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意外而精彩

时间:2022-10-08 03:42:50

课堂因意外而精彩

课堂改革为课堂教学注入无限生机,呈现师生生命互动的课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意外资源。有时,课堂上一些意外常常令人尴尬,或者引起课堂混乱。其实意外的出现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如果教师能讲究处理的艺术,因势利导为我所用,挖掘有价值的学习资源,便能变废为宝,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善待意外,柳暗花明

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情感体验、表达方式,也有着参差不齐的思维水平,所以课堂中难免会出意外,即使出错也是很正常的。对于偏离主题的答案,教师不要简单否定,关键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去善待他们,及时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意外”,善于发现“意外”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把学生“不成熟”的想法引导到有价值的发现上来,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目的。

如在学生学会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某工程队要修建一条240米的水渠,每小时修建40米,经过4小时,还剩下多少米没有修完?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题目,一般解法是:240-40×4=80(米),可有一位学困生,在黑板上把算式错误地列成:240÷40。坐在下面的学生沉不住气了,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几个胆大的学生窃窃私语:“怎么连这道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他站在黑板前手足无措,脸胀得通红)教师微笑着对大家说:“大家都觉得他做错了,其实他没有做错,只是还没有做完呢!”(这么一说,同学们都愣住了……)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明白了,他这一步算的是总时间,现在修建了4小时,还要修建6-4=2(小时)才能完成任务,还剩下的米数就是40×2=80(米)。”“大家觉得他说得有没有道理呢?”稍过片刻后,教室里渐渐地充满了“噢、啧……”的声音,“说得对!”“真聪明!”……

以上案例中,事实上这位同学不会做这道题目,他也只是碰巧算对了一步。面对“意外”,教师则以自身特有的敏锐和智慧,善待了学生的“意外”,也让做错题目的学生自尊心得到了有效地保护,从而使课堂得以精彩生成。

二、正视意外,锦上添花

课堂中,当教师给学生创设了相当的自主空间,学生的潜能较为充分地发挥出来时,许多出乎意料的想法就会涌现。面对这些“节外生枝”,教师只要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述说自己有个性化的方法,解释自己的推断,既是创新学习,发散思维的表现,又可以造就课堂精彩,掀起一次高潮。

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练习课上,教师让学生练习这样一道题:一根铁丝围成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现在改围成长方形,要求长为8厘米,那么宽应是多少厘米?(用多种方法计算)学生基本上能用这两种方法解答:①(6×4﹣8×2)÷2﹦4(厘米),②6×4÷2-8=4(厘米)。也有个别成绩好的学生这样计算:6×2-8=4(厘米)。“这道题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教师环视四周没有一个人举手,也认为除了用方程外应该没有其它方法了。当教师正准备下面的练习时,突然听到某某同学轻声念道:“谁说没有其它方法了,我还有一种很简便的方法呢!”这声音正好被教师听到,于是教师请这位学生到讲台上去算,只见他在黑板上写下:6-(8-6)=4(厘米)。没想到他刚写完,下边就有同学迫不及待在喊:“错了,错了,这怎么行呢?是数字碰巧的吧!”教师也仔细地看了他的算式,发现了他算法中其实有着创新的火花。于是问他:“你为什么这么算,能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吗?”他胸有成竹地回答:“把正方形拉成长方形,一条边长拉长了,另一条边长就要缩短,因为8减6等于2表示就是一条边拉长了2厘米,那么另一条边长就要缩短2厘米,所以6减2等于4厘米。”多好的回答啊!同学们听完他的解释后,为他的精彩回答鼓起掌来,因为他为本节课的练习锦上添花了不少。

三、巧用意外,顺水推舟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特别要树立新的课程观(学生即课程)。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中临时生成的资源加以巧用,使课堂富有生机。

如在教学《认识厘米》时,学生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厘米”量的方法后,大家兴致勃勃地动手用直尺量起身边的物体:橡皮擦、铅笔、文具盒、数学课本……之后,教师让学生汇报各自测量的结果。其中一个男生说:“老师,我用直尺量了量我的头部一圈有60厘米左右。”很多同学不同意他的量法,因为脑袋是圆的,不能用直尺来测量。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牢牢抓住这个契机,学生对在一条直线上的长度的测量已经掌握了,但曲线的测量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可真是个挑战,于是教师顺水推舟地引导学生:“你们有没有办法测量脑袋的周长呢?”“有”。于是学生们大胆猜想,献计献策,教室里沸腾起来了。“老师,可以把直尺贴在头上,慢慢绕一圈,就可以量出来了。”“这样不准,头围是弯的,尺子是直的。”马上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老师,我的办法肯定好,先用绳子绕头一圈,把多余的线头剪掉,然后把绳子拉直,最后再用尺子量,这样量出的结果一定更准!”多么惊人的想法——化曲为直,学生思考的角度已经发生了变化,多么可喜的答案,教师连连称赞。“教师,有更简单的方法,拿一把软尺,围着脑袋绕一圈,看一下软尺和开始连接的地方是几厘米,就是脑袋一圈的长度。”“太好了!”“真是又简单又好!”学生情不自禁地为他的想法喝彩。是啊,这就是我们的学生,在简单的道理中悟出的却是不简单的化曲为直的思考方法。

上一篇:幼儿建构游戏中三种互动关系 下一篇:巧用评价语言 激发学习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