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环境保护年终计划

时间:2022-10-08 03:10:02

市环境保护年终计划

“十五”时期,是我市努力实现把天津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地区之一的历史性任务的关键五年。也是我市实现环境质量基本达标的关键五年。编制《天津市环境保护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实力,改善全市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一、天津市环境保护“九五”计划执行情况及环境质量现状(一)环境保护“九五”计划执行情况“九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面貌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在环境保护方面,我市积极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基本实现了“一控双达标”阶段性目标,污染物排放总量始终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计划目标内,基本实现了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年功能区环境质量实现了阶段性目标。组织编制和实施了《天津市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一期)》,先后制定了《海河流域天津市水污染防治规划》、《天津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天津市自然保护区发展建设规划》和《渤海天津碧海行动计划》。正在制订《天津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和大面积平房改造工程,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了环境保护“九五”计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1、基本实现污染源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九五”期间,关停了89家污染严重的“15小”企业,对2782个超标污染源进行限期治理(其中,取缔关停22家、责令停产治理65家),形成了每年削减COD排放量6.38万吨、削减烟尘排放量2.40万吨、削减工业粉尘排放量2.15万吨的治理能力,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基本实现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九五”期间,我市总量控制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全面完成,*年,全市烟尘排放总量17.16万吨,比计划的19万吨削减1.84万吨;工业粉尘排放总量3.79万吨,比计划的4.8万吨削减1.0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32.99万吨,与计划的33万吨持平;COD排放总量18.62万吨,比计划的30万吨削减11.3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17万吨,比计划的45.8万吨削减28.8万吨。《海河流域天津市水污染防治规划》、《天津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天津市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确定的环境保护与综合整治项目已经启动,一批大型城市污水治理工程、水源保护工程、集中供热工程和清洁能源工程正在抓紧实施。但是“十五”期间,巩固污染源治理成果实现稳定达标和实现环境质量基本达标的任务仍很艰巨,在控制危险废物排放和解决“恶臭”、噪声和餐饮业污染扰民方面必须取得突破。2、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继续加强全市认真贯彻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努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九五”期间,蓟县和宝坻县被批准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市建成1个生态镇、24个生态村;累计建成自然保护区8个,总面积达到129199.1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84%。全市森林建设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得到较快增长。3、不断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社区)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九五”期间,我市继续保持全国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前十名的地位。为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我市探索特大型城市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新路,在全国率先开展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社区)”活动,并制订了《天津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社区)考核指标》。大港区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宝坻县、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市政府批准为“天津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南开区八里台街、塘沽区石油新村街、津南区咸水沽镇、武清县开发区等24个街、镇被命名为“天津市环境保护模范社区”。4、环境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九五”期间,我市共出台《天津市海域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10项地方环境保护法规和一些规章、条例。市人大、市政府多次组织对各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及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污染源达标情况的检查,加大了环境执法力度,提高了执法效果,推进了环保工作法制化进程。根据对环境保护“九五”计划指标执行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全市基本实现了《天津市环境保护“九五”计划》确定的各项考核指标。