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食的特殊讲究

时间:2022-10-07 11:05:06

辅食的特殊讲究

辅食,每个妈妈都要喂,每个宝宝都要吃。然而为什么有的宝宝从小就好喂好养、体格棒棒,而有的宝宝却是“玻璃心”“公主病”,妈妈费尽心思也喂不壮?殊不知,辅食不仅关系到营养摄取,还关系到宝宝的性格和生活习惯的培养。

讲究1:辅食性状与宝宝的饮食习惯密不可分

相信许多妈妈都在坚定地按照“母乳/奶粉―汤汁类―糊状类―固体类”的程序来喂养宝宝,无疑,这也是正确的辅食添加步骤。但是,你是否及时地改变了辅食的性状、将辅食过渡到下一阶段呢?

宁宁妈非常疼爱自己的宝宝,每当她把幼小的宝宝抱在怀里,心里总会产生一种想法:宝宝太弱小了,需要我的爱和呵护。于是,她不知不觉地认为宝宝的胃口也是比较“弱小”的,吃半固体或固体的食物会噎到、难以消化。小宁宁8个月了,还是每天吃母乳、喝菜汤。宁宁妈觉得,这样才能防止消化不良,才能更好地吸收营养。

别吝惜调高辅食的“消化等级”

对小宝宝来说,及时添加糊状、半固体类食物具有重大的意义,妈妈们要及时给宝宝调高辅食的“消化等级”。糊状、半固体类辅食最晚应该在宝宝6个月左右引入。

1.从生理的角度讲,小宝宝的胃容积很小,喝两勺菜汤、果汁与吃两勺菜泥、果泥相比,所摄取的营养量大大不同。宝宝处于快速长身体的阶段,一味地喂食低营养密度的辅食,会造成宝宝成长受阻。

2.从饮食习惯的角度讲,半固体类辅食的品种更丰富,有米糊、面糊、肉泥、鱼泥、肝泥、菜泥、果泥等等,这就大大提高了宝宝对食物的“碾压”能力,同时也扩展了宝宝味觉和触觉的感受范围,日后挑食、偏食、拒食的几率就降低了。很多妈妈延迟了添加半固体辅食的时间,导致宝宝不能及时发展味觉和触觉,宝宝怎能不挑食偏食、越来越不好喂呢?

讲究2:制作辅食,到底要花妈妈多少时间?

面对着让人眼花缭乱的辅食种类,还有各种各样的辅食制作工具,不少80/90后妈妈选择照单全收,生怕哪一种没让宝宝享受到;做辅食的时候更是像一级厨师制作特级糕点一样,细心、耐心、费心、累心。

制作辅食,不妨做个“懒妈妈”

当令的新鲜食材最好

不要怕宝宝营养不全面而给他吃不当令的食物。不当令的食物,性价比不高不说,还可能含有更多的添加成分甚至是有害成分。

你真的需要那么多辅食工具吗?

现在给宝宝制作辅食的工具是越来越“高大上”了,不插电的研磨器、插电的辅食料理机……光是研磨一个步骤就有十多种工具可供选择,更不用说五花八门的烹饪方法了。作为妈妈,难免会出现选择恐惧:我家宝贝今天是想吃鱼泥、鱼碎还是鱼肉条?是蒸、煮还是略微炒一下?排列组合一计算,天哪,九个选项,比高考选择题还麻烦!

其实制作辅食不必太过精细,否则不利于宝宝咀嚼能力的发展和消化系统的发育;也不必太过复杂,让制作辅食霸占你与宝宝相处的时间,要知道,比起精致的辅食,宝宝更需要的是妈妈的陪伴。

讲究3:吃辅食的时机关系到生活习惯

1.当你饥饿的时候,臭豆腐可能都想尝试一下;当你酒足饭饱的时候,山珍海味也不一定吃得下。宝宝也是如此,辅食最好在喝奶前、饿的时候吃,可以防止养成闹着不吃饭的习惯。

2.每当添加新的辅食,妈妈都要耐心地左哄右哄。而1岁前的宝宝很需要“饭来张口”的满足感,看到宝宝张嘴,就要赶紧用小勺送进嘴里,这样才能给幼小的宝宝带来美好的体验,有利于安全感的培养。

3.一般情况下,米粉等比较抵饿的辅食能够让宝宝睡得更踏实,减少半夜饿醒的次数。所以妈妈们不妨尝试在晚上给宝宝喂一些抵饿的辅食,这样有助于睡眠习惯的培养。但是不要一次喂太多让宝宝消化不良噢!

