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黄河故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时间:2022-10-08 08:00:55

聊城市黄河故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聊城市黄河故道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当前状况、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分析并通过利用该地区的优势和改变该地区的劣势,研究且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以达到优化农业结构、提高该区农业产品的竞争力和完善生态安全体系的目的。

关键词:黄河故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聊城市

0 引言

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冀鲁豫三省的交界处,系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境内地形平缓,除东部沿黄一带有古生代底层出露外,其余均为黄河冲积平原。黄河是历史时期聊城市地貌类型的主要塑造力量。

聊城市的黄河故道区是由于黄河主流迁徙游动遗留下来的一个自然环境比较独特的地理单元,本应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但是由于该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征,再加上近些年来,聊城市的黄河故道区域沙漠化面积加大、植被破坏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农业也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本文根据聊城市黄河故道区的环境情况以及农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研究该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1 聊城市黄河故道区概述

1.1 聊城市黄河故道区域的形成

黄河开始并不流经聊城,后几经改道才流经聊城。有文献记载,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决口,东南冲进漯川故道,经今河南南乐、山东朝城、阳谷、聊城,至禹城别漯川北行,又经山东临淄、惠民等地,至利津一带入渤海。

此后几百年中,黄河决口的情况不甚为频繁。北宋初期,决口不断,短时期、短距离的分流河道不少。直到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六月,黄河再次改道,冲决澶州商胡埽,向北直奔大名,经聊城西至今河北青县境与卫河相合,然后入海[1]。

因聊城市靠近黄河频繁决口的河南省的浚县和滑县,故在公元1128年黄河夺泗入淮以前,聊城市一直是黄河频繁决口改道的主要流经地。由于受黄河几次重大改道的影响,黄河故道区域分布广泛,微地貌类型也比较齐全。

1.2 聊城市黄河故道区自然环境特征

1.2.1 主要微地貌类型

聊城市黄河故道区域主要分布在莘县、冠县、临清、高唐和茌平五个县市,总面积为2,909.21km2。其微地貌类型较为齐全,主要为河滩高地、砂质河槽地和决口扇形地。其中,河滩高地由古河漫滩沉积而成,主要分布在古河床两侧,是聊城市黄河故道区最主要的地貌类型,总面积为177,681公顷,由于河滩高地所处部位较高,坡度较大,排水通畅,地下水埋深一般大于6米且水质好,土壤受地下水影响小,基本上无涝灾和盐碱危害,干旱是该地貌类型最主要的制约因素;砂质河槽地是黄河泛道的主流带,槽状地形极为明显,总面积为35,626公顷,潜水埋深较浅,局部低洼地带雨季易积水,有盐化威胁,风沙灾害严重;决口扇形地是黄河决口骨干支流冲积形成的,总面积为31,233公顷,地面极不平坦,有连绵的沙丘和冲沟,保水能力差,局部易积水成涝[2]。

另外,聊城市黄河故道区域的微地貌类型还有缓平坡地、背河槽状洼地、浅平洼地等。

1.2.2 气候特征

聊城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属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回暖迅速,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季;秋季天高气爽,气温下降快,太阳辐射减弱。总的来看,聊城市农业气候资源较为丰富,适合主流种植多种农作物。

聊城市年平均气温为13.1℃,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2.5℃;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6.7℃;年平均降水量578.4mm,最多年降水量为1004.7mm,最少年降水量为187.2mm,全市降水分布东南部多于西北部。全年降水近70%集中在夏季,夏季易出现局部内涝。秋季雨量多于春季,春季干旱发生频繁,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冬季降水最少,只占全年的3%左右。全年降水多集中于农作物生长期内,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全市光资源比较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67小时,年太阳总辐射为120.1-127.1千卡/cm2,有效辐射为58.9-62.3千卡/cm2。

由此可以看出,该区气候资源比较丰富,而且在干旱少雨时可以用黄河水来进行灌溉,所以该区气候对多种农作物有较好的适应性。

1.2.3 土壤特征

聊城市黄河故道区土壤以沙质为主,肥力较低,因此土壤沙性强,生产力不高。该区土壤是在黄河沉积母质上发育形成的。黄河含有大量泥沙,以粉砂粒为主,由于河道的分选作用,它的沉积规律一般离河道由近到远,土壤质地一般由轻变重。从砂质河槽地到背河槽状洼地,土壤的分布顺序大体是:风沙土类—脱潮土—潮土—盐潮土—潮盐土—湿潮土。