但部分城市建设指标和生态建设指标,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道路机扫率等与先进城市相比差距较大,要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标准,还需在“十五”期间做出艰苦的努力。(二)天津市环境质量现状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九五”期间,全市大气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当前影响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年,国控监测点位监测数据显示:城区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年均值为0.305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年均二级标准52.5%;城区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56毫克/立方米,首次优于国家年均二级标准(0.060毫克/立方米),但采暖期仍超标;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45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年均二级标准,但污染呈上升趋势;一氧化碳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但在道路交口浓度超过二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采暖期污染明显重于非采暖期。在中心市区、环城五区、滨海新区和四县四个区域中,中心市区污染最重,其它区域按污染严重顺序为环城五区、滨海新区和四县。由于建筑施工、道路施工量增大,道路清扫方式落后,绿化和硬化覆盖率低等原因,城市扬尘在总悬浮颗粒物中所占的比重上升,由原来的约30%上升到50%以上。加上生态破坏加剧,风沙尘、沙尘暴污染也呈加重趋势。部分行业恶臭、工业粉尘、餐饮业油烟污染扰民问题比较突出。*年天津市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的排序中居于倒数第11位,属于污染较严重的城市。2、水环境质量现状“九五”期间,我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年,实施津河改造,使其河道景观和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但全市大部分河道水质较差,呈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交互影响的状态。(1)引滦沿线水质状况引滦上游天津市和河北省交界断面水质基本上符合地面水Ⅲ类水体水质标准。*年,引滦天津段总体水质较好,各项主要监测指标的年均值基本符合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但pH、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有不同程度超标,宜兴埠水质达到地面水Ⅲ类水体水质标准,对天津市供水水质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原因是于桥水库富营养化。(2)海河干流水质状况海河水质以严重的有机污染和水质咸化为主。汛期排入雨污水是海河的主要污染源。子牙河、北运河上游水质较差,加上沿途的污染输入,对海河干流水质有直接影响。其中,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污染程度最为严重。(3)主要河流水环境状况天津市境内河流枯水期水质最差,平水期水质较好。超标因子中,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污染较明显,超标断面数占监测断面总数的50%以上。北运河、北京排污河、青龙湾河、永定河、南运河、北排水河、沧浪渠等由于来水水量少、水质恶劣,导致河流水质常年处于超标状态。蓟运河、潮白新河、沧浪渠、北排水河、子牙新河、独流减河、永定新河等河流入海断面有机污染指标常年处于超标状态。(4)主要水库水质状况北大港水库连续数年干旱缺水,“引黄济津”前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挥发酚等有机污染及咸污染指标均出现超标。团泊洼水库总硬度、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四项污染指标超标,由于地理因素影响,咸污染尤为突出。(5)天津海域水质状况天津海域水质,按照海水水质标准的相应标准值评价:一类、二类海区污染程度较重,三类、四类海区污染程度较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无机氮、石油类、无机磷,污染程度呈重度到轻度污染状态分布。其中,排污河口等局部海域的污染尤为严重,部分海域发生赤潮。3、声环境现状*年天津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7分贝(A),环境噪声声级集中在51~65分贝(A)的范围内。道路交通平均噪声等效声级为69.2分贝(A),连续第二年低于70.0分贝(A)。天津市环境噪声源按其强度依次为:道路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其他噪声。环境噪声源按其覆盖面积的大小依次为:社会生活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其他噪声。其中社会生活噪声占43%,是影响天津市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噪声源。区域环境噪声值虽然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在各类环境污染投诉案件中噪声扰民案件始终居于首位。声环境质量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排名中居于中后列。4、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现状*年本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410.38万吨,其中危险废物27.8万吨。全年综合利用量403.47万吨,其中,综合利用和处置危险废物25.8万吨。在历年堆存的四大渣中,钢渣综合利用率为100%、粉煤灰为95%,碱渣综合利用量已超过当年产生量,“十五”期间,可望基本消灭堆存了70多年的碱渣山,但历年堆存的17万吨铬渣尚待妥善处置。*年城区生活垃圾清运总量219.13万吨,其中处理量156.09万吨。大量废旧塑料膜、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农用地膜随意抛弃,形成突出的“白色污染”,破坏景观和生态环境;工业垃圾、医院废物、电池等危险废物混入生活垃圾的问题较为普遍;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作亟待加强;目前我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较低,垃圾包围城市的问题亟待解决。