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如何提高水污染监测质量

时间:2022-10-08 12:26:15

环境监测如何提高水污染监测质量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水污染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并结合环境检测质量的现状,重点探讨了环境监测如何提高水污染监测质量,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水污染;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及经济取得了重大发展,经济发展带动了我国农业及工业的发展,但同时给环境治理及保护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笔者认为环境监测应对环境中存在的有害物质浓度进行实时分析及观察,通过实时收集环境中的污染源变化情况找出影响环境的因素,从而解决污染源,为人类生存提供优质的生存空间。本文主要就水污染问题进行研究,阐述了实时监测污染源及检测质量管控方法,仅供大家相互印证所学之用。

一、水污染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在人类生存的条件中,空气占首要位置,其次就是水。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随着水污染的严峻形势,水污染监测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水污染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污染的情况,能够准确预测污染的发展趋势,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对污染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水污染的监测结果直接影响到治理污染的决策性意见,不仅要符合规定性要求,还要经得起的现实的考验。水污染监测工作要形成监测工作的常态机制,要保证监测工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水污染监测工作在水环境监测中是重要的一个分支,对水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环境监测质量的现状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由于以往的环境监测管理制度较为单一且过于简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体系的构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将原本过于单一、简单的环节质量控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组织、工作程序规范、职责分明、资源和信息齐全等全方位的控制,构建自我监督以及自我完善功能的体系,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2、环境监测数据真实性差

环境监测数据是否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以及可比性等,将影响着环境管理质量和相关环保部门的工作。而监测数据应用的好坏,使其环境管理以及决策受到一定的影响,还影响到其环境执法是否公平、执行力度是否到位等问题。由于政府部门的政绩考核不明确、监测技术较落后、制度管理体系不完善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差,因此,对于当前的环境监测工作的数据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意识薄弱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有些监测站通过相关评审获证后,对后期的环境监测质量不加严格管理,主动管理的自觉性差,操作方法上过于因循守旧、懒散,没有积极主动的发现、解决问题。部分环保工作者、甚至高层管理者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生命线,疏忽了其监测质量管理,导致管理体系的建设不完善,影响整体的环境监测质量。

三、控制水污染检测质量的有效方法

1、监测前的预先控制预先控制

为确保预先控制的顺利开展,应特别注意多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需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架构组织领导机构,确定人员职责,进而建立全员质量管理体制。其次需要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确保其具有较专业的知识理论水平,掌握较全面的关于环境监测管理的法规、标准以及各项规定,能够独立熟练的完成各项监测操作,并定期组织业务能力考核。再次需要保证监测过程中所使用的各项分析仪器以及设备都能正常运行,需要对设备进行

定期维护保养,从而满足监测所需的精度要求。

2、做好水环境的常规监测

水环境的常规监测是提高水污染监测质量的日常性工作。常规监测要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和运行体系。在仪器设备的选择、应用、维护上,要有专业的水文人员进行操作。在样品的储备和检验过程中,要根据试验室的标准化要求进行检测。常规监测要定期执行、定时段执行,培养检测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保证监测工作能够按照规定正常开展。常规监测是水污染监测的日常机制,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形成有效的防控意识。

3、提高样品采集质量

监测水资源污染源应根据水样品采集数据进行分析,采集样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监测效果,在采集样品过程中应注重其资源采集基础,确保采集样品的准确性及有效性,采取平行式的管理模式,当样品采集完毕后应及时编码及分类采集到的样品,样品的采集应代表各个水域的污染情况,在采集污染样品时应分批次和分种类的采集,因此,样品的编码和分类工作需要制定健全的模块化控制体系,确保样品采集质量的可靠性。

4、监测过程控制

4.1 采样质量控制。对水进行采样过程中,需要根据监测要求确定采样方式。采用混合采样单独单独采样。采样过程需要严格遵守《水环境监测规范》的规定标准,采样监测站点在布置时,应严格按照“尺度范围原则”以及“信息量原则”,需要严格考察可行性、可控性,保证监测结果可以真实地反映该区域的水质量以及污染物情况。采样所用采样器在采样前确保干净、干燥,采样过程中要注意:禁止激烈的搅动水体,选择采样区域时注意水样没有漂浮物。采样结束后样品需统一进行编号,面临特殊监测项目时候,要留意特殊要求。

4.2 存样质量控制。因为大部分采集的样品需到实验室进行测试。因此在水样存放过程中,需要把好质量关,因水样容易受到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水样组分的改变,因此,需要按照《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为准则进行样品的保持和运输。此外,需要对不同水样的监测采取个性化的质量控制。在水样运输前,首先需要清点样品,确保盖紧容器盖,如果是特殊样品,需按要求进行运输,保证尽快运输到实验室,此外,需要严格规范样品的交接程序,仔细核对样品和采样记录。

4.3 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控制要确保实验室的环境可以确保能够顺利完成监测工作,实验室分析仪器以及各玻璃量器都需要做好校准工作,需要确保实验室内部相关的质量控制基础工作做好,确保实验用水以及化学试剂的准确配备,需要进行样品检测的校准曲线的绘制工作,此外还需要进行空白实验,样品检测需要进行平行样检测以及加标回收试验、样品分析方法的检出浓度测定实验以及方法准确性实验,此外,还需要进行干扰因素实验,整个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实施,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5、合理分析监测数据,重视细节操作

在水污染监测过程中,数据处理是监测工作的最后环节,处理及分析数据是控制监测结果及监测质量的重中之重。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及检验,应仔细核对数据的可靠性及真实性,当有水污染安全问题发生时,工作人员应对水资源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合理的研究,并应针对分析结果书写详细的工作报告,为后续的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有利依据。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应注意细节问题的分析及调研工作,例如当水资源中存在大量污染物时,应按照污染物的浓度开展监测工作,应使用相应的计量器具衡量水域污染情况,应杜绝为明确得出监测数据而忽视数量级的错误发生,应充分了解分析数据的合理性是确保水污染监测质量的基础。

6、做好监测质量控制工作

监测质量控制是对水污染监测质量的有效保障,其能够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质量监测工作应由实验室安排质量监督工作者负责完成,并应制定健全的质量监测应急预案,按照计划开展事前分析和事中管控工作,及时书写质量监测监督报告,如在监督过程中发现质量监测人员的工作中存在不符合工作规定的事项,应立即责令其纠正错误操作,以便提高水污染监测质量。常规质量监督工作应包括培训监测工作者的基本工作能力和事故处理能力,教导监测工作者正确的监测方式,指导其正确使用相关的工作设备及仪器,同时应使其了解设备的保养及维护知识等。事中质量监测内容应包括现场采样设备的操作、现场采集数据的分析及整理、质量监测控制的有效措施及生成监测记录等内容。

结束语

由于对水环境进行监测是环境保护的一个的重要部分,只有保证监测方法的质量,才能保证水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为了实现准确的进行水环境监测的目标,一定要严格对监测方法进行质量控制,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责任心,创新样品分析方法,确保水环境监测的结果在该水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确保数据的完整性,精密性以及准确性,从而有助于水污染的治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蔡莉红.水污染监测研究[M].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2.

[2]降怡庭,高俊杰.提高监测水平,保障供水安全,做好新时期水质监测工作[J].中国水利,2004,(01).

[3]陈金亮.微生物监测技术在水污染处理中的应用叨.能源与环境,2009,(05).

上一篇:暖通取暖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城市道路桥梁建设管理的分析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