因为该区地形高洼不平,有带状洼地、缓平坡地和沙丘,所以土地平整难度大,灌溉不便,耕层土壤大部分为沙质土,土壤透性好;但是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壤瘠薄,有机质和N、P、K含量低[3]。

2 聊城市黄河故道区农业生产特点

2.1 农业发展现状

黄河故道是一个独特的地貌单元,经多年的开发治理,其利用现状大有改观。聊城市的黄河故道区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属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垦殖历史悠久,而且农业生产环境相对优良[4]。

2.1.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为了达到成为聊城市粮食主产区的目标,该地区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挖掘农业生产潜力,这对维护该市的粮食生产意义重大。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结构逐步实现优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种植加快发展,林业生产持续发展,畜牧业实现稳步发展。

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该区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保持了种粮面积,增加了总产,争取走出一条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不仅如此,农机装备及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在该地区,以小麦为例,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96%,其中联合收获达86%,小麦机耕、机播平均在95%以上;农田排灌、农村运输、农田水利工程等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2.1.2 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多样化,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该区因为有着丰富的资源,并且大部分保留着原始生态风貌,工业污染较少,生态基础条件好,所以对于发展农业具有很多优势条件,可以说,该区发展农业生产既有自身优势,又有区位优势。再加上近些年来,聊城市政府积极引导农业的经济发展,努力培育完善的市场机制,尽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该地区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所以说,该地区发展完善农业结构既有政策优势,又有技术优势。

2.2 存在的问题

聊城市的黄河故道区尽管经多年的开发治理已经使其利用现状大为改观,但是该区所存在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

2.2.1 土壤退化日益严重,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由于土壤受到风蚀和水蚀的侵害,沙砾含量越来越高,逐渐沙化了附近的农田。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日益加重,使得沙土沿黄河故道不断向两边农田扩展,风沙区域不断外延,沙化面积也逐渐扩大。因此土壤沙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也导致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从而造成风沙区域的大小河沟都有不同程度的泥沙淤积现象。大量泥沙淤积于沟渠河道之中,抬高了河床,使其灌排效益降低,甚至部分沟渠河段淤平,失去了排灌作用[5]。

2.2.2 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农业的快速发展。

聊城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平衡状态,自然灾害也比较频繁。这是由于多年来,植被覆盖率低,农田复种指数低,风沙灾害严重,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的愈发恶劣。同时,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旱灾也是该区的主要灾害之一。所以,风沙旱灾是聊城市黄河故道区农业生产和发展的主要滞碍问题。

2.2.3 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且条件薄弱。

该地区的农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其中又以小麦为主。可是该地区的风沙旱灾较为严重,对于单一的农业结构更是容易造成大规模的减产;再加上,农业生产规模较小,政府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既没有高新技术的支持,也没有形成农业机械化、专业化的格局。所以,该地区必须要转变农业单一的结构模式,努力创造出多种结构模式,并且努力转变条件薄弱的滞碍问题。

3 聊城市黄河故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3.1 解决途径

对于黄河故道区所存在的问题,聊城市在采取解决途径时必须要以生态优先。一切经济与建设活动均须以生态优先为首要原则,尽可能减少人为干扰和破坏,对生态环境影响范围广、意义重大的区域,采取严格措施,重点保护与防护。与此同时,还必须保证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保证生物多样性,使区域环境充满活力和生机,从而促进环境、社会和经济多方面发展[6]。

3.1.1 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抗旱。

植树造林可以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另外树林可以减小地表上的风力风速,它们的根系扎在土壤中也有抓住土壤的固着作用,即具有良好的涵养水源、改良土壤、保持水土的作用。因此,要因害设防、防微杜渐,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保持水土,固定风沙。

3.1.2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蓄水、供水能力。

修建水库、塘坝、输水渠道,提高原有水利设施的利用率,增加灌溉面积,减少旱地面积。科学灌溉,以塑管深埋代替渗漏严重的水渠,改大水漫灌、串灌为畦灌、“小白龙”灌,逐步发展喷灌、滴灌,提高水的利用率,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3.1.3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生态经济。

该地区应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扬长避短。要以农业深度开发为主,并将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且已形成一定知名度的林果业列为近期开发的重点,形成一条农、果、牧、渔等为主体的立体开发,以复合型高效生态农业为特色,具有多功能的绿色产业带。同时,以农业的综合开发带动农副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即延长产业链,带动粮棉油、畜产品、果品和木材等加工工业的发展,并以此作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该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7]。

