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腹膜炎诊断方法探讨

时间:2022-10-07 11:26:14

结核性腹膜炎诊断方法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结核性腹膜炎(TBP)临床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确诊的164例TBP患者的资料,针对其临床表现及血液学、腹水指标、影像学、T-SPOT.TB及腹腔镜等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集中在26~48岁,男女比例为1∶1.69;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为主。该组病例中血常规异常患者41.46%(68/164),血沉异常患者58.53%(96/164),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患者56.20%(77/137),抗结核抗体阳性患者58.53%(96/164),腹部CT异常患者48.95%(70/143),腹部超声异常患者60.36%(99/164),腹水CA125升高患者56.81%(50/88),腹水ADA升高患者78.40%(69/88),T-SPOT.TB性患者90.06%(145/161),腹腔镜检查结果阳性92.39%(85/92)。腹水ADA、T-SPOT.TB、腹腔镜检查结果诊断率较高。腹水ADA与腹腔镜检查结果有较弱一致性(Kappa=0.17,P=0.041)。T-SPOT.TB与腹腔镜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334,P=0.001)。结论 T-SPOT.TB法作为一种新的检测结核感染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及特异性,且对患者无创伤;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等方法可明显提高TBP的诊断率。

关键词:结核性腹膜炎;T-SPOT.TB;诊断;腹腔镜

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TBP)是由于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而导致的慢性、广泛性的腹膜感染,其感染途径主要通过淋巴及血行播散至腹膜,如经原发肠系膜结核、肠结核、子宫及附件结核等播散,故结核性腹膜炎是发病率最高的肺外结核病之一,约占所有结核病发病总数的5%。根据病理改变可分为渗出型、粘连型和干酪型三种,也常见以上两种或三种类型同时出现。其临床特点是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又常合并其他疾病,因诊断手段有限,易被忽视,从而导致误诊或漏诊。我们对天津市海河医院2012年7月~2015年4月确诊的164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整理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对TBP目前临床中常用的诊断方法加以总结,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进一步减少其误诊或漏诊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天津市海河医院临床治疗或病理诊断为TBP患者164例,均排除由于腹腔恶性肿瘤、肝肾疾病、心脏疾病等引起的腹腔积液及结缔组织疾病等。其中男性61例,女性103例;年龄21~76岁,发病年龄集中在26~48岁(135例),病程1个月~5年。其中21例患者胸部CT提示陈旧性肺结核,其余均为阴性。14例患者有过与肺结核患者共同生活史。所有病例均给予完整抗结核治疗方案。大多数患者经抗结核治疗2 w后症状出现好转, 9例患者因未坚持正规抗结核用药方案导致治疗时间延长。5例患者由于用药后引起肝功能受损及严重消化道症状而间断停药。142例患者经足疗程抗结核治疗后随访1~2年无复发。

1.2方法 诊断标准 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标准[1]:①青壮年,尤其女性;②有全身其他部位的结核病;③发热同时伴有乏力、纳差、消瘦和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④腹壁柔韧、伴或不伴有腹水、腹块等;⑤B超或CT[1]有腹水征象和其他结核性腹膜炎的相关征象,B超可见腹水、腹膜回声增厚、出现粘连性含气性肿块、肠袢粘连等;X线检查可发现全腹密度增高、肠管分离、肠壁增厚、肠粘连、肠结核、钙化淋巴结或肠梗阻等征象;⑥实验室检查[1]:?K血常规和血沉:半数以上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沉多增快,继发感染或结核病播散是外周血白细胞可增高;?L腹水检查:多为黄色渗出液,少数混浊或浆液出血,比重常>1.018,蛋白定量30~50 g/L,白细胞计数0.25×109/L以上,以淋巴细胞为主;?M腹水腺苷脱氨酶活性增高;?N腹水聚合酶链反应(PCR)阳性;?O血清抗核抗体检查可作为诊断参考指标;?P腹水浓缩涂片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较低,也可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腹水培养和动物接种可明显提高结核分枝杆菌检查率;⑦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反应有参考价值;⑧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者。⑨腹腔镜下肉眼可见可分为三型:Ⅰ型,腹膜充血、水肿,表面可见黄白色大小不一的粟粒状结节;Ⅱ型,出现腹水,伴或伴腹腔粘连;Ⅲ型,腹膜明显增厚,并可见较大黄白色结节,部分含有干酪样物质,可有腹腔广泛粘连。

1.3统计学处理 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各项结果的阳性率,对其中部分数据资料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临床表现 164例TBP确诊患者主要症状:发热68例(41.46%),乏力94例(57.31%),体重减轻60例(36.58%),腹痛110例(67.07%),腹胀124例(75.60%)。主要体征:全腹压痛81例(49.39%),柔韧感52例(31.70%),腹部包块34例(20.73%),移动性浊音阳性57例(57.92%),其中9例月经不规律或闭经,8例有家族性肺结核病史。

