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速度”

时间:2022-10-08 03:34:06

如何控制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速度”

摘 要:能上一节课很容易,但要能把握教学中的“速度”上好一节课,就不是易事,需要教师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要教师在教学中领悟,通过不断学习参悟,真正做到控制好教学进度,控制好言语表达速度,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关键词:进度;言语表达;速度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把握好一个“度”字,注重课堂教学的“速度”,控制好教学进度,正确对待学生差异,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智力和提升学生能力。

一、教学进度的控制

教学速度就整学年、整学段来说,就是教学进度的问题。在数学中虽对每学年的教学进度、内容都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如何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落实教学要求,还要认真地深入细致地全面考虑,切合实际地制订出学期工作计划。这样,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达到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快慢的控制,要根据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性,要遵守巩固与发展的原则,绝不能为了提前完成教学任务而赶进度,也不能因教师个人对某个内容的偏爱而拖延进度,就是说,教学进度的快慢必须适当。

二、教师表达快慢的控制

教师语言是教学速度在每节课上最直接的体现。教师语言的表达应具有节奏性。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必须和谐、“合拍”,才能形成教学语言的最佳节奏,才能产生听课的最佳思维状态。教师语言要快慢得当,声调要有轻重缓急,使学生听起来感到抑扬顿挫,条理清楚,富有感染力。如果教师的语言太快,学生思维跟不上,记忆不深刻,难以消化知识;太慢,则落后于学生的思维,分散学生智力的发展。若声调太高或太低,对学生的思维起“抑制”作用,影响注意力的保持,或使学生易于疲劳,降低学生听课效果。一般说来,教师讲课的声音应使第一排学生听了不刺耳,最后一排学生听起来不吃力比较合适。教师的语言节奏要依据教学内容及课堂上学生的情绪来确定,讲到重点难点或关键的地方,语言速度要放慢,语气要加重,要稍有停顿,以便学生思考和领会。如果一堂课,教师说话的速度有快有慢,说话的声调有强有弱,使学生的听觉在波动性剌激下,引起其注意力的集中。

总之,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对教学中“速度”的控制水平,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和能力。

(作者单位 贵州省遵义县山盆小学)

上一篇:个性化“留白”显意蕴 下一篇:浅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