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

时间:2022-10-08 05:36:24

浅议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

构建高职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高职院校、企业的稳定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需要政府、企业、院校多个方面的共同参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当前的实际情况下面临着许多困难。本文就从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的存在问题、发生原因和解决措施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以推进我国高职校企长效机制构建的进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就给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在实际当中,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远远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高职校企合作当中,没有充分重视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利益,导致两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不稳定,其合作水平也相对较低。

一 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高职校企合作需要有政府的引导、扶持以及管理,这也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定,但是在实际当中,此方面的法律法规依然不完善,导致校企合作当中两者的责任和义务不明确,合作方式不规范,从而影响了其长久性,具体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高职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上大多只是地方政府制定的,在国家层面上依然没有相关的详细法律条款,虽然现有的《职业教育法》中有一些相关规定,但在执行当中也没有充分被落实[1]。

其次,校企合作的长期良好运行离不开“利益”这一关键环节,实现两者之间的共赢才是保证校企合作稳定的重要基础,但是政府在指导校企合作当中,并没有重视这一点,忽视了两者的利益诉求,给其合作带来不稳定因素。

再次,在校企合作当中,政府没有对学校、企业的资源进行相应的保护,没有制定严格的出入章程,造成学校或企业在合作过程中都能够以较小的代价随意退出,这就增加校企合作过程的风险性。

(二)高职院校自身存在不足

校企合作的长期稳定需要院校和企业双方的共同努力,但是,许多高校在自身办学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给校企合作项目的推进造成阻碍,迫使企业方面逐渐放弃两者间的合作,导致校企合作走向失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院校方面没有专门为校企合作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和机制,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与企业方面进行沟通,无法及时了解企业方的利益诉求,加上院校自身管理体制的冗杂性,上下级沟通效率较低,导致院校方难以及时对企业方需求或意见作出相应反馈,甚至存在敷衍了事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利益,从而导致合作无法继续进行。

其次,院校在专业人才培训方面存在不足,其设置的专业、学科与企业之间有着较大差距,远远无法满足企业要求,加上院校教育方式的老旧、教育理念的落后,培养的依然是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经验贫乏的传统人才,导致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其进行培训,给企业的利益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破坏了校企合作的基础。

(三)企业方面合作意识不强

企业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参与者,但是,在我国大多企业当中,依然没有正确的校企合作意识,缺乏对校企合作重要性的认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

首先,大多数企业发展的观点是盈利至上,而校企合作当中企业要求的实训基地、技师培训和实习岗位等资源都属于企业的投资,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其产出却相对较低,企业自身的受益远远低于投入的成本,这就违背了企业发展的理念,自然会使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相应的积极性。

其次,许多企业认为人才的培养是院校方面的责任,与企业无关,企业只需要在市场上选择所需的人才即可,没有相应的教育投资意识,这也使企业不愿意去进行校企合作[2]。

二 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问题发生的原因

(一)政府层次的原因

首先,政策不详细。虽然政府方面将校企合作视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但是在具体执行上,依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仅停留在号召、建议等层次上面,相应的法律法规等政策保障没有及时出台,也没有合理的可操作细则,在校企合作的责任、义务和权利等方面没有明确划分。

其次,执行力不足。政府是校企合作的重要主体,对于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管理责任,但是由于政府部门执行力的不足,工作效率的低下,使其对于校企合作的关注严重不足,没能充分调动学校、企业双方的积极性,造成许多资源被浪费,进而给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造成阻碍。

(二)院校层次的原因

首先,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不搭配。在价值观上,院校与企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否认企业的文化理念,导致企业利益诉求无法被院校方认可;在供求关系上,院校设置的专业、学科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着严重不足,滞后性较为明显,其对于企业的吸引力自然也相对较低;在投入产出上,有些院校方对于企业资金投入要求过高,没有考虑自身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严重挫伤了企业合作的积极性。

其次,高职院校在学生数量和素质上存在问题。高职院校受自身教学条件限制,无法给企业提供足量的相关专业毕业生,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素质与企业要求之间存在差距,加上有许多毕业生并不愿意按照院校要求到合作企业中就职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也给高职校企合作关系造成了影响,使得校企合作难以长久。

