题的、我与同学的交流合作(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等)、我的杰作、我今后的努力方向、教师寄语(其中应该注重动态发展的热情鼓励,要有殷切的期望)等等。学生可以随时欣赏自己的成长记录档案袋,也可以交换欣赏,相互促进,不断进行自我反省,既能提高观察、分析思考能力、实践能力,也能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

不论是让学生阅读还是让学生参加实践,单有布置而没有检查无法落实,而有检查没有评价无法激发自学热情。我的做法是:每节新课前,都要利用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先提问学生。对学生的作答,我都是当场给予评价,肯定正确,指出错误,对学生的生物学小论文和生物学小报,组织全教研组教师进行评选。以上做法使学生感受到获得自学成就的喜悦,进而增强自学的信心。

综上所述,新课改给高中生物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我们创造了更多的机遇。只要教师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傅,不断深入学习领悟课程标准,学习掌握新的教育要求和专业技能,就一定能贯彻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作者单位:洛川县曙光中学

上一篇:班级管理的一点小建议 下一篇:让情感之花在课堂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