5、生态环境现状我市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仍较严重;耕地减少,土质较差,人均耕地面积下降;大面积污灌,造成农田土壤污染;局部地区乡镇企业污染严重;森林资源少,全市林地面积138.6万亩,林木覆盖率13.7%,人均林地0.615公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低,在重点城市中居于落后地位;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破坏植被,侵占湿地的现象有禁不止;农用化学品污染呈上升趋势。综上所述,经过“九五”期间的努力,我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一定程度的削减,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环境质量基本稳定,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有所好转,但是实现环境质量全面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环境,还须在“十五”期间进行不懈努力。二、“十五”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城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加强法治,严格监管,使我市环境质量基本达标与生态环境初步改善。(二)总体思路:1、建立起面向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基本模式。强化治理污染源,进一步控制和减少污染,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特别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强化清洁生产,增加清洁能源比例,实现经济发展高增长,资源消耗低增长,环境污染负增长。2、全面促进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通过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纳入经济建设管理体系,将推广清洁生产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认证工作,改造和淘汰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削减排污总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布局优化,促进环境管理方式转变。3、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建立和健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绿化和城郊森林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继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和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区、模范社区活动。4、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坚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小城镇建设要着重保护自然生态、城镇景观和名胜古迹,节约土地;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实行农、林、牧、渔并重;促进乡镇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经济适用的生活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技术。5、协调落实《海河流域天津市水污染防治规划》、《天津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天津市自然保护区发展建设规划》、《渤海天津碧海行动计划》和《天津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五个专业规划。6、组织完成以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为重点的“蓝天工程”,以保护饮用水源为重点的“碧水工程”,以控制扰民源点和创建噪声达标区为重点的“安静工程”,以巩固污染源达标成果和排放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重点的“工业污染防治工程”,以创建环境保护模范社区和规范小城镇建设为重点的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设细胞工程”,以城乡绿化和农村生态建设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工程”。7、推进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环境质量基本达标与生态环境初步改善两大重点目标。三、“十五”环境保护目标和主要任务天津市“十五”期间环境保护目标是:到2005年,初步建立起与“把天津市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城市定位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环境污染状况进一步得到控制,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及其它建成区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主要环境质量指标基本达到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初步改善。城市各项环境保护指标基本达到现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标准。(一)大气环境保护目标2005年环境空气质量基本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二氧化硫污染指数优于二级的天数保证率达到83%,优于三级的天数保证率达到96%;二氧化氮污染指数优于二级的天数保证率达到85%,优于三级的天数保证率达到96%,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指数优于二级的天数保证率达到76%,优于三级的天数保证率达到94%;空气污染日报指数优于二级天数保证率70%,优于三级天数保证率92%。根据国家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十五”末,我市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7万吨、15.4万吨和3.5万吨,比*年实际排放总量分别减少20%、10%和10%。同时要求所有污染源必须实现全面达标排放。