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思多行,真爱关乎行动

时间:2022-10-08 03:05:13

作者简介:周于莞(1979-),女,汉族,成都大学美术学院辅导员,助教,四川大学服装设计方向研究生。

摘 要:当下高校辅导员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管理服务工作的质量和规范的力度,高校辅导员应该作为大学生在校最信任的老师与朋友。做学生的好老师,好朋友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它需要长久的心力的付出与坚持,需要积极的运用智慧,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手段来开展工作。这是一项艰巨而又伟大的工程,它需要你理性和感性并重地感知学生的心了解学生的事;它需要你全身心的对待与认真的思考、执行;它更需要一颗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心。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因材施教

一、案例简介

初见他时,腼腆而沉默,当时我在学生宿舍查寝,“同学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是2009级某某班的张某。”当时也就觉得他是个内向不多言的学生。“我帮隔壁同学借用下你的学生证可以吗?……”就这样,我认识了这个来自南方的同学。经过交谈,得知他是来自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也知道了他平日里沉默寡言,和同学交流极少,并且和同寝室的同学关系欠佳,相处不好,这样一个显得孤僻离群的学生,却告诉我他非常喜爱现代感极强的说唱、街舞艺术等,并且实际上打得一手好篮球。“我基本上每天一个人吃饭,和他们在一起不习惯,合不来,没有什么话说,我也不想理他们。我现在住在外面的……”

二、案例分析处理

据专家分析,心理问题已经是威胁当今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公敌。在当下的各类高校,大学生由不健康心态牵扯出来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自杀、情感混乱、各类刑事犯罪等),和张某经过几次的接触我明显感到,他的心理偏差已经相当严重,有时刚愎自用且浑不自觉。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为热爱学生工作的我来说,办实事,讲实话,创新思考,认真对待工作,积极捕捉每一个对学生产生可好可坏影响的可能。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作学生的精神引路人和关怀者,我为同学们开设了多次“做事先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感恩”思想政治辅导课。我专门请张某来参会,一开始他还是很抵触,后来参加过两次,照他的话说,没有什么感觉,不过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他还是比较信任我,毕竟我不是他身边一般的同学。我深知,作为已经20岁的成年人、作为已经习惯于独立思考且各种习惯性已经养成的人来说,想要一时半会儿就改变长期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谈何容易!我对自己说,不要急也不用急,耐心和诚心是我一贯的作风,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于是我下定决心,排除万难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身体力行地去帮助他走出心理误区。

