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发展趋势浅见

时间:2022-10-08 08:33:19

博客发展趋势浅见

人类的信息传播迄今可分为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网络传播阶段,每次传播方式的变革无不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以几何级数提升,无不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成为新一代标志性的信息传播媒介,在无形中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作为新一代的传播媒介,网络传播的途径多种多样,除了传统传媒所使用的点对面的、单向的信息传播途径外,点对点的、面对点的、双向甚至多向的传播途径成为网络传媒的重要特征。博客便是这种特征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博客”,是英文“B1og”或“Weblog”的中文翻译,本是“WebLog(网络日志,台湾称为部落格)的缩写,是一种网络个人出版形式。博客具有即时性、自主性、开放性、互动性的特征,因而广为大众青睐,被人们称为继E-mail、BBS、IM(即时通信)之后出现的第四种全新的网络交流方式。博客的出现被誉为“信息时代的麦哲伦”,是“草根的革命”,是“庶民的狂欢”。博客的发展趋势一定是会不断变化的,本文只是根据目前的现状做些简单的分析,至于博客今后的走向只能有待实践来检验。

博客发展的新闻化趋势

博客传播的强大力量在国外已初露峥嵘:1998年1月17日,美国总统克林顿被德拉吉“博客”了,差点丢掉总统宝座;2001年美国“9・11”恐怖事件,博客成为主流媒体新闻的来源;2006年7月,美国全国大会在波士顿召开,互联网新兴力量“博客”派出记者,这是博客记者第一次获得大会组织方发出的采访资格证,博客记者与传统媒体记者一样,获得了采访权。随着博客文化的发展和普及,像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也开始允许博客记者参加新闻会。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马修・李是目前唯一有资格出席联合国记者招待会的博客记者。他在联合国有免费的办公地点,并且可以自由出入新闻吹风会和记者招待会。2007年3月,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旗下的新华网也开始建博客。2007年5月9日,新华博客的博友朱继东(新闻的良心),随从的同志一起飞往长沙,采访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出发前朱继东博友就向新华博客的博友们发出了通知:《明天去长沙采访袁隆平,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随后的5月9日、10日,朱继东连续发出了两篇关于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接见采访团的博客。博客在新闻上的“贡献”有目共睹:李亚鹏借博客公布女儿的兔唇事件,甚至出现超女敌不过菲女现象;北大副教授阿忆两篇博客(公布自己的薪水表,宣布刘胡兰的死因),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央视著名主持人芮成纲在博客中呼吁星巴克退出故宫,引起争议;2006年3月份“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利用博客收集民意,央视王小丫等著名主持人也开通博客专门报道“两会”。博客的新闻功能不断强化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博客已经开始参与到原创新闻的生产和传播当中,成为许多传统以及专业媒体的重要新闻来源,同时博客网站也成为专业记者稿件的第二出口,博客报道成为专业媒体报道的延续。从众多都市报、晚报开辟博文精选、报博互动可知,博客内容充实了传统媒体版面、节目。

2002年以来,新闻博客以“个人媒体”的姿态在网络上普遍出现,并且以蜂窝状的组织结构形成一个庞大的民众性的文化社区,进而创造出一种新的新闻媒体形式。在我国,博客媒体被传统媒体接纳,共同参与新闻信息的传播,无论是专业的博客网站,还是传统门户网站的博客专区,都带有新闻性内容或者设有新闻频道,专门报道实时新闻。在国内,许多记者专门开通博客收集新闻信息或者进行信息传递。2005年10月底“中国都市报研究会总编辑年会”上,全国20多家都市报联合签署了一份《南京宣言》,把矛头指向以新浪为代表的商业门户网站,呼吁“坚决维护报纸的新闻知识产权,改变新闻产品被商业网站无偿或廉价使用的现状”,以此作为克制新媒体的手段。可是不到一年,纸媒就改变策略,一方面积极让自己的新闻上网,同时将博客当做重要的新闻来源。