(二)水环境保护目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6%以上;2005年全市COD排放总量控制在16.0万吨,比*年实际排放总量减少10%;2005年,总氮、总磷入海总量分别控制在1.54万吨和630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4%以上;卫星城镇污水处理率2005年达到50%;国家考核的49个水质监测断面中,33断面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功能类别标准;积极做好南水北调沿线区域的污染防治工作;有效削减入海河流、直排口、城市混合排放口污染物入海总量,COD入海总量控制在16万吨;建立近岸海域船舶溢油应急处理系统;初步建成沿海防护林体系;初步控制近岸海域环境严重污染和滨海地区生态破坏的趋势。同时要求所有污染源必须实现全面达标排放。(三)固体废物综合整治目标2005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垃圾袋装化覆盖率达80%。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控制在15万吨,比*年实际排放量减少10%。(四)声环境保护目标中心市区区域环境噪声不超过55分贝(A),交通噪声干线不超过68.5分贝(A);滨海新区区域环境噪声不超过57分贝(A),交通噪声不超过68分贝(A)。城市区域噪声达标区面积覆盖率达到70%以上,各区县政府所在地、中心城镇噪声达标区面积覆盖率达到60%以上。基本解决固定声源扰民问题。(五)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农村森林覆盖率达到17.6%;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144673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2.13%;建设生态示范区(县)4个,创建生态乡(镇)5个,生态村50个;创建环保模范城镇10个;建设农业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1个。(六)污染控制与城市环境建设目标全市热化率大于75%;全市居民燃气气化率大于95%(中心城区居民燃气气化率大于98%);建成区雨水管道服务率大于58%,建成区污水管道服务率大于67%;汽车尾气达标率大于85%。四、环境保护及综合整治方案根据国家和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经征求计划、经济、建设、农林、水利等部门的意见,提出“十五”期间大气、水、海洋、固体废物、生态等环境保护及综合整治项目148项,估算投资532.84亿元。(一)大气环境保护及综合整治方案我市大气污染已经由煤烟型污染逐步转变为扬尘污染、煤烟型污染与汽车尾气污染的复合型污染,“十五”期间必须突出重点,多管齐下,全面实施《蓝天工程方案》,确保实现环境空气质量基本达标。1、实施清洁能源行动,确保烟尘、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年实际排放水平削减10%和20%。(1)优化能源结构,推广使用天然气在二氧化硫控制区范围内(市区、环城五区、滨海新区),严格控制新增燃用原煤的生产项目。加快天然气替代燃煤,扩大工业用气,到2005年全市天然气利用量力争达到10亿立方米以上。(2)创建基本无燃煤区到2002年底全市建成区实现基本无燃煤区。(3)大力推广低硫、低灰份优质煤大力推广含硫小于0.5%、灰份小于10%的优质煤并设法保证煤源。(4)积极推行热电联供、实施集中供热“十五”期间,完成22座14兆瓦和29兆瓦大型锅炉房,总规模为1488兆瓦。到2005年,全市总供热面积达到6759万平方米。(5)强化治理和控制煤烟型污染对全市2吨/时(含2吨/时)以上的燃煤工业锅炉及各类窑炉,进行脱硫和除尘双重治理;电站燃煤锅炉必须进行脱硫除尘双重治理;对燃煤锅炉安装在线连续监测装置;实行烟尘、二氧化硫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6)实施清洁能源示范工程建设节能小区示范工程,在总结天津梅江新区房地产开发的经验中,在全市推广节能型住宅单体工程及区域配套项目示范工程;地热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推广地下热储和回灌技术、热泵技术;可再生能源开发示范工程,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组合式移动锅炉房示范工程,在2002年前建设一套示范项目;储热、供能示范工程,充分利用热负荷峰谷差实现谷值储热,峰值供热。2、控制扬尘污染加强对建设工程施工扬尘、道路扬尘、露天堆场及货场扬尘的管理,实施城市生态绿化工程,有效控制扬尘污染。3、进一步治理工业粉尘污染进一步提高建材、冶金等重点工业粉尘污染源治理和污染控制工作水平,削减工业粉尘排放量10%以上。4、治理机动车尾气从源头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加大在用车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在用车稳定达标;鼓励生产和使用清洁能源的汽车和优质燃料油;积极发展城市地铁和轻轨交通,“十五”期间,实施地铁一号线和津塘轻轨交通工程。5、广泛开展城市绿化建设6、消除恶臭污染和油烟扰民“十五”期间,基本消除产生恶臭扰民的工业污染源及居民区内各种油烟、废气扰民源。根据以上方案,需要安排相应的工程项目,主要包括6大类,分别是天然气资源工程、建设基本无燃煤区项目、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城市大绿工程、发展燃气汽车项目和强化脱硫除尘净化工程,合计共34项,估算投资319.1亿元,具体项目情况参见附表一。(二)水环境保护及综合整治方案“十五”期间,天津市水环境保护重点是全面实施“碧水工程”和《海河流域天津市水污染防治规划》,落实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方案。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必须建立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总体战略,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首先,应按照“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根据我市水资源短缺状况,在规划城市和经济发展,应有利于促进节水型经济结构的形成,使国民经济布局与水资源相适应;其次,积极做好“引江”的准备工作,同时积极开展海水淡化,浅层微咸水的开发研究,开拓新水源;第三,加强水环境保护,在加强“引滦”保护工程建设的同时,特别要按照“先治污,后通水”的原则,重点加强“引江”沿线水污染防治工作;第四,要巩固和提高污染源治理的成果,确保企业全面稳定达标;加快市区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经处理的污水必须充分利用,发挥最大的效益;第五,生态建设用水必须与水资源利用统筹规划,按照“先生态,后用水”的原则,确保生态河流、水源地涵养和湿地恢复用水。