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带谋杀”——维基解密揭开美军屠杀伊拉克平民真相

时间:2022-10-08 05:44:13

坐落在雷克雅未克市中心的格瑞提斯加塔街的那幢房子虽说不大,但却有其特有的优势,那就是:独立。没有任何其他的建筑与这幢房屋共享某个墙面,也就很难被人轻易安放窃听器了。贝吉塔·约恩斯多蒂尔一眼就看中了它,她知道这就是自已要找的房子,完全符合维基解密的办公需求。这家历史短暂的组织,大可安心在这里实施自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行动。

约恩斯多蒂尔一落座,阿桑奇就打开了自己的计算机。屏幕上出现的是一段从美军直升机上拍摄的秘密录像,记录了2007年美军直升机对着在巴格达的一个广场上的人群开枪扫射的镜头。看着倒在血泊中的无辜平民,那些被30毫米加农炮弹杀死的平民,约恩斯多蒂尔哭了。当坐在她身边的阿桑奇把随后发生的场景继续放给她看时,约恩斯多蒂尔的眼泪化为了愤怒。武装直升机对着救援人员和救援者乘坐的家庭乘用车肆意射杀,打死了匍匐在地的人们,包括一个本来还能爬动的路透社记者。同时,还给躲在一辆家庭乘用车里的两名儿童造成了严重伤害。这样的场景太恐怖了。约恩斯多蒂尔和阿桑奇都认为,如果让公众看到这样的录像,也许伊拉克的战争就能早日结束。只是,眼下他们还必须保密,不能让别人知道他们已经从美军那里拿到了这段秘密录像。在向全球正式之前,他们还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

约恩斯多蒂尔有个多年的老友叫格维兹门迪尔·拉格纳·古德蒙松,这是一个能说会道、技术一流的计算机专家。这个精明的行业老手有一些政治立场各异,尤其是抱有非主流政治主张的朋友,常常会有人求他帮助解决一些出其不意的问题。即便是这样,他也不可能想到,老朋友约恩斯多蒂尔来电话要求他协助处理的居然是一件即将震惊全球的大事。

当拉格纳终于赶到见面地点时,他看见的是一个极其简朴的工作室。室内的白墙上没有任何装饰物,而地面的空间已被计算机和编辑设备占得满满的。在那里等着他的还有阿桑奇,约恩斯多蒂尔介绍他们两人认识后就进入了主题。拉格纳的任务是在指定的时间内把维基解密手里的这份录像编辑成网络版,等阿桑奇和他的团队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新闻俱乐部正式向全球公布这段录像时,网络版也将同时上线。

“维基解密”的同仁们决心要弄清这段录像的来龙去脉,它到底反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事件,他们和在冰岛电视台工作的朋友克里斯廷·赫拉芬森一起合作对这段武装直升机拍摄的录像展开了调查。但他们不但不明白这段录像在讲什么、意味着什么,甚至连录像的拍摄地点都没弄清楚。阿桑奇关注的重点是他所说的“背后的故事”,他希望能多了解那些倒在枪炮之下的人们,他想知道他们为什么惨遭杀戮。经过反复了解、反复查看,真相也随之逐步浮出了水面。阿桑奇回忆说:“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还以为那是一段关于阿富汗的录像资料……直到我们破译了录像的密码。而破译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花费了我们很多志愿者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把各自的计算机都贡献了出来,尝试过不同的方法,最后才破解了这段录像的密码。掌握密码后,他们才逐渐地对那天发生的事情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而越了解也就越感到了整个事件的严重性。”

阿桑奇和赫拉芬森两个人都想査清楚那天在巴格达城东到底发生了什么。大家商量后决定,让赫拉芬森和冰岛一家电视台的摄制小组一起飞到伊拉克,去寻找那些受害者的家属。赫拉芬森决心把那些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最终仅沦为军事战报上的统计数字的伤亡者的名单弄清楚,并把这些名字和他们的面孔对应起来。就像其他众多新闻记者一样,赫拉芬森面对无辜的伤亡者常常感怀的是一种由衷的同情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尤其想到那些失去了父母的孩子们时。赫拉芬森下定决心,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把调查进行下去。

为在复活节后,能在华盛顿的国家记者俱乐部如期向全球,大家继续积极地努力着。人们都知道,复活节之后的一段时间,由于假期的缘故,一般都没什么重要新闻(大可利用这样的时机来扩大影响)。而按照时间进度,当时还有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录像的字幕需要翻译成很多种文字,而有些译文与录像中的对话却不能对应上。