博客的新闻化趋势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促使了新闻来源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首先,博客的新闻传播者都缺乏起码的专业训练,特别是对于复杂新闻事件显然缺乏全面准确客观传播的专业能力;其次,博客新闻传播是一种偶然和自发的行为,缺乏负责的对象,容易导致以讹传讹和不负责任的信息四处流传。因此,加强对博客新闻传播渠道的规范势在必行。笔者通过对博客现象的思考认为,以个人为中心的博客潮流已开始挑战传统媒体,尤其是对新闻界多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和道德规范。博客技术的发展,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写作、设计和编辑自己的新闻产品并被其他人阅读、评论。历史上从没有如此众多的、热情的局外人,向职业新闻工作者发起如此凶猛的冲击。这些业余新闻工作者以各种方式与受众建立密切接触,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报道各类信息。他们的产品带有鲜明的个性,同时注重眼见为实,并带给受众大量的新知识。当然,正如广播电视的出现给报纸带来冲击一样,博客的出现不会造成传统媒体的消亡,而会促进传统媒体更好地吸收新技术,让老树焕发出新的光彩。

博客发展的商业化趋势

中外竞争市场是永远不变的规律。2005年的“博客元年”,雅虎、微软和Google等国际网站开始为中国用户提供中文版的博客服务。2005年4月6日,微软宣布正式在国内推出MSN“博客”服务――MSN Spaces。而微软的竞争对手雅虎也推出了博客服务“Yahoo360”,Google则早于2002年便推出了名为“Blogger”的类似服务。作为韩国的第一大社区网站――赛我网目前在博客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这些网站的名气吸引了我国的大部分用户,特别是赛我网引进我国之后,国内博客、交友、校友录、BBS社区单一网站都将会面临极大挑战,并将改变国内互联网站现有的竞争格局。

国内大大小小博客网站几百个,能否在市场上顺利走上轨道,首先要看它的规模大小,其次要看它的专业性强弱,再次要看它是否有特色。由于博客是从外国引进的东西,要想突出我国的特色,国内专业人士要寻求对策来应对国外博客的强大势力。

“博客经济”的喧嚣已经人所共知,关于博客商业化的讨论也已经进行了相当一段时间,博客商业化的趋势慢慢呈现在我们面前。博客要长久发展下去,商业化是一条必经之路。博客的运行需要资金,博客的发展必然要求博主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及精力用于创作以及获取信息来源,而获取报酬是其投入的一种回报。如果博客总是免费,依靠别的收入来养活,作为新生事物总处在附属状态,肯定长不大。

博客发展的商业化趋势有两方面表现:一是专门的博客网站和开通博客的门户网站都极力推进博客的商业化运作;二是博客自身表现出某些商业化的特征。

目前,博客商业化发展如火如荼,除了博客广告之外,博客出版、博客无线增值等基于博客本身的商业模式纷纷浮出水面,博客商业化浪潮扑面而来。比如博客作者利用博客成名,博主出版博客书籍等。据有关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博客营业收入达6.5亿元,增长率高达85.71%。这说明,与传统媒体一样,博客不仅仅是内容的表达,也可以成为财富的增长点。

博客发展的无序化趋势

博客和论坛本是两个不同的网络精灵,但随着博客评论的发展,博客也越来越呈现论坛式的无序化。博客留言一盘散沙,有的甚至与博客内容毫不相干。特别是名人博客的评论留言更是五花八门,有的人只是为了去名人博客抢“沙发”坐坐,有的人只是表达自己由来已久的崇拜。博客的无序化并非博客自主为之,它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更多人眼里论坛跟博客没有什么区别。像“沙发”、“赞”、“顶”一类的论坛行话博客留言中比比皆是,各色人等怀着不同的心思在博客中“灌水”,这些都是论坛特点的延续。博客的低门槛以及根本不看博主写些什么便发帖的人,只能让博客无序化。