1、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于桥水库和引滦沿线是天津市的水源地和输水河道,在“十五”期间,削减氮、磷营养盐的输入,并将于桥水库前置库工程列入“十五”计划备选项目,解决于桥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确保引黄、引江输水的安全,着手制定和颁布引黄、引江水资源管理办法;综合整治大沽排污河,使天津市区南部污水全部经过大沽排污河排放;优先建设大港区、西青区、静海县、津南区污水处理厂和污水调控工程。2、主要生态河流保护工程综合整治北运河、卫津河等市区河道,改造市区排水系统,确保海河水质达标。实施蓟运河等河系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将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在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3、城镇污水集中控制工程新建、扩建三个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新增处理能力83万吨/日,新增年削减化学需氧量11.3万吨的治理能力,使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4%以上。建设各区县政府所在城镇污水处理厂,使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50%,并为污水资源化提供物质基础。4、污染源治理在*年达标排放基础上,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行清洁生产和强化监督管理,促进排污单位全面稳定达标排放。5、污水资源化“十五”期间,我市每年可提供约5亿立方米的再生水资源,成为我市重要的补充水源。在现有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建设再生水农业回用(包括集输调配系统、调蓄水库)配套工程,形成再生水利用系统和滨海新区生态恢复工程系统。建设天津经济开发区、大港区、梅江新区的再生水回用工程等一批市政、民用的中水回用工程,建设一批工业再生水回用工程。6、近岸海域水质保护工程我市海岸线总长133公里,海域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是全市雨水和污水的最终受纳水体,随着环渤海各省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海域污染范围不断加大,海洋环境问题呈逐年加重趋势。(1)加强生态工程建设、控制非点源污染结合节水农业、妥善处理养殖垃圾,减少农药、化肥施田量等措施,建设生态农业区、海岸防护林体系等各类生态工程,控制面源对近岸海域的污染,削减非点源氮、磷入海量。(2)治理海上船舶、港口污染继续完成港口各类污染物的治理,包括进出港船舶的压载水、生产性废水、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固体废物、港池海域固体漂流物等。油船和400吨以上的非油船、供油轮、供水轮、拖轮等小型船舶应全部配备油水分离器,禁止压舱水直接排海,禁止船舶在海上投弃垃圾。小于400吨的非油船机舱舱底含油污水全部上岸处理。完善海上溢油污染应急反应机制,建立事故处理体系。配备应急围油栏、吸油毡、消油剂、撇油器等,消除或减轻突发事故对海域环境造成的损失。(3)推广无磷洗涤用品,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涤用品。目前天津市年消费含磷洗涤用品1万吨,含磷约400吨,禁磷后每年可减少约100吨的磷入海。(4)加强海岸带管理天津海岸带集中了海洋化工、发电、岸边油库、港口、码头、修造和拆解船厂等各类企业。随着工业发展战略东移,海岸带的开发建设强度越来越大。为此,在*年实现达标排放基础上,除按照《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对原有陆源污染物加强监管外,还要按照《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预防各种经济开发对海洋的污染损害。根据以上方案,需要安排相应的工程项目,主要包括6大类,分别是饮用水资源保护工程、生态河流保护工程、城镇污水集中控制工程、污水资源化工程、工业污染防治工程和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水质保护工程,合计共95项,估算投资161.21亿元,具体项目情况参见附表二、附表三和附表四。(三)固体废物综合整治方案建立天津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集中处理处置危险废物;加强工业废渣的治理和综合利用;禁用不可降解的超薄塑料袋和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尽快消除白色污染并完善回收利用系统;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和袋装化,继续建设若干个垃圾焚烧厂和填埋厂,解决垃圾围城问题,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1、集中处理处置危险废物根据《天津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对危险废物进行全过程管理,实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对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经营单位,实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2、治理和综合利用工业废渣2002年以前彻底治理塘沽区三号路碱渣,综合利用950万立方米碱渣制工程土,腾出建设用地1.53平方公里。2005年前再完成1450万立方米碱渣治理,腾出建设用地1.73平方公里;2005年前全部完成同生化工厂17万吨铬渣治理;采用粉煤灰制造轻质隔墙板材生产线和修路回填土,将粉煤灰转变为建材原料,使每年新生的粉煤灰随产随消,保持动态平衡。3、逐步消除“白色污染”认真执行《天津市超薄塑料袋和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管理办法》。加强市场、市容的执法力度,继续加强塑料制品的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化。4、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逐步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对有机垃圾,提倡推广小型垃圾堆肥装置,就地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建设垃圾转运站和小淀、大梁庄垃圾堆肥厂以及西三合、茶淀垃圾填埋场、双港垃圾焚烧发电厂、小淀垃圾焚烧厂。对电池的生产、销售及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处置的过程进行管理。*年,制定并实施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方案。必须制定切实有效的废旧电池回收方案并认真执行。收集的废旧电池交天津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集中处理。