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10-08 02:32:11

祁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 要:介绍了祁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和主要做法与经验,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产业发展对策。

关键词:祁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S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5-58-03

食用菌产业在祁门县可谓是一项古老而新兴的产业,所谓古老,是因为早在1 600多年前祁门县就开始用砍花法粗放种植香菇,一直是安徽省的香菇重点产区之一;所谓新兴,是因为近年来注重生态保护、全面推广了袋料栽培模式,大力发展袋料栽培食用菌,同时调整了食用菌品种结构,不断扩大袋料栽培香菇、袋料栽培黑木耳生产基地规模。全县食用菌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效,食用菌产业进入了可持续发展轨道,对祁门县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好乡村及增加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在全县经济领域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日显凸出,并被列入了安徽省蔬菜产业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县。在实施食用菌产业化过程中,祁门县探索和总结了一整套经验做法。

1 产业发展现状

1.1 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2012年全县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规模发展到1 077.49万棒,其中袋料低温香菇683.18万棒;袋料高温香菇107.4万棒,袋料黑木耳286.91万棒。2013年全县标准化食用菌基地规模为1 205.99万棒,比2012年增长11.93%。其中袋料低温香菇732.30万棒,袋料高温香菇135.65万棒,袋料黑木耳338.04万棒。目前,全县已形成了闪里、安凌、新安、箬坑等乡镇标准化袋料黑木耳生产基地,历口、古溪、渚口、小路口、祁红等乡镇标准化袋料香菇生产基地,基地的规模化和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

1.2 龙头带动日益凸显 祁门县从事食用菌产品深加工和产品系列开发的龙头企业共有两家,即山华集团和黄山祁瑞食品有限公司。山华集团作为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年来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发展订单农业,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菌种、收购”四到位服务,把企业的效益和农户的实惠有机结合,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到目前为止,山华集团食用菌生产基地已由黄山市辐射到安庆地区、六安地区、江西省浮梁县等地区,带动周边和本县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共建立香菇、黑木耳等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12万m2。黄山祁瑞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市级龙头企业,坚持走基地带农户的路子,发展订单农业,开发了食用菌系列产品,为菌农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1.3 营销网络日趋完善 目前我县食用菌产业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共有食用菌专业市场1个,产地市场3个,历口、大北两个产地市场共有保鲜库68个,有来自浙江、福建、江西及本省合肥、宣城等客商近200人,平均日交易量10t,日交易额60万元,分捡出的优质鲜菇通过深圳直接输港。2012年市场年交易额达到5 600万元。全县有食用菌专业协会2个,会员2 000余人,从事食用菌产品经销的农民经纪人达300多人,年营业额100万元以上的食用菌营销大户有16户。我县生产的“山华”牌黄山徽菇和黄山黑木耳,荣获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山华”牌黄山徽菇在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山华”牌商标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我县生产的食用菌系列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山华集团利用品牌优势在国内外建立了稳定的营销网络,现已在全国10大城市设有办事处、营销窗口,在6大港口注册,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1.4 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2012年全县食用菌产量为1 034t,产值6 000万元,全县农民来自食用菌的纯收入人均达260元;预计2013年食用菌产量为1 200t,产值6 500万元,全县农民来自食用菌的纯收入人均达280元。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我县农民继外出务工及茶叶生产经营之后的又一主要现金收入来源及增收渠道。

2 主要做法与经验

自从实施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以来,我县袋料栽培食用菌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可持续发展,总结起来,主要做法与经验如下:

2.1 建立和完善了袋料栽培食用菌生产标准化体系 祁门县委、县政府立足生态、资源两大优势,针对农民种植食用菌积极性高,种植基础好,发展前景广阔等特点,在有效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及时确定了袋料栽培食用菌支柱产业地位,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措施加以鼓励支持和规范引导,先后出台了《祁门县关于大力发展袋料食用菌生产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协会的意见》、《大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的意见》、《祁门县省级农业产业化试验区食用菌系列开发项目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祁门县农业产业化实施方案》、《祁门县农业项目扶持奖励办法》、《祁门县鼓励外来投资暂行办法》和《祁门县政府目标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同时成立了县袋料食用菌标准化生产领导组,建立了一整套从菌种、大田生产、采摘到产品加工县级标准,从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上对基地县建设工作予以保障。同时按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套实施办法”的组织体系,发展食用菌生产。建立岗位责任制,把食用菌标准化基地建设、产业化经营发展目标纳入各级各部门岗位责任制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年初建帐,年中查帐,年底交帐。”每年县农业部门都要将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各项规程简化浓缩成《致全县菌农的一封信》,及时分发到菌农手中。由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袋料食用菌生产标准化体系,促进了全县袋料栽培食用菌生产的健康快速发展。

