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语文思维,加强品德教育

时间:2022-10-08 02:13:39

提倡语文思维,加强品德教育

[摘要] 思维的发展,应当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提倡语文思维,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加强中学生品德教育的利器。本文结合教学工作中的事例,从爱国品质、道德品质、思想品质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语文思维在加强品德教育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语文思维 语文教学 品德教育

一、关于语文思维

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所谓语文思维就是思维主体在运用汉语进行认识与表达、审美与创造、鉴别与吸收的思维活动中,借助于形象对语文对象展开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过程。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运用汉语”这个关键词。语言学家们很早就发现,学习外语首先要养成用外语思维的习惯。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学习一门外语时,你不仅仅在学习语法、词汇、发音,也在学习如何运用“老外”们的思维方式去面对问题。我们的孩子,也许正在美国大片、外国语言的冲击下,逐渐走上了“西学东渐”、思维西化的道路。

我决不是反对学习外国语言或者放眼去看国外的世界,抱残守缺是不会有发展前途的。但失去了语文思维的中国人是“皮黄内白”的香蕉人,是不完全的中国人。把“中国”、“中文”、“语文思维”这些东西印刻到学生脑袋里正是语文教师应当做的事。

二、语文思维与品德教育

1.语文思维与爱国教育

把“中国”、“中文”、“语文思维”这些东西印刻到青年人脑袋里会比任何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有效。

我们的学生,在面临“欧风美雨”方面多数都站立在比我们更前排的位置,而缺乏基本分辨力却具有良好接受能力的学生更容易被这些咄咄逼人的强势文化俘虏了去,逐渐滋生民族虚无主义的情绪。须知,一个民族的消亡不是在于其人口的减少,而是在于其文化的消亡。

在辅导学生参加甘肃省辩论会的时候,我就遇到这样一个学生。虽然这一代高中生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崇洋”的思想,但这个学生的情况是比较特殊的。这个学生的英语非常的棒,与他交流的时候会发现他的行为、语言甚至思维方式都是西方化的。向这样的学生灌输单一枯燥的爱国教育是收效甚微的。要纠正他思维中的一些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教会他重拾语文思维,用语文思维的方式和方法去看待世界,做真正的中国人。

2.语文思维与道德品质

新时期的道德缺失不仅是学校的问题,也是普遍的社会问题。学校是微型的社会,几乎所有的社会问题都会投射到校园这个小环境当中。学生身上看到一些社会上盛行的“病毒”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患病”,但也表明学生很可能是“病毒携带者”甚至是轻微“感染者”。

我在讲解《项脊轩志》中作者归有光叙写自己中年丧妻的悲痛时,有个学生忽然插话说:“老师,中年丧妻是喜事啊!”一时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道德缺失的最初阶段应该是道德界限的模糊不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这样简单的价值判断问题上,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会比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回答得更快。我们必须承认,年纪越大就越会认识到事件的复杂性,但是面对一些是非问题,我们不应该让学生继续保持这种含混不清的状态。为什么主动帮助老师搬教具的学生会被其他学生哄笑?为什么一些在课堂上主动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反而会被其他同学侧目?为什么一些带头在课堂教学中起哄甚至恶意顶撞老师的学生会被其他学生视为英雄?最简单或者最复杂的问题,为什么一篇表扬好人好事的文章会让学生觉得不真实、觉得是编造的,甚至觉得“假惺惺”的?

我当然不认为用语文的思维方式可以解决上面的所有问题。面对一些庞杂的“为什么”也许语文教师的力量是微弱的。语文教材中的往往建构了一个“理想世界”,但这个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我要强调的是,被忽视的母语教育能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唐诗宋词”的意境,也有“润物细无声”的中国传统道德。努力让学生热爱他们头痛的古文,告诉他们那里有我们老祖宗智慧的脑袋出产的“金矿”;告诉他们用老祖宗的这些宝藏待人处事是如何的卓有成效;告诉学生文字也是有尊严的,我们不需要新一代的“文抄公”。这些,是我们可以做到,也必须去做的。

3.语文思维与思想品质

21世纪的中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各种信息爆炸的世界。各种媒体带来了多种不同角度的报道和评论,学生在这样大量的信息炸弹中迷惑困顿了。当大量信息袭来,人脑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情况时,他们的大脑停止了工作,宽阔的大脑内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学生当中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人云亦云”,他们会放弃了自己阅读、放弃了自己思考、放弃了自己动手去实践,单听他人言。我们造就了一批善于并且热衷于认真的使用耳朵和眼睛去听去看、劳累的使用手和大脑去抄去记的机器学生。这些家伙们在各个大学里继续进行着他们在中学阶段养成的“恶习”,甚至连教授讲到“课间休息”这样的词语也原封不动的记录下来,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继续在大学里保持着领跑者的位置。

学生愿意在数理化这些学科上动脑筋,什么是数学思维他们一清二楚,但他们不愿意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在语文学科上动脑筋,他们从未听说过语文思维为何物。要学生动脑筋,老师的思维要先活跃起来,要学生学会思维,老师的思维方式是示范模板。我努力做到即使在教授被经典解读过的经典文章的时候,也告诉学生自己是用什么样的思维路数读懂这些文字的;告诉学生自己去阅读的快乐远远大于背记参考资料上的大篇佶屈聱牙的赏析文章;告诉学生自己阅读所得到的审美体验不是别人能写形状物表述出来的;告诉学生阅读一些经典名著带来的崇高感不是一些快餐文化、泡沫文化、厕所文学所能替代的。

我们在提倡学生要有创新思维,但创新之前最基本的还是先要学会思维,学会重视自己的思考所得,学会为自己的大脑在运行而感到快乐。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语文思维与品德教育的关系是非常特殊的。它有着明朗性和隐蔽性两个方面,亦是情与理的结合。语文思维展开的对象也即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十分明白的告诉我们它褒扬的是什么、倡导的是什么。但语文思维展开的形式则完全是隐蔽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表露出来、不动声色的被学生接受、毫无声息的渗入骨髓的。语文思维的内核是情与理的结合,即含世间公理,也讲人情世故,“情必依于理,理得然后情真”,是需要在绝对人文的课堂氛围中悄然萌发的藤缠树。

参考文献:

[1]陈建伟.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6.

[2]冉正宝.语文思维论.

[3]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4]语文回归文学:不是放弃责任的堂皇托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4.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师“引导者”作用的发挥 下一篇: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典题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