(三)企业层次的原因

首先,企业合作理念的不正确。许多企业将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视为盈利的途径,将院校的场地、学生等作为赚钱的手段,通过免费租用办公场所、降低学生工资等方式来得到利益,却没有投入相应的资金,导致院校对企业方面产生反感;同时,还有的企业虽然投入了资金,但对于院校教学参与过多,或者没有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却指责院校培养的学生素质不足,这些也会给院校和企业间的合作造成阻碍[3]。

其次,企业自身观念不正确。在与院校合作过程中,企业会承担一部分教学职能,而大多企业对这部分职能是陌生的,存在着抗拒态度,担心安全事故和不愿承担安全责任等心态非常普遍,如此一来,企业与院校合作的自主性较差,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就会使企业主动放弃与院校之间的合作。

三 加强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的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组织制度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在教育方面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从整体上而言,在高职校企合作方面的组织制度依然存在不足,因此,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为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创造良好的氛围。

首先,就国家层面,应该就高职校企合作出台专门的法律条款,对院校和企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进行明确的规定,以保证院校和企业合作过程中有据可依,为地方政府树立相应的标准,从而促进高职校企合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促进高职校企合作的快速发展。

其次,地方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在高职校企合作当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和指导有条件的企业和高职院校之间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的合作,积极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关注两方提出的问题并进行纠正和解决,从而保证院校和企业的利益在合作过程中不会受到侵害,通过实践来分析和了解高职校企合作的具体问题,总结经验,逐步对政府、企业和院校等的责任和权利进行明确,结合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针对地方院校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组织制度。

(二)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

在校企合作过程当中,院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会涉及到许多方面,单纯的依赖个人或者院系来从事此项工作,受自身能力、决策权等问题的影响,会使整个沟通过程效率极为低下,给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必须做好相关组织机构的设置,为校企合作提供有力条件。

首先,在教育职能部门,应该设置专门的校企合作机构,负责高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开展,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两者合作的方案和细则等进行制定,结合市场经济条件和信息,对院校和企业合作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加强对两者合作过程的监管,保证企业和院校都按照方案要求执行自身权责,从而为校企合作的稳定性提供保障[4]。

其次,设置相应的第三方组织,其作用是帮助院校和企业之间做好合作平台,在现有的校企合作当中,大多是院校方面出于某方面需求去寻找市场和合作企业,在此种模式下,两者的地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平等,在各项合作项目开展上存在不自愿问题,而第三方的设立就避免了这个问题,其根据市场需求寻找相应的院校和企业,保证了合作双方的平等地位,并起到相应的评估作用,避免了院校或企业方出于利益因素作出的虚假信息。

(二)做好校企合作的运行维护

高职校企合作的长效还需要通过良好的运行来保证,因此,要充分重视合作项目运行的稳定。

首先,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权益、权力、荣誉激励等机制,来促进双方对于合作的积极性,保证整个合作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校企合作的长久稳定;其次,制定相应的保障机制,在明确合作双方权力、义务和责任的基础上,保障双方的利益不会受到对方的侵害,避免两者之间由于利益等因素出现冲突的问题,从而维持两者合作的稳定;第三,做好相应的制衡机制,企业和院校都是利益的主体,仅仅依靠道德约束是远远不足的,必须通过合理的内部、外部监督等措施,来保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不出现违规行为,进而保证校企合作的稳定长久。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校企合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会关系到政府、院校和企业等许多方面,两者之间的长效合作,对于院校办学理念转变和企业稳定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在当前的高职校企合作当中,受政府、企业和院校实际情况影响,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给两者合作的长效造成了阻碍,针对这些问题,应该从组织制度、组织机构和实际运行等三个方面进行加强,创造良好的合作基础,促进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刘明生,王玲,李建华.论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

建[J].教育与职业,2013(02):17-19.

[2]刘睿.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

院学报(下旬),2013(10):89-90.

[3]虞璐.构建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J].企业导报,2010

(12):100-101.

[4]郭毓麟,易剑英,李彦达.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J].

中国农业教育,2009(02):56-58+64.

上一篇:以学生为本 强化大学生的集体意识 下一篇:电子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