根据以上方案,需要安排相应的工程项目,主要包括3大类,分别是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工程、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合计共11项,估算投资7.53亿元,具体项目情况参见附表六和附表七。(四)噪声环境保护与综合整治方案“十五”期间,综合治理城市声环境,组织实施“安静工程”。在城市道路建设、新居民区建设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加强法制管理,严格控制建筑施工和社会、商业、娱乐等各类噪声扰民源;在实施和巩固“畅通工程”的基础上,加强对机动车整车噪声的管理和道路禁鸣管理;继续加强噪声达标区的建设,巩固和扩大噪声达标区建设成果。1、巩固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成果在现有噪声达标区的基础上,*年底完成全市噪声功能区化的调整,每年新建一批噪声达标区。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社会生活噪声和施工噪声的管理。2、控制交通噪声污染加大市区内机动车禁鸣执法力度,基本消除机动车鸣笛。淘汰高噪声车种,限制二轮摩托车发展,控制机动车噪声。3、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扰民问题加强工作,及时解决群众投诉。加强对固定噪声源的执法监督。噪声达标区内禁止新建噪声污染严重的项目。(五)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积极贯彻国务院《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实施“生态工程”。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同时,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壤沙化,保护湿地,保护天然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建设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完成一批改善生态环境的重点工程,提高人民生活环境质量;建立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体系,使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生态环境总体布局划分为四个生态环境区域:北部山区(自然环境和水源地重点保护区);平原地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区);滨海新区(近岸海域生态区);城市中心生态综合整治区。根据不同生态区域划分,重点实施以下工程:1、城乡绿化工程实施广场绿地、入市河流和道路绿色通道、外环绿化带绿化、标准化农田林网和小城镇绿化、森林公园、居住区绿化、单位内部绿化、重点部门绿化等八项生态绿化工程。外环内建设公园26处,138.8公顷;结合现有坑塘,开辟大型风景区、主题公园、综合性公园15处,1741公顷;外环线1000米绿化带内,建设观光果园、游乐园等产业公园及旅游风景区500公顷;结合各类湿地、山地、自然保护区等,建设各具特色的公园、风景区、娱乐区、旅游度假区、森林公园,共28处,10360公顷。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带控制宽度各50米,一级公路两侧控制宽度20米,二级公路两侧控制宽度15米,其它公路控制宽度3-5米。除有特殊原因外,一级河道两侧绿化带控制宽度不小于50米,二级河道不小于30米,其它河道不小于3-10米。工业、交通枢纽、仓储、交通用地的绿地率不小于25%;产生有害气态污染的工厂的绿地率不低于30%,并要建设至少50米的防护林带。2、生态多样性保护与自然生态建设工程在现有七个自然保护区基础上,新建蓟县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宝坻青龙湾固沙林自然保护区、大港古泻湖湿地三个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同时,扩大原有八仙山自然保护区和盘山自然保护区;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海岸生态系统,古地质遗迹和森林生态系统等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建设。3、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工程继续抓好宝坻生态农业县和蓟县生态示范县的生态农业样板,创建生态村、生态乡(镇),使生态农业面积达到3887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32.71%。4、土地资源、湿地生态恢复与保护工程(1)土地资源恢复与保护工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用地,优化布局,集中合并扩大村镇规模,退宅还田,节约土地,增加耕地面积。(2)湿地生态恢复与合理开发示范工程加强生态用地保护,建设项目确需占用湿地、林地的,应依法严格报批,并实行“占一补一”制度,确保湿地林地面积恢复;新建沙井子、钱圈二处中型水库湿地保护区;新建沿海滩涂自然保护区。5、小城镇环境保护小城镇是区域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国家明确要求到2005年和2010年城市化水平分别达到39%和45%。在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中,必须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综合整治城镇环境,防治城镇污染,维护城镇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环境安全,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防止形成“先污染、后治理”被动局面,确保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促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引导乡镇工业向小城镇集中,因地制宜实行污染集中控制。(2)坚决淘汰能耗物耗高、污染严重而又治理无望的落后生产工艺;积极扶持无污染、轻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严格控制新污染源。(3)调整能源与环境政策,大力提倡节能和清洁能源技术,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电能等清洁能源。(4)控制水土流失和农田污染。大力推广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推广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化学农药,发展生物农药,科学施用化肥和农药,保证食品供给的环境安全。