不仅译文需要核对、修改,还有其他一些重要问题需要商定,这其中就包括录像开场的设计问题:要不要让观众听见直升机驾驶员的声音。拉格纳认为,应该删掉所有驾驶舱里的声音,否则观众的注意力就会被那些声音吸引走,去关注那些机组成员,甚至产生联想,去建立某种联系,而不去关注我们希望他们关注的问题。坚持保留原始声音的一位编辑争辩说:“但是,我们希望把他们没有人性的一面展现给观众。”他认为,机组人员的那些对话本身就能够说明问题,是证明问题的珍贵材料。阿桑奇首肯了拉格纳的方案。他非常明白,尽管事实是神圣的,但人们在情感上受到的触动和冲击,更能帮助他们记住这段不可更改的事实。

在所有的准备工作即将结束前的最后一个星期六的深夜,赫拉芬森从巴格达给阿桑奇发来了电子邮件:他们找到了录像里的那辆家庭乘用车上幸存的两个孩子。同时,他们还发现了那天被同一武装直升机的“地狱之火”导弹击中的建筑物的主人。在录像的原始解说里,这座建筑物被描述成了没人居住的空楼。事实上,这座楼并不是什么空楼,已有7位住户死于那天的导弹袭击。

面对新发现的信息,“维基解密”团队再次聚在了一起,商讨用什么样的技术来处理和公布。当初,要真相、争人权的斗争把他们集合在了一起,现在,为了这一共同的目标,这群人又搁置下争议联合在了一起。大家对要不要在华盛顿国家记者俱乐部把这些新的发现和录像一起全部公布出去,还是暂时放一放,回头再另行公布,进行了重点讨论。有人认为,如果美国军方对被公布的录像进行辩解,说直升机发射的“地狱之火”对那座建筑实施的攻击没有造成平民伤亡,作为回应,“维基解密”再把新的发现公布出去,这样就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讨论到最后,他们有了一致立场:决不给美国军方提什么醒,就要把他们引入埋伏圈,把他们打个措手不及。

做事一向严谨的约恩斯多蒂尔清楚眼前大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时间问题。要赶在预定的最后期限在华盛顿录像,他们就必须尽快完成余下的编辑工作。

阿桑奇对自己的此次美国之行信心满满,一点都不担心自己会在入境或离境时遇到住何安全问题,因为,他确定美国政府在清醒过来发现阿桑奇到了美国之前,他们这一行人就已经离境了。之所以如此自信,阿桑奇自有道理。他说:“如果与一个庞大的官僚政府打交道,你应该明白,他们往往是不可能做出快速反应的。”

“维基解密”的内部争论自其成立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就在录像带制作完成的最后阶段,大家依然是争执不休。这次大家争论的问题,是录像带的名称问题。维基解密在全球的资深支持者们都参与到讨论之中,最后在阿桑奇的支持下,决定把录像带命名为“附带谋杀”。选择这个名称,就是为了产生最大的政治影响。而他们在地点上所作的选择,也同样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华盛顿国家记者俱乐部的所在地,是一栋引人注目的大楼。阿桑奇和他的团队选择在一个空气清新的春日,到达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来自“美国的不同的信息源”都向他确认了官方对即将发生的大事一无所知。阿桑奇一行对所携带的材料进行了特殊的“游戏化加密”处理,以防在入境时遭到扣押和审问。

在华盛顿国家记者俱乐部内,站在讲台上的阿桑奇告诉聚集在大厅里的记者们,大家即将看到的是“一个内容丰富”、很有分量的故事。录像屏幕上出现了活动的画面,接着出现的是漆黑的屏幕,在屏幕上打出的是乔治·奥维尔的名言——“政治语言,就是专为掩盖真相而设计的,在特定的政治语言下:谎言变成了真理,谋杀赢得了尊敬,而一吹而过的风也成了坚实可靠之物。”随后,静电产生的噪音打破了寂静。接着屏幕被出现的字幕占满:“2007年7月12日的早上,两架‘阿帕奇’直升机在伊拉克新巴格达郊外,使用30毫米‘加农’炮打死了大约10来个人,同时,被打伤的还有2名儿童。”

停顿片刻后出现的字幕是:“尽管他们当中有人看起来携带着武器,但所有出现在镜头里的人都明显处于放松状态。但是,美军当初却声称,所有被打死的都是‘反伊拉克分子’或‘反对派武装’。”

