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周转材料的摊销方法

时间:2022-10-07 10:32:02

浅议周转材料的摊销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4-272-01

摘 要 随着会计制度的改革,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也从最早的“一次摊销法”、“使用期限法”和“净值法”以及“产品产量摊销法”等诸多方法发展到而现在,最常用的方法是“一次摊销法”和“五五摊销法”。在此,笔者以低值易耗品为例,通过对两种方法会计核算的对比,浅析其优缺点。

关键词 周转材料 低值易耗品 五五摊销法 一次摊销法

《会计准则》规定: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

一次摊销法适用于低值易耗品单位价值较低,数量较多,比如某些价值较低的办公用品;五五摊销法适用于单位价值较大,需要进行资产管理的金额较高的低值易耗品。

低值易耗品是企业存货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由于低值易耗品价值低、易损耗、更换频繁,这决定了它的核算与原材料的核算相一致。但从使用过程看,它可以在多个经营周期中发挥作用而不改变原有实物形态,其价值不是一次或全部转移,而是随着实物的使用逐渐转移,报废时往往有一定的残余价值。这些特性又决定了它在核算上与固定资产核算相类似。正是由于低值易耗品的特殊性,其价值的分摊始终是核算的重点。

现将两种摊销方法进行对比,从而对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作出客观的评价

一、一次转销法

一次转销法是指在领用低值易耗品时一次性地将其帐面价值转入当期的成本费用中。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等账户。贷记“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账户。报废时,将其残料价值作为当月低值易耗品摊销额的减少,冲减相关的成本、费用,借记“原材料”等账户,贷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等账户。采用计划成本进行周转材料日常核算的,领用等发出周转材料时,还应同时结转应分摊的成本差异。

一次摊销法账务处理简单,易于掌握。但采用一次转销法,低值易耗品转入“在用”以后,虽然实物尚未消失,其价值已从低值易耗品帐上全部注销,因此,应加强实物管理,并尽量采用以旧领新和按限额领用的办法,而且要加强辅助账薄的备查登记工作,以保证低值易耗品的节约使用,防止损失浪费。

同时,也因为低值易耗品领用时其价值就立即从账上一次性注销,所以,在低值易耗品总价值较高时不利于均衡各期成本费用。

二、五五摊销法。

五五摊销法是指在领用低值易耗品时,摊销其价值的一半,报废时再摊销其价值的另一半。为了反映在库、在用低值易耗品的价值和摊余价值,应在“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二级科目下分设“在库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及“低值易耗品摊销”三个明细科目。此法核算工作量比较大,因此,该种方法适用于各月领用和报废比较均衡、各月摊销额相差不多的低值易耗品。

例:B公司生产车间领用8套专用工具,每套实际成本为500元,共计4000元,报废时收回残料80元。采用“五五摊销法”核算该低值易耗品如下:

(1)领用时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 4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库低值易耗品 4000

同时摊销50%

借:制造费用2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2000

(2)报废时,摊销其余50%

借:制造费用2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2000

同时将低值易耗品明细账上的在用数和摊销数对冲转销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4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 4000

残料冲减费用成本

借:原材料80

贷:制造费用 80

通过举例,不难发现:

第一:“五五摊销法”的会计核算操作也比较简便。

第二:采用该方法核算,至报废时才注销低值易耗品,领用的低值易耗品价值均保留在会计账簿上,便于通过账簿进行实物控制,可以大大加强低值易耗品实物的管理,有利于确保低值易耗品的安全与完整。

但由于五五摊销法分别于领用和报废时摊销其价值的一半,中间的期间不承担任何成本费用,导致企业成本费用负担仍然不均衡。另外,低值易耗品的价值是随着实物的损耗逐渐转移至成本费用中去的,到报废时,另一半价值早已不复存在。这样,在低值易耗品使用寿命的后期,会造成虚增企业资产,也将导致账实不符。因为,在低值易耗品使用总过程的后期,其实际价值已低于其帐面价值,这段时间就会少计成本、费用,以致在“资产负债表”中虚列“存货”金额以及在“损益表”中虚列利润。与会计制度中的谨慎原则相矛盾。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baike.省略/view/359811.htm.baike.省略/view/1298015.htm.

[2]第20条规定.

[3]张静伟.中级财务会计.2008.3.

上一篇:浅析当前我国企业绩效审计不足与改进措施 下一篇:对公路工程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