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07 11:28:58

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评价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6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治疗组给予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甲钴胺;α硫辛酸;血府逐瘀胶囊

中图分类号:R587.1R289.5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4.03.007文章编号:16721349(2014)03026902

周围神经病变是由感觉丧失、肌肉无力与萎缩、腱反射的减退以及血管运动症状,单独或以任何组合方式形成的综合征。引起该病的原因很多,临床上以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最为常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高达40%~9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累及的神经中以下肢最为多见,治疗主要有控制血糖、促神经代谢和神经营养等[2]。本研究采用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血府逐瘀胶囊治疗33例DPN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3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DPN患者66例,所有患者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并且具有比较典型的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临床病史明确;患者的四肢刀割样疼痛、肌萎缩无力、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传导速度小于50 m/s;排除因为其他疾病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39岁~70岁,中位年龄59岁;糖尿病病程3年~9年(6.9年±2.9年);DPN病程 1.1年~5年(2.8年±1.5年)。对照组33例,男22例,女11例;年龄38岁~68岁,中位年龄57岁;糖尿病病程2年~10年(7.1年±2.8年);DPN病程1.8年~6年(2.9年±1.7 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饮食控制、理疗、适度运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等。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注射液(弥可保,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70063,规格1 mL:0.5 mg)0.5 mg肌内注射,1次/日。治疗组采用甲钴胺注射液0.5 mg肌内注射,1次/日;α硫辛酸注射液(烟台只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523,规格:每支300 mg) 6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1次/日;血府逐瘀胶囊(天津宏仁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Z12020223,规格:每粒0.4 g)口服,每次6粒,每日2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4 d。

1.3评价标准

1.3.1神经传导速度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NCV)。使用丹麦DISA1500型肌电图仪测定患者肢体主侧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

1.3.2临床疗效标准[3]显效:患者自觉临床症状消失,肌电图NCV恢复正常或增加5 m/s以上。有效:患者自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肌电图NCV增加3 m/s以上而不足5 m/s。无效:患者自觉临床症状无改变,肌电图NCV无变化或增加不足3 m/s。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治疗后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治疗前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NCV和SNCV均有增加,治疗组的NCV增加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表2。

上一篇:脉血康胶囊治疗中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下一篇: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