2.2辅助检查 各项辅助检查中,腹腔镜检查、T-SPOT.TB、腹水ADA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91.30%、90.12%和78.57%,因此我们将以上三项结果进行了统计比较,见表1~3。

2.3误诊情况 本组病例中,16例误诊时间超半年,5例超过1年,其中误诊为肝硬化腹水11例,腹腔恶性肿瘤7例,妇科肿瘤3例,克罗恩病3例,阑尾炎2例,肠伤寒1例,误诊率 17.07%。

3 讨论

结核性腹膜炎是目前在临床中的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结核病,仅次于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导致的腹腔慢性、弥漫性感染,以青壮年发病多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因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起病慢,症状轻,故大部分病例无结核中毒症状,且缺乏特异性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从而延误治疗时机[2],该组病例误诊率17.07%,与国内文献报道误诊率8%~12.3%相比明显升高。

从我们总结的资料分析结果可以看出,TBP患者血液学常规检查无明显特异性,部分患者白细胞计数大多为正常,血沉通常增快,虽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但其它腹部感染或腹水患者血沉也通常增快。结合菌素试验强阳性虽有较好的指导意义,但其敏感性低,故只能作为参考指标[3],而不能用于诊断。

聂力平等[4]比较了T-SPOT.TB试验与结核菌素试验两种检测法,结果发现 T-SPOT.TB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结核菌素试验,且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低于结核菌素试验。

B超检查对腹水患者的诊断率较高,但对腹膜及肠管病变作用有限,本组病例中行腹腔镜检查患者均可见腹膜广泛性充血、水肿,且腹膜、肠壁可见大小不一的黄白色粟粒样结节,部分大网膜挛缩,而B超无任何提示。腹部CT可显示腹膜、肠壁增厚、网膜肿物,并对网膜、肠系膜、腹腔淋巴结增大有很好的提示,对诊断有一定的作用。部分患者CA125不同程度升高,但经抗结核治疗一段时间后有所下降,该指标虽无诊断价值,可用于判断疗效的一项指标。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见78.57%的TBP患者腹水ADA活性升高,并且与腹腔镜检查结果呈现弱相似性,而最新的临床荟萃分析显示,将腹水ADA结果为36~40 u/L\断TBP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7%[5],故腹水中ADA升高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腹腔镜对TBP诊断率最高,与文献报道一 致[6],但该项目为有创操作,有可能为患者带来一定的手术并发症,如腹腔镜手术常见的腹膜外气肿,腹腔脏器损伤,死亡率

综上所述,TBP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大多数早期确诊困难,因此在诊断过程中要详细询问病史,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以便早期明确诊断,进而积极治疗。T-SPOT.TB法作为一种新的检测结核感染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及特异性,有利于TBP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27.

[2]Wang X,Yang Z,Fu Y,et al.Insight to the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of 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Tianjin,China during 2006-2011[J].PLoS One,2014,9(12):112-213.

[3]Wu X,Ma Y,Li D,et al.Diagnosis value of ELISPOT technique for osteoarticular tuberculosis[J].Clin Lab,2014,60(11):1865-1870.

[4]聂力平,宋育明.T细胞斑点试验与结核菌素试验检测结核病的比较[J].福建医药杂志,2014,36(1):80-82.

[5]Riquelme A,Calvo M,Salech F,et al.Value of adenosine deaminase(ADA)in ascitic fluid for the diagnosis of tuberculous peritonitis: a meta-analysis[J]. J Clin Gastroenterol,2006,40(8):705-710.

[6]Uygur-Bayramic OL,Dabak C,Dabak R,et al.A clinical dilemma:abdominal tuberculosis[J].World J Gyastroenterol,2003,9(5):1098.

[7]Taazioli G,Fadnetti A,Gelmini R,et al.Tuberculous peritonitis in no risk patients:diagnostic approach[J].Anz J Surg,2005,75(4):247-248.

[8]Mukouyama H,Higuchi K,Harada parison of tests results between T-SPOT. TB and 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 in a contact investigation[J].Kekkaku, 2014,89(7):655-658.

[9]Cai R,Chen J,Guan L,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T-SPOT.TB responses and numbers of circulating CD4+T-cells in HIV infected patients with active tuberculosis[J].Biosci Trends,2014,8(3):163-168.

[10]Wang X,Wu Y,Wang M,et al.The sensitivity of T-SPOT.TB assay in diagnosis of pediatric tuberculosis[J].Fetal Pediatr Pathol,2014,33(2):123-125.

上一篇: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华法林的应用效果 下一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