想要和学生拉近距离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特别是面对当下90后大部分“独立特行”的新新人类!张惯于独自穿梭于校园,埋头走路时发生天大的事都与他无关。我从同学们那里侧面了解到,大家对他的评价基本停留在“冷漠”、“自私”、“喜怒无常”这类字眼上。我很清楚,想要走近这样的孩子需要加倍的耐心和爱心。和大多数校园人一样,张某也喜欢用QQ,在QQ空间里他倒是十分愿意倾吐心声的,于是我开始特别关注他的QQ签名及空间动态。看得出来,在网络的世界里,他身边的同学和他反而有很多交流,比如各种留言,充斥着新人类的标新立异的语言。不过都没多少实际意义,他的回复一般都很敷衍。我一般不会轻易给他留言,只是去过空间的“足迹”一定会让他知道我在关注他,我在观察他的反应,因为在这之前没有一个老师身份的人这样和他接触。我内心能感受得到,他不是天生的自闭,不是天生喜欢消极情绪,他的字里行间,有事隐晦有时激烈,无不显示出他的无助和造成不良性格背后的隐情。一段时间里,他会与我在QQ上聊天,话语不多,我深知这是不容易的事,出于一个惯于戒备他人的学生对老师的信任,这份信任多么的珍贵!慢慢的,离开虚拟环境后,他有时候会在下课的间隙来办公室探个头看看,或者问我忙不忙,不难看出在现实中他也愿意与我走近,将这份信任延续。交谈循序渐进,我逐步了解了关于他的家庭情况、他的内心世界、他对人对事的看法……原来,的确是事出有因,他的父母长期关系紧张,他从小看着父母吵架,看着不负责任的父亲种种所为,和父亲不和……母亲埋怨忌恨充斥着他幼小的心灵.从他的只言片语中听得出,他对父亲的埋怨和仇恨。这时候我发现,我不能只以一个“战友”的立场和他“同仇敌忾”,在表示理解和信任他的同时,我要让他知道,我不会一边倒的只扮演一个倾听者,我要求他首先无条件信任我,哪怕是当作一次实验。实际上他也认识到自己性格的缺陷,只是碍于男孩子的面子,一般不会轻易承认和表露在人前,他也希望能找到一条“出路”改变现状,他已经很害怕自己的抑郁倾向和四面楚歌的人际关系。所以,当我,一个老师,一个愿意主动给予他关心和耐心忍受他怪异脾气的人出现的时候,他其实有一种抓住救命稻草的感觉。我也深知自己肩负的担子,一个不小心就会摧毁他脆弱的神经和我们之间好不容易建立的信任。慢工出细活。我耐心的告诉他家庭的意义,一个家好比一个国家的缩影,有了矛盾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家人从此隔膜,不再有耐心去经营的心情,放弃才是最可怕的。我说“你的思想、你的心情不全是靠家庭因素的影响,就算是,也应该始终往好的方面去看、去想,要知道,这个世界上饿肚子的人大有人在,你家虽然不富裕,但是父母总归供你念了大学,你至少吃穿不愁,如果怀着感恩的想法,那么你会快乐很多!”他很讶异,快乐?这个词语似乎离他很远了,重提之时,他的眼中明显闪过渴望的光芒。我也坦诚的告诉他,我的成长经历也不是一帆风顺,严格的家教让我从最初的反感到迅速成熟的看待问题,常常反思自身的思想行为,多从自身找毛病,努力养成积极上进的思维方式及好的习惯,注意积累生活经验,并用心记下,人的思维方式带来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见缝插针的交流伴随着身体力行的感染,比如常常和他一起吃饭,一起运动,像一个大姐姐般的关心他,我不会只是简单的说教,而是用我的真诚、我的快乐、我的为人处世展现给他。有时候别的学生犯了错误被我叫到办公室来询问,我会适时让他也在场,看看老师怎样和“差生”交流沟通的,让他明白,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冷漠,希望别人给与关爱的前提是自己首先要对他人怀有爱心。种种言传身教,已经从他不再和同学的疏离中得到了良好的验证,他退掉外面租的房子搬回宿舍;早晨不再像以前那样不顾别人感受放吵闹的音乐;也可以看见他和班里的男生走在一起打球的身影了;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有了明确的目标,“不一定走专业的路子,但是我热爱运动,以后还想做体育教师呀……”现在的他,正在积极备战教师资格证的考取,不懂的地方还是会来请教我,挂在脸上的不再是以往的漠然而是温暖的微笑。

三、案例思考和工作建议

也许对于学生工作来说,经济困难学生更应该引起关注,他们的心态受家庭的影响,以及自己给自己心里的负担远远超过其他同学,特别是一部分平日里少言寡语的同学来说,自卑心理往往会让他们越发自卑,而没有一条可以渲泄或倾诉的途径更是增加了其出现心理问题。所以我认为对这部分群体希望可以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更多关注。但是关注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慢慢沁入,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在一个有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环境下,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作为辅导员,关爱学生、巧思巧行十分重要,要担当得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名号,必须付出真诚的思考、真心的对待、真实的行动!紧跟时代的步伐,总结前人优秀经验、结合自身所长,摸索出适合自身、也适合你的学生的一套教育管理办法,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在具体的学生工作中收获希望和实现价值。家庭关系矛盾的学生所引出的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而怎么做才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做一个人格健全、自立自强的社会人更值得我们好好探索。(作者单位:1.成都大学;2.四川大学)

上一篇:论民族符号在中国电影艺术中的意境表达 下一篇:视觉文化下的中国当代小说影像化叙事及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