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狐猴同桌吃饭与鸸鹋一起散步

时间:2022-10-08 03:05:27

与狐猴同桌吃饭与鸸鹋一起散步

3岁时一个意外的机会,艾米莉亚(Amelia)第一次与动物合影。之后的十年中,她在照片里一点点长大,始终穿着朴素简洁的裙子,眼神安静又迷离,仿佛童话中的小女孩,身边的动物都会说话。

相机背后是她的母亲罗宾·施瓦茨(Robin Schwartz),57岁的她,拍了31年的动物,包括宠物、流浪狗、灵长类动物……“动物是我最大的动力与激情,无论日常生活还是艺术创作。”她说。目前,她家中有三只猫、两条狗,还有专注于绘画的丈夫与他们唯一的女儿艾米莉亚。

施瓦茨称自己是“自由摄影师”——不为钱工作,收入主要来自她在普瑞特艺术学院 摄影专业的教职。学生们对她评价不一:有人觉得她“虽然有点奇怪,不过很称职、投入”,而在另一些人看来,她“苛刻”、“喜怒无常”、“自我中心,近乎神经质”、“只有投其所好,拍动物才能拿高分”。而施瓦茨本人,习惯于选择性地谈论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创作过程,将其余的部分紧锁在记忆的门后,甚至有些自我防御过度的倾向。根据她不经意或不自禁流出的只言片语,孤独的童年似乎是那一系列动物项目与背后执念的源头。

“小时候,我的日子很难熬。”施瓦茨说,“和艾米莉亚一样,我是唯一的孩子,父母上班,就把我留在家里。从10岁到17岁,只有我的猫惠特尼与我相伴,并给予我支持。”当你与一个养了多年宠物的人聊起他与它的故事,对方或许能够畅谈数小时,细细回忆生活中的点滴。施瓦茨只用一句话,就道明了她对惠特尼的感情:“29岁那年,我在它的墓前举办了婚礼。”

施瓦茨对灵长类动物也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爱。1988年,她开始拍摄作为宠物的灵长类动物,并用五年时间跑遍美国,拜访猩猩、猴子与狒狒的主人。这组《与我们一样:灵长类肖像》是她的成名之作。

“我最初的记忆,就是在一本书上看到猩猩的插画,当时一下子就迷住了。”施瓦茨说,“童年时迷上的东西会伴随我一生,我似乎从未长大,不像艾米莉亚,年年都在变化。这种反差让我焦虑。”

2000年,她去一个饲养黑猩猩的马戏团拍摄,顺便带上艾米莉亚。“拍着拍着,艾米莉亚和黑猩猩抱着亲了起来。”施瓦茨说,“当时的场景颇为怪异。”这个怪异的场景触发了长达十余年且至今未完结的摄影项目:艾米莉亚与动物们的世界。

照片中,胖乎乎的艾米莉亚凝视袋鼠的双眼,与卷尾猴鼻尖对鼻尖,让两只长颈鹿的脑袋把自己夹在中间。“动物就像小孩子,而且比小孩更好玩。”艾米莉亚说,“我能够理解它们,甚至和它们对话。”这些动物都是私人驯养的。袋鼠的主人曾与不少摄影师合作,他说有些孩子天生有一种气质,能与动物相通,就如艾米莉亚。

“拍摄艾米莉亚是自然而然的事,任何父母都会这样做。”施瓦茨说,“但生活的变故改变了拍摄的初衷。”2004年,施瓦茨的家庭遭受双重打击——她的母亲与婆婆相继去世。有几个月时间她无法拍照,领养了一只中国冠毛犬,以分散注意力,缓解内心的痛苦。当她再次拿起相机,对准艾米莉亚与家中的宠物们,她意识到自己要通过这些照片“抓住”女儿,让她成为自己生命的中心。“有朝一日我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希望她能记得我们共同做过的事。”施瓦茨说,“我希望她看到这些照片,便知道我有多么在意她。”

有评论认为,施瓦茨的影像开拓了一种新的摄影题材,将“小女孩+小动物”式的清新可爱照变为一种严肃的家庭影像。也有人对着这些照片感伤起来,他们看到了现实中人与动物的隔阂与疏离。一位影展观众写道:“现在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与动物靠得这么近,家长们总是担心‘野兽’会危及孩子的安全。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照片将成为超现实作品。”

作家格雷·法利斯认为,真正让这些照片与众不同的是艾米莉亚面对动物时从容、平和的样子。“就好像与狐猴同桌吃饭、与鸸鹋一起散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人类经过几万年的进化,从动物的一员成为其他动物的主人。现代意义上的宠物,则出现在欧洲大规模城市化之后——人们离开土地,将猫狗带入城市的寓所。如今,三分之二的美国家庭每家至少养一只宠物。在一项对1200名宠物主人的调查中,65%的人会给宠物准备圣诞礼物,34%的人更愿意与朋友谈起自己的宠物而非伴侣。卡特里娜飓风来袭时,许多人因为不愿抛下宠物而拒绝撤离。

西卡罗莱纳大学心理学教授哈罗德·赫尔佐格在研究中指出:“人们爱宠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无条件地接受自己。”但同样在美国,每年有500万只猫狗遭遗弃后被安乐死。

人们对待野生动物的心态更加微妙,一边将它们诗意化、浪漫化,一边强取豪夺,同时以征服者的姿态对它们心存戒备,乃至妖魔化某些动物的危险性。一个小女孩与动物们平等相待,这样的场景竟然有了一些迷幻的不真实感。

“艾米莉亚并不仅和动物们玩在一起,她还与这些动物们建立了一种奇妙的信任关系。”施瓦茨说,“这样的关系早已从成年人身上消失。”

上一篇:制造节日 第43期 下一篇:电子私人银行:望而却步还是放手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