2.2 规范农业投入品管理、初步建立了安全追溯体系,完善了质量控制制度 近年来,我县逐步建立建全了农业投入品监管制度,完善了标签、标识制度及农资经营信用档案管理制度,每年都要对全县农业投入品定期进行综合执法大检查,通过市场整顿,规范了市场经营秩序,保障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精神,切实加强我县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逐步推行食用菌生产经营档案管理,健全了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制度,加快发展安全优质无公害食用菌产品,促进消费安全。建立了县级蔬菜、食用菌农残检测中心,同时利用检测中心平台,督促各生产基地严格按照《安徽省食用菌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并指导菌农安全用药,严格保持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推广了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食用菌专用农药。严格食用菌生产用水管理,确保了菌棒注水全都用上山泉水和井水等优质水源。引进了一批抗性强、产量高、品质优适合我县种植的食用菌品种,大力推广不脱袋层架式栽培和周年生产栽培模式。各基地都实行了严格的灭菌消毒和轮作,优化了生态栽培环境,做到了从源头上杜绝了劣质或有害食用菌产品上市。

2.3 建立核心示范区,实行标准化管理,开展系列化服务 逐步建立了历口、诸口袋料栽培香菇核心示范区和闪里、新安、安凌袋料栽培黑木耳核心示范区。对示范区实行标准化管理,开展系列化服务。一是抓好食用菌标准的制定。目前我县已制定了县级地方标准12项,为全县食用菌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参照依据。二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以县菜办、各乡镇农技站及食用菌农村专业协会为依托,多层次、多方位加强食用菌标准化技术培训。2012年先后举办各类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班、现场会20余期,培训菌农近1 500人次,发放食用菌技术资料1万余份。三是做好生产技术服务。生产期间,实行技术人员包片联户指导生产,进行技术承包,重点指导食用菌制棒及大田管理等关键技术。四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全县共引进10多个适合本地栽培的食用菌品种,优化了食用菌品种结构。五是不断创新栽培技术,大力推广袋料栽培技术、以草代木栽培技术以及粪土结合栽培技术。改良传统栽培模式,实现了由季节性栽培模式向周年生产栽培模式转变。六是强化信息服务,利用农网、农业“110”服务热线以及食用菌服务窗口,了解市场信息及时反馈给农民,引导菌农发展质好价高的反季节袋料香菇、毛木耳、黑木耳和花菇生产,提高了菌农的经济效益。

2.4 服务龙头企业,培育品牌 我县在为龙头企业提供服务和品牌培育上,跳出传统的单纯靠财政扶持的框框,寻找新思路,实施新举措。引导企业逐步建立以提高经济效应为核心的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建立和健全管理机制和奖励机制,有效地增强了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带动农户的能力。山华集团通过改制转为民营企业,投入500万元新上了绿润绿色食品加工基地项目,企业带动农户的能力和经济效应明显提高,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山华集团在很抓质量的同时注重品牌的培育,“山华”牌黄山徽菇在第三届中国农博会上被评为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山华”牌黑木耳也被评为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同时“山华”牌食用菌系列产品也获得了国际权威组织的有机认证。

2.5 重建产地市场,健全营销网络 祁门县委、县政府为帮助农民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解除菌农的后顾之忧,积极营造市场、开拓市场,实现大生产大流通。一方面投入巨资先后建成拥有店铺400多套、3座交易大棚、1 600多个摊位、可供2 000多经营户经营的祁门县金东农特大市场、闪里边贸大市场,各相关职能部门通力配合、热情服务,不断规范完善市场环境和功能,同时还注重各基地产地市场的建立和培育,在历口镇和诸口乡建立了两个鲜菇市场,在闪里镇建立了红梓木耳市场。市场共有鲜菇收购点68个,福建、浙江、合肥、宣城和本地客商200余人,平均日交易量10万kg,日交易额60万元,分捡出的优质鲜菇通过深圳直接输港。菇农在家门口就可售菇,均价达7.0元/kg,而且当场能收到现金。由于产地市场的建立,进一步健全了我县食用菌产品营销网络,方便了菌农出售产品,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发展袋料栽培食用菌的积极性,同时大力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协会,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每年县委县政府都对做出一定成绩的农民经纪人和专业协会予以表彰奖励。充分发挥了专业协会、农民经纪人上连市场下连农户的纽带作用,大大激活了食用菌市场的流通,促进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2.6 多元化投入,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祁门县在食用菌生产基地县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发挥财政项目资金导向作用,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2012年通过农户自筹、财政项目资金、银行信用社贷款、农业招商引资等渠道,整个产业共投入资金近2 000万元,为全县栽培袋料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3 存在问题