又出现了静电声。之后打出的字幕是:“多数被打死的人姓甚名谁,没人知道;他们有过什么样的人生或经历,更是无从了解。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其中的两位死者受雇于路透社,他们是萨易德·奇曼和纳米尔·努儿-艾尔丁。2007年8月,路透社根据《新闻自由法案》赋予的权利,要求得到一份当时参与攻击的直升机群的长机拍摄的录像证据。然而,一直以来,外界从未见过这份录像一直到现在。”

在灯光暗淡的俱乐部大厅内,一架“阿帕奇”直升机闪着“疯马”的呼叫灯光,在空中盘旋着……事发现场的嘈杂声又出现了。在巴格达城东搜寻武装叛乱分子的直升机看见正在街上行走的人群。其中确有一到两人携带着枪支。但是,同样清晰可见的是其余的大部分人并没有携带任何武器。从武装直升机上发出的声音说:“他带着火箭弹发射器。”直升机飞过楼群的另一面时,镜头中的人群消失了。当人群又出现在镜头里时,出现了下令开枪的声音:“我们开枪吧,把他们都灭了。”另外一个声音听起来非常着急地催促说:“赶快,开枪!”

射击手开始发射,伴随着重武器撞击的声音。几秒钟前,地面的人们还在行走着,在夏日阳光的照射下,他们一点也不知道自已行将死亡。当30毫米“加农”炮弹击中目标时,他们正走动着的身体,顷刻间被炸得四分五裂。录像带里的声音是武装直升机机组人员的欢呼声:“哇,太棒了!快看那些被打死的坏蛋。”“漂亮。打得好。”

武装直升机调转头,在地面的马路边,有一位被击中的人当时并没断气,还在动。明显已受了重伤,看来他还想爬着逃离这个危险之地。直升机上的一个机组人员说:“嗨,老兄!快拿起武器。”美军的交战准则允许射杀伤员,前提是该伤员携带着武器。但是,现场的这位伤员并没有任何武器。直升机又转了个圈。这时,一辆深色家庭乘用车驶入了录像镜头。车停了下来,里面的人也下了车,要去帮助这位在地上爬行的伤员。在他们抬着伤员就要上车的关口,直升机又开始了射杀。“哇,太好了!看,正好穿过挡风玻璃!哈哈!……”仅存的两位幸存者是当时和父亲一起坐在汽车前排的两个孩子,但“加农”炮弹的弹壳却击中了他们的父亲。两个孩子之所以能够幸存下来,完全是由于父亲用身体保护了他们。

在华盛顿首次上述录像的两小时之后,在地球另一端的巴格达,那些受害者的家属们也看到了该录像的全部内容,是赫拉芬森提供给他们的。赫拉芬森在当地的伊拉克记者的配合下,一点一滴地终于把整个事件的真相发掘、展现在了公众面前。在巴格达城东的一间小屋里,其中一个受了重伤的小女孩,把裙子撩起来让大家看她肚子上长长的伤疤。在那次事件中,另一个受重伤的孩子,是她的兄弟。孩子们的妈妈说自己的两个孩子“依然生活在那次创伤给他们带来的阴影和痛苦中”。与这家人一同观看录像的,还有他们的一些朋友,看着镜头里的残杀和惨状,这家人的朋友也不停地擦着自己难以抑制的眼泪。

当华盛顿国家记者俱乐部大厅里录像完毕、灯光亮起的那一刻,也是美军陷入极度尴尬的时刻。美国国防部部长罗伯特·盖茨申辩说那段行动录像没有反映战场的全貌。对此,阿桑奇承认,确实有士兵报告说,之前在那个地区发生过军事行动。但是,他指出:“面对手无寸铁的人,包括一个受伤俯卧在地、已经丧失了逃离能力的人时,你却故意用30毫米‘加农’炮把他们杀死,这就是谋杀,没什么可辩解的。”一些看过这段射杀手无寸铁的伤员和无辜儿童的录像证据的律师,也称这样的行为无疑就是犯了战争罪。

2010年4月的那个生机盎然的早上,当全世界都在消化这段惊人的武装直升机录像给大家带来的超级震撼和冲击时,美军中枢神经所在的五角大楼里,则到处弥漫着极度紧张的空气。美国国防部的高级官员们正竭尽全力想挖出那段录像的泄密者。

当“维基解密”把录像上传到网页上时,如同病毒的传染速度一样,迅速撕裂了地球每一个角落。

(摘自译林出版社《世界上最危险的人》)

上一篇:悦宾饭馆:阳光灿烂的日子 下一篇:父亲的命运与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