(5)防止农村环境污染,重点防治乡镇企业和禽畜水产养殖的污染,保证农村饮用水和城市饮用水水源的卫生安全。(6)继续开展禁烧秸秆行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过腹还田,开辟科学利用秸秆途径,发展沼气和其它综合利用措施,发展农村生物质能。(7)启动生态城镇建设。根据以上方案,需要安排相应的工程项目,主要包括4大类,分别是城乡绿化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和土地资源、湿地生态恢复与保护工程,合计共39项,估算投资40.67亿元,具体项目情况参见附表五。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一)建立决策机制,落实责任制,保障计划实施建立综合决策机制,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对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计划及区域开发和城市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市政府环境保护联席会的作用,综合协调各相关部门,将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落实到各相关责任部门。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为杠杆,推动各级政府及各部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落实。(二)运用经济手段,实施绿色工程计划全面推行征收城镇污水处理费、城镇垃圾处理费和危险废物处置费或环境税;按照“污染者付费”和“损害者补偿”的原则,把排污费或环境税纳入财政改革的内容;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和私人资金,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增加环境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投入,建立天津市环保科技发展基金,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增加环境科技投入,直接参与环境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形成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和稳定的投入机制;开展广泛的国际环境科技合作与交流,拓宽领域,充分利用国际科技、专家、资金资源。(三)加强立法建设,提高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我市环境保护地方法规体系框架,制定新的法规、规章,填补立法空白对现有法规、规章进行修改,“十五”期间,力争出台水源水质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的地方法规;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保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区、县环保机构和力量,建立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环境管理网络。强化环境监理职能,加快环境监理工作标准化的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加大执法力度,基本完成排污收费制度改革,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充分发挥“绿色110”快速解决扰民投诉和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四)加强宣传教育,推动公众参与“十五”期间,继续全面贯彻《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大力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法制观念,加强各级决策层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和机制建设;建立公众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积极鼓励民间团体参与对环境保护决策和工作的监督;鼓励重点排污企业和行业建立年度环境报告制度与环境审计制度;组织开展环境保护专业培训和岗位培训。提倡绿色文明生活方式,继续开展绿色学校、绿色机关、绿色工厂、绿色居民小区等绿色家园创建活动。提倡绿色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品的使用,积极宣传倡导使用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产品;积极推行绿色生态旅游;鼓励废旧物资分类回收,提倡垃圾分类和绿色包装。(五)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学研究研究开发进一步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人类生存环境的高效实用技术,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建立和完善两个环保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环保工程技术中心和四个环保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为实现天津市城市发展目标提供技术支持。重点做好污染控制与生态保护、环境管理与决策科学、环境与健康等领域的重点研究、非污染生态环境衰退及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水环境污染及近岸海域污染问题研究、大气污染问题研究、噪声污染问题研究、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市场化研究。把天津建设成为部级“北方环保科技产业基地”,形成几个产值超亿元环保骨干企业集团,成为国家重要的环境技术与装备基地。(六)加强环保能力建设,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道路交通污染监视和信息分析管理系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系统、固体废物监测系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环境监测信息网,建设天津市环保系统高速信息网及地理信息系统,提高环境监测和分析能力,为政府和环境管理部门综合决策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和支持。根据以上方案,需要安排相应的工程项目,主要是进行环保系统自身建设,合计共5项,估算投资4.33亿元,具体项目情况参见附表八。

上一篇:水污染防治现场会上讲话 下一篇:市环保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