讲究4:适当迎合宝宝的兴趣

小宝宝的口味、喜好不一定与爸爸妈妈的完全相同,我们不能用自己的饮食偏好去要求宝宝。例如,有的宝宝吃腻了糊状的东西,对滑溜溜的面条很感兴趣,特别享受吸面条的动作和“辍钡纳音;而这些乐趣是每天忙于工作的爸爸妈妈们所忽视和淡忘了的。所以,让我们找回童心,去发现和满足宝宝的兴趣吧!

讲究5:根据宝宝的性格,制定喂辅食策略

妈妈在喂宝宝吃辅食时,可以考虑一下宝宝的性格。为什么喂个辅食还要“量身订做”呢?这是因为,对于小宝宝来说,吃、睡、玩几乎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吃”也是宝宝认识和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

急迫型

有的宝宝每次见到吃的都表现得很急迫,妈妈刚舀一勺,他的小嘴就迫不及待凑过来了;一旦开吃,周围任何事物都无法让他停下。对于这种“天生吃货”型宝宝,妈妈应尽量满足他,喂辅食的次数可以适当增加些。

延迟型

这种类型的宝宝,往往在添加新辅食的最初几天表现得对它不感兴趣,等到妈妈把食物喂进口中,他才会吞咽下去。其实宝宝并不是不喜欢,而是有点“后知后觉”。制作辅食时,妈妈应该坚持既有宝宝熟悉的食物,又有最近新添加的食物,给宝宝一段时间去适应。记得要等宝宝适应了一种食物之后,才能去添加另一种噢!

激动型

有的宝宝知道要开饭了,就会激动起来而不能准确地够到勺子,不是近了、远了就是偏了。所以妈妈要控制宝宝进餐的节奏,让他适当休息一下,以免情绪变糟或者噎到。当宝宝哭闹时,千万不要强行喂食,而是要抱着宝宝、充分安抚。

休息型

与激动型相反,休息型宝宝十分淡定,喜欢吃一会儿、休息一下,不催促他时反而能较好地保持进餐节奏。宝宝休息的时候,妈妈千万别误以为他已经吃饱了,应该多留意宝宝的表情,时不时地鼓励宝宝进食。

尝试型

尝试型宝宝喜欢先尝一点再开始吃,如果直接大口大口地喂他,他反而会生气,妈妈一定要耐心喂才可以。

讲究6:辅食潜移默化影响宝宝性格

最近几年的科学研究发现,人们的饮食习惯与性格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而辅食是宝宝建立饮食系统、培养饮食习惯的开始,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家庭的饮食结构。在此给爸爸妈妈们提供一些参考,用以完善宝宝的饮食。

油腻型

如果宝宝吃得太过油腻,会倾向于变得暴躁。科学研究表明,习惯吃得油腻的人更容易发脾气。如果你排除了其他因素,而宝宝还是动不动就不高兴,那就要留意是不是吃得太油腻了。

碳水化合物型

碳水化合物在主食中含量较高,它能促使大脑产生“快乐激素”,让宝宝积极、乐观;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少,会让宝宝情绪低落。

零食型

如果妈妈经常给宝宝吃糕点、饼干碎、肉松等零食,不仅不利于宝宝身体健康,还有可能影响宝宝性格噢!这是因为,零食大多是高盐、高糖的,高盐饮食会让宝宝情绪不稳定、焦虑不安,而高糖饮食则会让宝宝过度以自我为中心、产生消极依赖。

关于辅食,该简单处要简单,该讲究处要讲究,这样才能让宝宝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噢!

上一篇:论图书馆与道德文化建设 下一篇:小小注意力,大大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