与此同时,该地区还应通过推广技术、建立基地、扶持企业,探索出以科技为先导,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户为依托的规模化新型产业化运营机制和模式,实现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深化和升级[8]。

3.2 构建方案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精细设计和合理管理为核心。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体系,应从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目标出发,实行工业技术相结合,生物的与非生物的技术相结合,新农艺和新材料、新手段相结合,技术措施和基础工程设施相结合,现代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特别是应该十分重视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组合效应的研究,探索有我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体系。

3.2.1 设立农业特区,发展区域生态经济。

聊城市应当设立农业特区即黄河故道农业特区,开展农业示范区,促进周边区域的农业发展,具有引领和辐射作用。同时利用区域生态经济综合规划来实现,要求从区域内社会经济及自然资源现状出发,遵循生态系统“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理及结构合理性与资源高效利用原则,运用系统生态工程方法及规划成果,对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做出宏观的设计与战略部署[9]。

3.2.2 利用黄河故道区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

聊城市要充分利用黄河故道区资源丰富的传统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要开发湿地林业资源,改善种植结构,统筹考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把黄河故道的林业产业做大做强。

该区有发展有机食品的独特优势,要努力打造有机循环农业产业链条。畜牧业是有机产业链条中的中间环节,要把畜牧业作为故道开发的主导产业,其它产业与其相配套。大力坚持以粮保畜、以畜促粮,实现农牧业的良性循环。培育壮大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狠抓养殖小区建设和规模饲养,强化技术服务,促使该地区的畜牧业获得快速发展。

3.2.3 提高资源利用率。

黄河故道沿岸地区是粮食主产区,每年产生大量作物秸秆,但秸秆利用率不高,相当一部分秸秆没有利用,许多地方一烧了之,既浪费了资源,又严重污染了环境。针对农民燃烧作物秸秆问题,建议在该地区大力发展食用菌等微生物农业示范项目[10]。

3.3 意义

黄河故道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更好的解决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向协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资源、环境的保护,使资源和环境能永续地支撑农业发展,同时,通过农业的发展促进资源和环境有效保护,使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利用、保护有机的结合,既避免农业发展以破坏资源与环境为代价,又避免单纯强调保护而阻碍了开发、利用;二是有利于重新认识聊城市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使农业的功能不断得到拓宽,促进该市全面、综合、协调地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三是有利于从我国国情出发,调整农业发展战略和方向,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 选择适合黄河故道区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

黄河故道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粮食供需保持平衡,则农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所以,优化农业结构,促进数量型农业向效益型农业的转变,提高农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农业可持续构建,就必须成为现阶段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必由之路。黄河故道是一个独特的地貌单元,经聊城市多年的开发治理,其利用现状大有改观。黄河故道区作为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而言,该地区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挖掘生产潜力对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4 结语

近些年来,黄河故道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农业发展也面临严峻的形势。聊城市作为山东省的粮食高产区,黄河故道区本应作为聊城市的粮食高产区却未能如此,这就应该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挖掘粮食的生产潜力,还必须大力还原该区的高产地位,恢复原有生态环境,努力克服土壤沙化、土壤肥力不高、旱灾严重等自然和人为灾害。要大力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产量,大力提高单产,努力增加总产,争取走出一条粮丰、林茂、畜旺、工兴、商活、民富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贺占永.新乡黄河故道流变及其影响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5):141-143.

[2] 袁晓兰,王景平,刘连兴.聊城黄河故道区域沙漠化程度的预警分析[J].甘肃农业,2006,(9):36.

[3] 侯传本.聊城市黄河故道地区小麦风沙干旱的危害机理及防御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8):148-150.

[4] 陈永金,林英华,刘加珍.山东省聊城市生态农业现状及发展模式探讨[J].中国生态学报,2009,(19):9247-9250.

[5] 张国祯,郭宏忠,陈平平,李卫,范建友.黄河故道风沙化土地成因和综合治理模式[J].水土保持学报,2002,(5):64-66.

[6] 田颖,李亚光,蒋航.黄河故道区域生态规划研究——以商丘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13):6800-6802.

[7] 张义丰.黄河故道的环境特征与整体开发[J].地理研究,1998,(3):289-296.

[8] 林英华.山东省聊城市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发展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0,(3):475-477.

[9] 郭秀英,王爱武.黄河故道农业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构建[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66-67.

[10] 王宇欣.生态农业园区废弃资源化处理利用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4):19-21.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Y2008E10)

上一篇:连云港市城市规划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的探讨 下一篇:全人教育思想对当前高职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