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学习理论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8 03:15:17

自主性学习理论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其知识点多、理论性、实践性强,教学难度相对较大。该课程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解决自身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该文就如何提高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课程目标,提出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教学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模式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VB程序设计;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6-6467-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经渗入到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现今的必备技能并日益重要。Visual Basic具有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特点,是许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公共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1]课程目标不仅仅在于拓展学生视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还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是非计算机专业,普遍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和算法思想,因而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甚至产生恐惧心理,进入编程状态比较慢。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大挑战,要求教师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对程序的兴趣,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课程内容,进而培养程序分析与设计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 VB程序设计教学现状

传统教学上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控制课堂。这种灌输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大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VB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这种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程难懂。长期的教学研究表明,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主要由以下两方面造成。

1.1 教师方面

1) 教学内容

《VB程序设计》知识点多、许多基础概念枯燥、抽象。传统教学模式以书本为中心,强调先学习语法。一些教师按部就班地传授知识,内容安排不合理,忽视了编程思路的引导。VB实验课上,学生只是机械地输入程序,比对结果,却不知其所以然,缺乏思考、调试、编写出完整程序的训练。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VB的兴趣,缺乏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法

尽管现在的教学手段趋向于多媒体化,但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这就避免不了“填鸭式”的被动局面。缺乏师生交互,课堂教学显得空洞,师生间缺乏沟通,没有通过提问,做练习或其他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中真正的“对话”几乎没有发生。学生思维跟不上课堂进度,由听不懂到不爱听,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

3)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为主,实验环节占的比例小。学生为了通过考试,精力全部放到了复习练习题上,影响了能力的全面发展。

1.2 学生方面

1) 水平参差不齐

该课程的学习对象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年级学生。虽然高中都开设信息技术课,但由于面临升学的压力,不少学校把重心放在了高考科目上,使得现在各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些使得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不能兼顾到所有学生。

2) 不重视、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普遍认为VB与其专业关联不大,认为会用上网查资料、编辑文字就足够了,VB没什么用,只是为了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才学这门课。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认为重要的专业课、考研课程上,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进VB的学习。

3) 缺乏毅力和自制力

学生自制力偏低。只要计算机能连上网络,大多学生就在看视频、玩游戏、聊QQ等,只有少数学生在做实验相关内容。学生缺乏毅力,挫折承受力较差,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致使教学效果不佳。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解决程序本身枯燥、难懂的问题,一直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本人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善这种现状,为VB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学生程序分析和设计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 基于自主性学习的VB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景,鼓励师生合作学习,教师由灌输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采取多种指导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性学习,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这种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形成,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以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为基础,在一定的情景下即社会文化背景,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要突出学生在亲身活动中获得知识的过程,要求课程适应社会的需要,同社会生活直接联系起来,使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倡导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发展程度和不同学生的特点与经验,认为学生认知的主体,是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创作者,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的被灌输的对象;断言凡是立足于直接传播书本知识的教学方法都是不足取的,认为只有采用活动教学才是改造传统教学方法的唯一途径。[4]

3 基于自主性学习的VB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基于自主性学习的VB教学模式是指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学习情境的创设一直到授课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评价方式等环节都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 以学生为中心。以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探究、讨论、合作学习为链接,将课堂当作实践训练的小舞台。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学习目标的确定是教学活动的前提性环节或准备性环节。学习目标的确定应在学生的参与下进行,这样可使学生对学习目标产生认同感,从而有益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教学目标要突出教学重点,不要过于追求知识点的“大而全”。

2) 教学内容的选择

VB教材大多偏重于理论的讲解,缺少实际应用的范例,即使有一些例子,也都是较简单的,并且很多教材重复。我们学院选择的是由教学第一线专家编写的教材,这本教材立足于以学生为中心,以教与学互动为基本方式,符合学生的学习任职规律;通过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介绍开发整个应用从零到整地过程。这是一本不错的教材。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衔接。由于这门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课。学生的专业相差很大。教师根据授课学生专业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与专业相关的易吸引学生眼球的案例。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又能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从而收到明显的效果。

3) 授课的方式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知识建构的主体。VB授课应采取精讲多练的方式,教师应该尽量压缩讲授时间,让学生多做实践锻炼。教师讲授时应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错例分析法、零散实例与核心实例相结合的案例法、任务驱动法、项目化教学法。课堂讲授以兴趣味切入点,以实例为载体,避免枯燥概念讲解。实践教学时,教师要经常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我参与,最后解决问题。我院VB程序设计的网络学习平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利用网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4) 分组合作学习方式

将学生分为六七个人一组,培养尖子生,以点带面,带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针对某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用于讨论的题目难度要适中,应为除了少数难点外,学生都能自行完成。在讨论时要重视提问,采用发散式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的学风以及严谨的译风。通过讨论,教师不仅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分享各自的思维活动中得到满足感和提高。在此,教师帮助学生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由于课内时间有限,对编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还有赖于课外的大量练习。教师给小组布置小型项目,让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教师不定期地给予指导,帮助解决一些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学习、交流,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建构知识,习得方法,获得能力。

5) 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教学要素、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评判的活动。传统的VB考核方式大多都采用笔试,这种方式无法检测学生实际能力,考核结果很难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需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改进给予综合评价。因此,采取平时考核、理论考试和上机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考核占20%,根据课堂出勤、问题回答、作业完成、学习进步程度等方面,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由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每位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学习过程、学习结果都是大家评价的依据。理论考试占40%,考核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上机考核占40%,考核学生的编程能力,可以采取上机操作方式或项目答辩方式。

4 结论

VB程序设计课程是很多高校的公共课,如何适应时代,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VB教学工作的重点。该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基于自主性学习的VB课程教学模式,对VB课程的教学进行初步探讨,获得一些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强. VB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方式探讨[J]. 继续教育研究,2009(1):144-145.

[2]郝建新, 陈晓宁,等. 强化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方法和机制[J]. 河南科技:科学教育,2010(3):67.

[3]庞维国.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70.

[4]苏晓云.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精品课程建设体系探讨[J]. 当代教育论坛,2010(4):108-109.

上一篇:企业数据挖掘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下一篇:《Word排版技术》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