我县食用菌基地县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食用菌产业化程度(下转88页)(上接59页)还不够高,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还不规范,吸纳农户生产的香菇、木耳产品的能力还不强,龙头企业的生产规模、范围及带动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菌种市场还未实现有效管理,农户在生产香菇、木耳过程中还存在菌种质量隐患。三是袋料栽培食用菌等培植林建设与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还没同步。四是食用菌产业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农民合作组织及产品产地市场运营还不完善,收购点以外地客商为主,还存在着菇贱伤农的隐患。

4 产业发展对策

为做优做强祁门县食用菌产业,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下一步发展要以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按照“基地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的总体要求,突出区域特色,推进食用菌产业全面升级。

4.1 把握机遇,加快食用菌产业化进程 注重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地的规模化和规范化程度,在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多吸纳食用菌产品,在提高产品附加值、壮大企业自身的同时,增加菌农收入。加快食用菌绿色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步伐,提高绿色产品加工技术水平,项目资金和财政资金应重点扶持龙头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技改项目。支持山华集团增资扩能,进一步提高辐射带动力。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产地市场功能,加快农村经纪人队伍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实施能人和合作社带动战略。切实加大食用菌产品品牌的整合力度,倾力打造“山华”绿色品牌,进一步加快食用菌产业化进程。

4.2 完善检测体系,全面提高食用菌产品品质 添置必要的检测设备,强化检测手段,提高检测水平,严格按规范化要求采集各基地的食用菌样品,对检测结果除及时上传外,还要定期加以分析,同时制定出食用菌病虫防治用药明白纸及时反馈给菌农,指导菌农安全用药。建立监测和检验体系,实行绿色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对基地的发展和生产进行全程监控,确保食用菌基地建设质量达到绿色基地标准。

4.3 合理开发与保护资源,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袋料栽培全面取代椴木的基础上,利用林业项目、政策和资金,注重并加快食用菌用材林、速生丰产林建设,充分利用本地野生植物资源,开展综合利用,用薪炭柴和木材加工边脚料生产袋料食用菌,用生产后的废弃棒当薪炭柴使用。加快技术创新,积极推广山华集团已开发成功的以草代木生产香菇的技术、利用废弃棒作为原料种植鸡腿菇技术,提高原料利用率和生物转化率,做到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4 完善配套服务,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袋料栽培食用菌产业要立足目前少数几个乡镇相对集中的特点,重点在历口、新安、闪里、渚口等部分乡镇集中发展,注重标准化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地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建立标准化基地。要强化食用菌技术的培训和普及,发挥好现有食用菌合作社的作用,逐步健全和规范无公害食用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技术储备,指导农户将袋料食用菌生产后的废弃料进行综合利用,形成良性循环。一是将未被杂菌污染的废弃料晒干粉碎,按30%左右的比例添加到新原料中继续栽培食用菌,既降低生产成本,又不影响产量;二是发酵后直接还田,培养地力;三是作燃料;四是可以生产饲料,食用菌废料中有大量的富含蛋白质的菌丝,及时晒干后粉碎,添加10%的细麸皮或玉米粉,再加入催化剂发酵,即可转化成家畜饲料;五是生产有机肥,对难以开发利用的应采取强制性的行政或经济手段严加管理,指定地点,统一堆放、掩埋或焚烧,决不能放任自流,污染环境。利用现有的技术力量,组织技术攻关,在木屑中加入农作物秸秆降低木材使用量,利用现有的检测设备、手段,严格按规范化要求采集各基地的食用菌样品,定期加以分析,并制定出食用菌病虫防治用药明白纸及时反馈给菌农,指导菌农安全用药。规范和壮大历口、诸口和闪里3个产地市场,做到市场带生产、生产促市场的良性循环。强化菌种市场和原材料市场的管理,对不合格的生产厂家,坚决予以取缔,逐步建立菌种注册登记制度,严禁无证生产销售伪劣菌种坑害菌农。对食用菌原材料经营网点进行定期检查,杜绝劣质原材料在市场出售,为菌农创造规范方便的市场环境,为广大菌农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

4.5 健全多元投入体系,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扩大我县食用菌对外开放力度,突出资源和品牌对外招商,利用外来资金加快我县食用菌产业化步伐,在菌农自筹资金发展生产的同时,帮助农户通过小额贷款等方式,解决生产资金困难,充分利用财政、项目资金扶持生产,拓宽资金渠道,逐步建立健全食用菌产业化的多元投入体系。

4.6 加强领导,完善组织保障体系 调整充实食用菌产业化领导组,建全完善由农委、商务、工商、税务、卫生、质监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食用菌产业化经营中的重大问题。继续强化各部门的服务意识,同时组建专家咨询服务组,为食用菌产业化工作做好服务。继续为食用菌产业化经营营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为食用菌产业化经营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责编:陶学军)

上一篇:淮北市玉米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 下一篇:凸显地域特色,更新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