针对博客的无序化趋势,我们首先必须充分利用法规,加强对博客的管制,确保其在法律规范下正常运行。目前,我国已经了几种规范网络传播的法规,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并即将出台《信息网络传播权条例》。虽然理论界对“博客实名制”正在进行热烈的探讨,网民呼吁“博客公约”的出台,但是相关部门却还没有提出明确配套的法律规范,鉴于博客在我国信息交流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加强对博客利弊的分析研究,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科学、合理的博客法律管制制度是极为必要的。其次,规范政府各职能部门对博客的监管,设立专门的网络管理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特别是加强对互联网管理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建立严密的博客监管体系,避免有害社会经济和文明发展的不良信息在网络上流传,加快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信息传播。最后,全社会都必须意识到博客传播的“双刃剑”作用,共同打造绿色网络环境,趋利避害,使博客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博客发展的本我化趋势

“博客中国”由方兴东先生创建于2002年8月,创建之后由于一大批社会精英的加入与宣传,使得博客概念以及该站点迅速获得用户的关注与青睐。“博客中国”被誉为中国博客的鼻祖,2005年被有的学者称为“博客元年”。2006年是博客最红火的一年,“两会”博客、搜狐网启动“搜狐博客军团直击世界杯”活动,“博客记者”的诞生,博客逐渐从娱乐化、人际传播的方式,进入与大众传播相结合并共同发展的时期。

中国互联网协会2007年1月10日的《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称,到2006年年底,我国博客作者规模达到2080万,其中活跃的博客作者为315万;百度网2006年12月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当时近2000万的中国博客用户中,每个用户平均每7.6天更新一次博客,在用户更新的博客中,约42%的博客文章在500个汉字之内。越是长篇大论的文章,在博客中所占比例则越少,“两会”博客热度比2006年退热。由此,笔者认为,2007年中国博客已经走出火爆,回归本我。一些追逐时尚的人去播客或什么其他客去了,一些人去电子杂志了,只有一些有日记情结的人还在坚守。分众化是必然趋势,博客也不例外。无论怎样,了解这些趋势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不断变化着的博客精灵,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博客热。

博客研究的专业化趋势

博客研究专业化包括学术博客的产生和研究博客文章的激增。博客交流是一种非正式交流方式。传统非正式交流是在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学者之间产生,并且这些学者之间在此之前就有一定的认识和交往。它侧重于学者们之间在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然后共同致力于科研领域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而其他事先并无交往的学者以及普通兴趣者都无法介入,但在博客中无论是知名专家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学生不需要传统严格的认证,只要注册或填写用户名就可以自由参与到学术博客中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博客用户并不需要了解对方,只要是对探讨的问题有兴趣便可成为该学术博客的成员。从形成全球资源共享角度,博客所带来的学术研究效应更是令人期待的。

2006年7月,中国新闻奖首次增设3个网络媒体参评项目,即网络新闻评论、网络新闻专题和网络新闻名专栏。2006年8月,“中国互联网协会政策与资源工作委员会Blog研究组”在北京成立,它是由13家单位成员和5位专家成员组成的专业博客研究机构。2006年9月,我国第一部博客研究专著《顺风新博客论――互联网2.0新思维》正式出版发行。中国知网统计,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12日,博客研究已有3890篇论文。专业研究组织、论文、专著及相关调查报告等,可以说中国博客研究已经形成了专业化趋势。它们分别从新闻学、传播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法学、地理学、图书馆学等角度,对博客及博客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进一步澄清了博客发展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理清了这一新兴媒介发展的思路与方向。博客研究的专业化,将进一步促进这一领域研究的更加全面深入的开展。

(作者为淮阴师范学院院报编辑部主任、信息传播与技术系副编审)

编校:杨彩霞

上一篇:如何写好新闻英语中的导语 下一篇:公民新闻的中国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