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10-08 03:04:21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

摘 要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效果以及护理方法。方法:比较观察74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结果: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动脉血气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无创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动脉血气 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具有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患,疾病呈进行性发展,在急性加重期或肺部感染时多并发呼吸衰竭而住院治疗,多数情况下低流量双孔鼻导管吸氧不能纠正患者的呼吸衰竭时,往往需要无创机械通气来改善患者的缺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无创通气的效果与护理水平有直接关系[1]。有效的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成功的关键。2008年1月~2011年3月收治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74例,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3月收治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74例,COPD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的诊断标准[2],并且治疗前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符合Ⅱ型呼吸衰竭。其中男42例,女32例,年龄58~89岁,平均66岁;病程10~28年,平均18年;排除上气道或颌面部损伤,气胸、纵隔气肿、无力排痰、严重心理失常、严重腹胀以及不能很好配合呼吸机治疗的。

治疗方法:本组均给予治疗抗感染、抗炎以及扩张气道药物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合并的基础疾患。由于患者均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模式S/T,吸气压力12~18cmH2O,呼吸压力4~6cmH2O,吸氧浓度35%~40%。参数调节根据患者病情以及动脉血气变化设定。辅助通气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血氧饱和度变化。

护理方法:①监测及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持续监测动脉血气变化。②心理护理:因患者住院时病情多较重,患者会有紧张以及恐惧感,同时对呼吸机治疗知识缺乏,因此心理护理是患者接受呼吸机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无创呼吸机的治疗目的以及其优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消除患者对呼吸机的顾虑,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呼吸机如以腹式呼吸为主,尽量闭口,保持与呼吸机同步。③无创通气的护理:通气前检查呼吸机的性能是否完好;评价患者的面部皮肤以及口腔情况,选择鼻罩或口鼻面罩,选用口鼻面罩时要注意患者有无义齿;固定带松紧适宜,一般固定带可插入1指头左右;检查管道有无漏气;协作患者取舒适,协作患者排痰,通气过程中观察人机的协调性;初始通气治疗后2小时注意复查动脉血气;每日更换湿化罐内的液体,及时添加湿化液;注意有无腹胀的情况,如腹胀明显可给予胃蠕动药物,必要时可留置胃管持续开放或负压吸引。④呼吸道护理: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湿化液需用无菌蒸馏水,使气体得到湿化后进入气道,防止气道干燥;注意观察气道分泌物,如痰液黏稠表示气道湿化不足,应及时向医师反映给予湿化及雾化治疗稀释痰液,同时鼓励患者患者多饮水;教会患者有效咳痰,定时协作患者翻身拍背,如花只能和无力咳痰时可给予机械深度排痰。

监测指标: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pH值、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以及氧饱和度(SaO2)。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完成,采用t检验,P

结 果

治疗效果:74例患者经无创呼吸机治疗后,好转66例。通气时间4~14天,转为有创通气8例,其中2例不能耐受无创通气,转为有创通气后死亡2例。

治疗前后患者动脉血气变化,见表1。

讨 论

无创呼吸机作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常规治疗方法,其成功率80%~85%[3],无创呼吸机可以提高患者的氧分压、pH值及氧饱和度,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稳定生命体征。同时可以减少气管插管、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但无创呼吸机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不足,如口腔干燥、鼻梁皮肤受损、恐惧、胃肠胀气、漏气、排痰困难、人机不协调。在临床中接受无创通气多为老年人,病史长,体质差、医疗知识局限,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困难,因此,护理在无创通气治疗起到关键作用,需要护理人员提高通气技术,要熟练掌握操作流程,严格掌握呼吸机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本组患者通过心理指导、规范的无创通气护理强化的气道管理等综合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对呼吸机的耐受性,使患者在综合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规范化的护理使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中充分发挥期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杰红,周志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3):58-59.

2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S].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3 Keenan SP,Powers CE,McCormack DG.Noninvasive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milde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acerbation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Respir Care,2005,50(5):610-616.

上一篇:二期梅毒扁平湿疣合并艾滋病2例误诊分析 下一篇:孤独感强的人更钟情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